水上木偶的历史发展

中国的木偶戏历史非常悠久,早在汉代就有相关的记载,比如《汉书》“丧乐”中的“金奎”。唐宋时期,经济文化的发展刺激和促进了艺术文化的发展,木偶戏艺术形式多样化。只有布袋戏有吊丝木偶(即提线木偶)、棍头木偶、药偶、肉偶、水偶等各种形式。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木偶艺术形式在中国的戏剧舞台上没落了,甚至不为国人所知。比如水傀儡,明朝以后就消失了。直到宋代,水偶才取代了“水饰”的名称。孟元老《东京梦中华录》卷七中有明确记载,“驾吉水岸寺观投标锡宴”。书上说:彦希临水寺的大臣们运气好,先开车。走出庙前的水棚,设置了守卫。在寺庙附近的水中,排列着四艘五颜六色的船,船上有各种军队的数百种戏剧,如旗帜、狮子和豹子、刀、野人牌、鬼神、杂剧等等。再列两条船,都是音乐系。还有一条船,上面有一个五颜六色的小楼,下面有三个小门,如木偶棚,面向水面。在船上参军,演讲,开玩笑,在五颜六色的棚子里开门,产生一个木偶人。船上有一条白鱼,然后一个小孩围着廖划了几圈,又是造话又是闹着玩,抓了一条活鱼又是闹着玩,船进了棚。跟随木偶,如造球、跳舞、旋转,都是念辞、唱和声、取乐,故称“水上木偶”。(2)关于水偶的表演形式有很多描述,说明这种小巧玲珑的水偶戏已经成为宫廷娱乐的重要形式。后来,在南宋时期,周觅的《武林外传》等书中也有水偶故事。到了元代,京都还流行水布袋戏,而到了明代,水布袋戏在刘若愚的《十六年刻意录》中最为详细。书中写明:水上木偶戏用光木雕,做成四个蛮族国王、神仙将军、海中士卒的雕像。男人和女人是不同的。高约两尺,仅臀部以上,无腿脚,五色漆,彩画。每人平底一榫,用三尺长的竹板支撑。使用一个长十多英尺,宽一英尺,深两英尺以上的方形木水池。锡镶不漏,水七分满。用凳子把它摆好。它被一个复制屏幕隔开。处理动机的都在圈地之内,白屏顺流而下。活鱼、虾、蟹、蜗牛、青蛙、泥鳅、鳗鱼和藻类被用来漂浮在水面上。神马南升,钟鼓连官在屏南,各节人物用竹片浮于水面。游斗很固执。另一人持锣宣题,为布偶答赞助威。或者英国三败李王的故事,或者孔明七胜的故事,或者太监三宝下西洋,渡海,孙悟空大闹龙宫的故事。只在夏天和白天做。其人品装备,皇家监狱也。池中的鱼虾也由内官监管。围屏围帘,设主管。锣鼓喧天,战争游戏,乍一看似乎喜人,但如果经常做,也是乏味无味的。③

根据以上记载,我们可以一窥中国的水上木偶戏。但因为这种只在宫廷戏剧中见到的艺术形式,到了清代就衰落了。所以近代以来,学者的文章中已经看不到这种传统艺术形式了。水木偶是一种什么样的艺术形式,它是如何操作和表演的,在中国戏剧史上仍然是一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