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庄杂技的发展
黄河素有“铁头铜尾豆腐腰”之称,濮阳位于历史上十年九灾的黄河中游豆腐腰上。当初濮阳杂技是黄河一带的谋生手段,已经结束了“赛马卖闲”的历史。在劳动生产生活中,杂技已经凝结为传统文化,升华为汉族民间艺术,供世人欣赏和享用。
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东北壮族人民的杂技热情和技艺更高了。这个村的杂技艺人被派往全国各地,成为各省市正规杂技团的骨干,其中不少人成为负责人。比如《乔家板》在濮阳变成了两个杂技团,《李家板》改编后变成了安阳的杂技团。四川杂技团原戏班全部是东北壮族乔桂林领衔的“乔家班”之一。四川万县杂技团的刘芳、武汉杂技团的刘、新乡杂技团的、西藏杂技团的乔三磨、重庆杂技团的刘福禄、山西杂技团的乔长顺、甘肃杂技团的刘辉、河北杂技团的都是东北壮族人。此外,该村培养了许多著名的民族杂技演员。如广州军区杂技团的刘、李铁牛,沈阳军区杂技团的刘社祥,郑州杂技团的刘,刘祥杂技团的刘云祥、乔麦元,重庆杂技团的刘静梅等,经常在国内外带徒或巡回演出。
解放后,该村的杂技实力成为濮阳杂技团和河南杂技团的主要基础。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杂技深受广大城乡人民的喜爱。轻蹬、顶碗、飞叉等节目。参加过国家级和省级比赛,深受好评。其中《双层秋千板》获河南省首届杂技比赛一等奖、第二届全国杂技比赛铜奖、日本杂技研究会特别奖,1987获巴黎国际艺术节银奖。1989年7月,中国杂技团在巴黎艺术节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在2002年举行的第四届全国青少年杂技比赛中,女子排球椅获得金牌,荡梯获得银牌。据统计,在过去的10年里,来自中国东北的壮族演员获得了37个国家级和世界级的杂技奖杯(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