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社旗山陕会馆的来历?谢谢你。
第一,最具民族特色的会所
据相关资料显示,在全国现存的80余处古建筑中,社旗山陕会馆因其建筑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建筑装饰技术最精湛、商业文化内涵最丰富,率先于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来相继被批准为全国保护单位的四川自贡西秦会馆和山东聊城山陕会馆,占地面积都在3000平方米以上,而社旗山陕会馆占地1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比上述两馆高出许多倍。国内多位古建筑权威专家对社旗山陕会馆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赞誉。前国家文物局局长吕题词“艺术之精,绝无仅有”,前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单士元题词“辉煌壮丽,天下第一”。由此,社旗山陕会馆被确立为中国现存会馆中最具代表性、首屈一指的地位,被国内众多著名专家一致认定为“中国第一会馆”。
第二,玻璃最好。
“最好的琉璃墙”不是说它最大,而是说它的装修工艺最独特。照壁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形式,主要有两种装饰风格:一种是“海漫式”,即整面墙壁形成完整的图案,多为龙纹、海水纹,如北京北海的九龙壁、山西大同的九龙壁等。第二种是“盒型”,只在墙的中央用砖雕或石雕装饰,或菱形或椭圆形,称为盒子。我国现存的大部分厅堂建筑或其他古代民间建筑都是这种形式。另一方面,社旗山陕会馆的琉璃墙完美融合了“填海”和“填箱”两种风格,将各种吉祥植物、吉祥动物、匾额楹联、变形的“福”、“寿”组合成一幅内容丰富、寓意深刻的完整画面,既有相对独立的“箱”饰,又有填海画面效果;清晰的优先级,自然的连接;既宏伟又和谐;它不仅给人以直观的审美享受,还具有厚重的文化内涵。正因如此,它堪称中国最具装饰性的厅堂建筑艺术。
三、最铁的旗杆
铁旗杆是“武祠”即关帝庙的独特装饰。社旗山陕会馆的两根铁旗杆立于清代嘉庆二十二年,重五万多斤,高二十余米。据碑文“南阳社旗镇山陕会馆铁旗杆”记载,会馆建成时,得金三千余两。寺庙的荣华富贵不能相加,不允许把空钱折成私事。因为两根铸铁旗杆重五万多斤,树在大门周围。.....山陕会馆遍布天下,气势恢宏。朱仙镇有个铁杆。今天奇奇镇见。“可见,在全国众多的会馆建筑中,当时只有朱仙镇和社旗镇山陕会馆有这样的铁旗杆。如今,朱仙镇的铁旗杆已经失传,只剩下社旗山陕会馆的铁旗杆独自存在。据古建筑专家介绍,其重量之重、高度之高、形制之完整、内容之丰富、工艺之精湛、造型之完美,全国无与伦比。由此可见,社旗山陕会馆的铁旗杆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建筑铁旗杆。
第四,最戏剧化的舞台
中国古代的剧院很多,各有特色。但就其宏伟的建筑和精美的装饰来说,再推社旗山陕会馆挂建楼,也是首屈一指的。宣建楼建于清朝嘉庆年间,高24米。是一座三檐歇山顶的建筑,南面有大门,北面有宽敞的檐廊和戏台。这种连锁结构是独特的,与众不同的。舞台上方的悬匾上还有一个飞檐,形成八角形的高挑飘飘之势。建筑上下两层装饰精美,有精湛的木石雕刻和独特的彩画艺术,而且左右两侧还辅以二楼开放式的钟鼓。与其他古建筑将封闭的钟鼓置于殿两侧的常规做法相反,形成了一组风格独特的音乐建筑。三楼的两翼交错,看似分离又相连,相映成趣,形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已故中国古代建筑学会会长、南京大学校长(中国古代建筑领域两位享誉世界的学术大师之一,人称“南杨北梁”,梁是梁启超和北京大学梁思成教授之子)先生对这座建筑情有独钟,并亲自带研究生对其进行了详细测绘和拍照,称赞楼是“中国古代戏剧的典范”。为此,社旗山陕会馆当之无愧地被称为“中国最古老的剧场”。
五、最石雕艺术。
社旗山陕会馆的石雕艺术,以石牌坊和各会馆的柱子为代表,融合了中国所有古建筑的石雕技术。其圆雕、通雕、浮雕、平雕、线雕、浮雕平平、平下、稳地、出地等技法,一次又一次得到了恰当的运用和充分的论证。其雕刻形式和内容包括狮子、老虎、独角兽和赵颖等动物和野兽的雕刻,石榴和仙桃等瓜果的雕刻,各种花卉、鸟类、植物和吉祥装饰图案的浮雕和平面雕刻。特别是其人物故事雕刻,深得历代中国书画雕刻艺术的神韵,充分发挥书画雕刻艺术的象征性、假设性、类型化特点,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被国内众多古建筑专家誉为中国“石雕艺术之最”。
六、最木雕的艺术。
社旗山陕会馆的木雕装饰艺术堪比石雕装饰艺术,也称“双绝”。大殿建筑内檐装饰的额头、麻雀、下垂的门楼、窗棂、槛,甚至房檐下与牌坊穿插的梁、板,人头都用木雕装饰,几乎达到了无木不雕的地步。而且以木雕最具艺术表现力的深透雕为主要雕刻方式。宣建楼、大白殿、大佐殿、王耀殿、马王殿等建筑主体均为通雕,雕深0.15米。其构图空间布局均匀,线条优美流畅,造型洗练;大量人物故事雕刻生动、传神、夸张、传神,人物眉毛、山水雕刻精细。因此,山陕会馆的木雕艺术以其精雕细刻的艺术在国内古建筑界享有盛誉,建设部顾问、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和郑曾题词称赞:“高楼为大观楼,巧夺天工,装饰精美,是公匠,是大观楼”。与建筑业的创始人鲁班的工艺相比,其雕刻装饰艺术精美,可见其评价之高。所以被称为“中国最好的木雕”是当之无愧的。
七、慈禧太后御笔中的“龙”“虎”二字,堪称国会馆中的“极品”。
慈禧太后御笔的“龙”和“虎”牌嵌在社旗山陕会馆正殿的前檐上。纪念碑宽0.42米,高0.80米。上圈下部,上刻一方印,上书“慈禧太后御笔之宝”字样。左额亦题“慈禧太后御笔之宝”,用草书镌刻。
“龙”“虎”两个字是大笔一挥,字体别致,刚劲有力。大佐殿建于清朝同治年间,清光绪十八年落成。当时慈禧的权力如日中天。怎么还有人敢假装把她的御笔之宝放在这个醒目的地方?这说明“龙”“虎”二字确实是慈禧御笔的真迹。作为私人商会建筑,可以说慈禧太后的镇馆之宝,在全国的会馆建筑中是绝无仅有的,当然也成为了国家会馆唯一的荣誉。
八、全国清代民间刺绣珍品。
社旗山陕会馆现存清代刺绣珍品40余件,其中5件被国家文物局鉴定为一级国家保护文物,2件被转移到瑞士、丹麦等国作为国家保护文物展出。所以称之为“清代最流行的刺绣”是当之无愧的。
九、会馆附属建筑,道芳院,也是全国会馆中最多的。
道芳院是社旗山陕会馆的附属建筑,又名冶源宫、观观殿。其建筑风格是北方四合院建筑和南方民居、园林建筑的结合。它是管理会馆的道士们平时的住所,也是接待和联系政府官员的地方。是会馆作为民间商会和政府的调解功能的实物见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是中国现存会馆建筑中唯一的一座,堪称“全国之最”。
十、商业道德规则的丰碑堪称全国之最。
社旗山陕会馆碑刻共9处,其中7处与描述商业伦理规则和会馆建筑活动有关,分别是:清雍正二年(1725)初刻、同治元年复刻的《同业商过衡定规》碑;清乾隆五十年建立的“议杂货通则”碑、清道光二十三年建立的“超载跑腿”碑、南阳社旗镇山陕会馆铁旗杆碑、复兴山陕会馆碑、重建山陕会馆碑。前三块石碑为研究清代信用店商业发展概况和商业行为规范提供了宝贵的证据。其中,碑《同行商贾度量衡定规》对规范度量衡作出了严格规定;另一方面,《议事杂货店规则》碑以倡导诚信精神为核心,对各种商业行为作出多达18条的严格规定;“超载旅行社纪念碑”显示支持政府的席位数。这三块石碑也是我国现存会馆建筑中最早、最全面的商业伦理规则石碑,堪称全国之最。
社旗县是历史文化名镇,位于南阳东北45公里处。东接驻马店市泌阳县,西接南阳县宛城区,北接方城县,南接唐河县。社旗县成立于1965。社旗镇是县委、县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社旗镇,原名社旗店,是远近闻名的商业古镇。据相关记载,此镇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清代康乾时期最为繁盛,是河南四大名镇之一。民间素有“天下赊店数”之称。当时镇上是水旱码头,南有船,北有马。当时是综合百货,尤其是秦晋盐茶大家,是南北九省的交通要道。全国有13个商人在此经商,仅各省商人建的同乡会就有十余个:山陕会馆、湖北会馆、江西会馆、广东会馆、福建会馆。全镇人口1.3万,全镇街道72条,较为完整的古街有十余条。1989 7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我省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
山陕会馆位于镇中心,原名山陕联谊会馆,又名明山寺、关公寺,曾被称为定远社。是一座宏伟壮丽的宫殿式古建筑群。是清代居住在晋陕社旗镇的富商大家接待客人、聚会、烧香的场所。因有僧人道士监管,故又称山陕寺。正殿供奉关羽雕像,所以会馆内的对联、门垫、匾额大多颂扬关羽的功德,故又称关公殿,道光年间称定远社,民国12年改名山陕会馆。
会馆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建成于嘉庆、道光、咸丰、同治至光绪十八年,共137位皇帝。占地面积10885.29平方米,建筑面积6235.438+096平方米。主体建筑由南向北,沿中轴线有琉璃墙、吊塔、大礼拜殿、春秋楼。左右箔楼相互对称。从南到北依次为:东西向铁门、东西向马厩、钟鼓二层、东西向廊,以及大拜堂两侧的药王、马王两个陪堂。建筑布局形成前、中、后三个院落。布局严谨合理,殿堂楼阁密集间隔,北高南低,鳞次栉比,气势磅礴,熠熠生辉。各类建筑152座,室内外全部铺蓝白大理石,建筑上装饰有石雕、木雕、火铸或陶瓷塑的精美图案。碑文上写着“北楚运大料,遍访天下名匠”。它值几百万两银子。总之,大厅整体设计追求诗情画意,陈设和装饰极其丰富华丽。1963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 1.03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琉璃墙是仿照北京紫禁城的九龙壁建造的。高10.4米,宽13米,厚1.70米。它有一个单一的屋檐和一个坚硬的山峰。它由65,438+0,000多块彩色釉面大方砖砌成。墙的两侧装饰着精致透明的“龙戏”佛珠、“龙虎斗”、“冯丹朝阳”、“鲤鱼跃龙门”、“凤凰戴牡丹”、“五龙抱贤”,以及伏、禄、寿等九条姿态各异的龙。在墙的中间,横放着“关彝古今”这本书。两边竖写着两副对联:“齐昊吞了吴魏,马光一直在晋秦”,“墙后发光,堪比富贵,汤墙致敬精神”。表达了山西陕西人民对同乡关羽的敬仰之情。字迹用金黄色古文字书写,庄严而闪亮。
建筑周围有对称的东辕门、西辕门、东厩、西厩,形成会所前院。我们现在正在参观前院。院子里有一对白玉雕狮。铁旗杆立在狮子面前。铁旗杆高15米,重5万多公斤。由青石制成,腰间雕有天马、麒麟、狮子、动物等图案。铁狮子立在须弥山上,旗杆穿过狮子。旗杆上有大中小三个云桶。每个云桶上有四个风车。龙在云斗间蜿蜒,凤鸟在顶上飞翔。抗日战争时期,东边一只鸟被日本飞机炸了。铁旗杆铸造于清代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相传为分段抱土铸造。辕门东西相对,建在高大的砖拱上,单檐歇山顶。四周有砖砌护栏,高12.37米,中间嵌有“梯上登高”、“阅其鞋”的石碑。
吊塔又称“八卦塔”,是会馆的剧场。始建于嘉庆元年(1786),完成于道光元年(1821),历时25年。建筑高18.36米,长20米,宽18米。分为上、中、下三层,为三檐歇山顶式建筑。主脊两侧饰有龙纹牡丹纹,中间有一玻璃建筑,刻有“天高五尺”四个字,建筑大门两侧对联为“此地为普陀山,何必远游南海”。楼内有20根折叠柱,下面有三层柱基。上层多为鼓状,下层为方形鼓座,四面雕有麒麟、狮子、牛、马等图案。楼的北面是一个戏台,戏台上悬挂着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好生社设立的“悬空楼”牌匾。“宣仪”二字是明末山西书法家傅青主(山西人)所写。“楼”字出自清末叶县举人许婧之手。两边的石柱上,刻着“重演日事,谈以优制古”的对联,“幻为真世,人情描写得淋漓尽致,今日仍如旧闻。”舞台屏风上有“何仙平”的牌匾。舞台上布满了木雕和石雕,其中大部分都与古代传统戏曲有关。
这就是钟楼和鼓楼,它们对称地位于吊塔的两侧。钟楼上挂着一口钟。钟高5英尺,重2000多公斤。它被称为聚钟,也被称为“宣布黎明的金铃”。鼓楼在西边,鼓侧挂在里面。
穿过剧场,进入万人大院,也就是会馆的中央大院。所有的庭院都用一尺见方的青石铺成,中间两边各铺一块石头。脚手架有柱孔。院落的左右院落和两厢分别面向男女观众,院落可容纳一万人,故又称万人院落。现在我们参观的是石牌坊,石牌坊位于正殿前3米高的平台上,分为左、中、右三座。
中间一间是方校,三室四柱,柱两边贴有抱鼓石。中柱两边的鼓面上刻着:俞伯牙爱琴,孟浩然爱梅,林和靖爱鹤,周敦颐爱莲,米元璋爱石,嵇康爱竹,王羲之爱鹅,陶。在车间里,有三位明星:傅、陆和寿。“孟家难说这是牛逼”的题词,据说是社旗写的。牌坊左上方,杜甫吟诗,右上方,李白骑鲸,钟芳背面,有五福画像,题词“舞中入圣城”。
大白殿是会馆的主体建筑,由正殿和拜殿两部分组成。长40米,宽22米,高23.8+04米。殿前两侧立着两座石室石刻,高2米,宽1米,单檐硬顶,左侧刻着:“十八学士登瀛洲”。图中杜如晦、方、于志宇等。沿着崎岖的小路骑到了人人羡慕的颍州。
这个故事是根据新唐人朱亮的传记改编的。唐太宗李世民开“文学馆”招贤纳士,以杜如晦等十八人为学士,分三次,每天与六人待在一起,讨论经典,十八号学士。右侧刻有“渔樵耕读”图,刻有一条河。一个老人在船上弯腰捕鱼。如果一个人扛着柴火走在山腰上,另一个人去犁地,河对岸一个人在读书,那么就是打鱼、打柴、犁地、看图。画中的山水、树木、飞禽、走兽、房屋等都是用王浅浮雕、深浮雕、透雕、线雕等各种石雕方法雕刻而成。,使十八光棍和渔樵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大白堂建于同治八年(1869),完成于光绪二十年(1892),是会馆的主体建筑。连同石牌楼、东西药楼、东西廊、二层鼓、东西辕门、琉璃墙,历时25年,耗资87788两白银。当时可以购买950万斤大米,大约是5.8万农民一年的口粮。
马王殿和王耀殿分别衬托在大白殿的两侧,东有王耀殿,西有马王殿。
它在大白馆北面大约50米处。最初建造的春秋楼。楼内有一尊夜间读《春秋》的关羽泥塑像,因而得名。咸丰七年(1857),年军到达社旗镇时,因为富商士绅的反抗,春秋楼被年军烧毁,现在只剩下平台遗址。
社旗山陕会馆已建成200多年,历经沧桑。在此期间,它遭受了捻军,土匪和国民党军队的肆意破坏,日本侵略者的飞机狂轰滥炸。所以会馆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原有的特色。解放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对这座文化艺术宝库的保护。1963年,会馆被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月1988+10月13日晋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多次进行全面修缮。会馆内布置社旗县历史文物展室、中原刺绣展、宫灯展、二十四孝展、社旗县名品展等五个展厅。
随着事业的发展和山陕会馆知名度的提高,参观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全国著名古建筑专家罗、郑、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山土元、吕等都对会馆的建筑艺术赞不绝口。参观结束后,山图院院长题词:“辉煌壮丽,天下第一”。吕的题词是:“绝顶艺术,绝无仅有”,老专家罗和郑题写“高阁巧妙,精雕细琢,花枝招展,必失匠心,使阁坚固”,对会馆建筑艺术给予了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