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冷链物流专题解读——如何构建肉类冷链物流体系?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冷链物流“十四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将冷链物流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为行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聚焦“6+1”重点品类,包括肉类、水果、蔬菜、水产品、乳制品、速冻食品等主要生鲜食品,以及疫苗等医药产品,聚焦制约冷链物流发展的突出瓶颈和痛点,对“十四五”期间冷链物流发展做出全面部署。其中,对于肉类冷链物流服务的优化,规划重点关注两点:一是加快建立冷鲜肉物流体系;二是提升肉类冷链物流设施。

冷鲜肉,顾名思义,既是“冷”又是“鲜”,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冷鲜肉加工技术规范,NY/T 1565—2007)中有明确规定:在良好的操作规范和良好的卫生条件下,活畜酮体经宰前宰后检验检疫合格后屠宰。生肉在10-12的车间分割加工,在后续的包装、储存、流通、销售中保持在0-4的范围内。

在制度建设方面,规划具体提出了生产、加工、仓储、运输、贸易等方面的要求。

在生产环节,强调衔接畜禽主产区与主销区之间的冷链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主要以冷链设施建设为重点,包括鼓励屠宰企业建设标准化预冷、低温分段加工车间,配套冷库等设施。在肉类加工过程中,提出集中大规模屠宰,强调预冷、排酸、低温分割、保鲜包装等加工环节,强调加强全过程温度控制,确保监管溯源。

在肉类储运方面,支持肉类公共冷库改扩建、智能化改造和配套设施建设;推广使用专业冷藏车等设备。重点是冷链储运的连续链,全程冷链保障和温度监控。其中提出“牧场+超市”、“养殖基地+肉制品深加工+超市”等新模式,减少中间环节,进一步降低冷链流通损耗。以此促进冷链物流产业上下游的融合。

在贸易环节,鼓励冷鲜肉生产流通企业与农贸市场、连锁超市、社区生鲜店、生鲜电商等流通渠道对接,扩大直营零售网点,完善冷鲜肉生产、流通、配送体系内容。这样就会增加冷鲜肉的食用比例。

以双汇冷链物流为例,阐述了如何构建冷鲜肉物流系统。双汇集团用现代物流业改造传统屠宰行业,率先将冷鲜肉“冷链生产、冷链配送、冷链销售、连锁经营”的模式引入中国,大力推进冷鲜肉品牌化经营,实现了从热肉、冻肉到冷鲜肉的转变,改变了传统的“沿街卖肉、摆地摊”的旧模式,结束了中国卖肉无品牌的历史,引导了行业发展方向,开创了新的模式。

在肉类冷链运输运营中,双汇商业连锁配送系统支持多个配送中心的集中管理。所有门店订单可以自动生成并上传到总部。总部接到的所有订单都由电脑自动汇总分类,自动分配到区域配送中心,安排备货、拣货、装车、运输。目前,双汇商业连锁公司各连锁店已全部实现订单自动生成、自动上传、自动分类汇总。自动配送处理,在线盘点,数据由总部统一管理;统一配送,自动分析门店销售和库存,实现各销售门店自动补货功能,随时保障新鲜卫生的“放心肉”供应市场。

在产品配送过程中,最大的难点是保证产品的新鲜度和质量。所以配送中心都建在分厂附近,以缩短产品从分厂分到配送中心仓库的时间,保证产品的新鲜度;同时,配送车辆都是从冷库直接进入保温车,再配送到门店进入冰柜销售的保温车。在冷却肉的生产和运输中,从精细细分到配送运输,再到终端销售,通过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实现整个物流过程中商流、物流、信息流的统一和享受。信息系统带来的管理效率、及时性和准确性显著降低了双汇的成本和库存,大大增强了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

在如何构建肉类冷链物流体系的问题上,规划对肉类运输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做出了具体要求。CIIC物流智库认为,双汇等涉及产业链多个环节的企业的发展,对构建肉类冷链物流体系具有积极作用,鼓励此类企业在现有业务基础上延伸产业链,实现全链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