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历史回顾
第一类题型:信息提取归位题(说白了就是材料归位题,而且分值挺大的,基础分子题)。一般的类型就是给你一个材料,让你根据这个材料去做一些事情。这类问题分为两种。第一种叫笨笨型,说白了就是抄材料,基本上没有考的能力,有文化就可以,第二种是上升型,属于考的能力。事件要放回到场景的本质等等。,而且回答问题的时候要尽可能使用高级词汇。什么意思,就是装逼,回答问题的时候要装的很高级。因为这种题目基本出现在第一题,改卷的老师会从这个问题开始判断学生的能力。不出意外的话,都会被评为中等(比如一道题10分,中等分3~5分)。比如高考有一首诗:东部地区GDP占中国经济的60%,中部占30%,西部占6.54万。75%的同学会说,东部经济发达,西部经济落后。这是大部分学生的能力范围。能力较高的同学会回答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占20%左右。水平最高的同学可以通过现象谈谈中国二元经济的高悬殊,得出需要调整的结论。好吧,假装成功。
第二种题型:特色题。这类问题的演变有很多问题,比如区别是什么,异同,这个东西和那个东西的比较等等。(分数小的好,分数大的堪比因果题),就像我上面说的,让你讲讲特点,我也讲不清楚。解决方法也不难,就是从内容、模式、性质、时间、空间、背景、引导、结果、目的、最大限度、限制等方面找出需要的答案点,转化为答案语言就行了。
第三类题型:认知/评价/启发/理解…题,一般出现在最后一题,提问方法不同,但答题思路相同(分值不大,属于分题)。解的是总点,是背景,是根本原因,是根本过程,是根本影响(正反客体的展开),是启示(主客体的展开)。
第四类问题:因果问题,又称背景意义问题(得分最高,属于扯皮问题),是最难回答的问题,通常没有回答方法的同学可能根本不知道该回答什么,不知所措。但是,思考技巧,很快就会看到案件的答案。解决方法是第一内容,第二内容,特定对象力方法,第一共同对象和第二共同对象。比如高三的学生都要学会选修《历史的巨变》(课改方面)。以孝文帝在教材中的变化影响为例,教材中有提及,但比较零散,不完整。因为是高考选考,所以要考大分,从8分到60分不等。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可以看做1,孝文帝2汉化3改革,其中孝文帝是一个客体势力,可以推断背后有4个鲜卑人。因为迁到洛阳,洛阳也是背后势力之一,所以北方也在中国,中国也在中国,中国在世界。!范围大于权限系统(与题目相关的权限)所能回答的,不得分!!找出相关势力和题目背后的势力后,剩下的就是8代人的共同对象,所以答案是(尽量用高级词汇):1,孝文帝成为少数民族的大政治家;2.汉化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3.孝文帝的改革为后世提供了经验。4.改革皮革业,促进鲜卑族圈地建设进程,加速其发展;5.把洛阳打造成政治经济中心,促进其大繁荣大发展;6.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同时也使北方民族大融合;7.鲜卑文化融入汉文化,为中国华人的增加增添了新鲜血液,有利于中国华人的进步;8.为隋唐的统一和繁荣奠定基础。
除了史实之外的所有问题(不看史实我什么都做不了,而且我是土生土长的,不能让你不看了,但是如果你掌握了答题的方法,即使不能,也可以答一部分,以后再说)都可以归结为这四类题中的一类,这四类题都有解题的技巧。搞定了。!一个问题下来,基本上所有的技巧都用上了,所以好的答题技巧足够重要。
不要再问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