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行标准下,中国有多少农村贫困人口在过去八年实现了脱贫?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
与贫困的决定性战斗是决定性的胜利。我们向深度贫困的堡垒发起总攻,啃下了最难啃的“硬骨头”。8年后,现行标准下近6543.8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贫困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尖锐的社会问题之一。各国的政党、政府和社会各界一直都非常重视贫困问题,所以我们应该明确贫困的概念。
2014,10年6月,世界银行发布预测称,2015年全球贫困人口比例有望降至10%以下,指出经过四分之一世纪的不懈减贫努力,全球距离2030年结束贫困的历史性目标更加接近。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按照现行贫困标准,中国已有7.7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按照世界银行的国际贫困线标准,中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的70%以上。
解决贫困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贫困其实是分等级的,要区分“宏观贫困”和“微观贫困”。第一,区域意义上的贫困,即宏观贫困,是从整体的角度看待贫困。比如全国贫困、地区贫困、农村贫困、城市贫困等等。从这个角度看,低收入国家都是穷国,高收入国家都不是穷国。
这种贫困问题,也称为欠发达,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主题;二是个体意义上的贫困,即微观贫困,即从个人和家庭的角度看待贫困。从这个角度来看,所有国家都存在贫困问题。比如2004年,美国贫困人口比例高达12.7%,即八个人中就有一个是穷人。这个意义上的贫困可以说是一个永恒的问题,除非收入和财富的分配绝对平均。
如果混淆了贫困的这两个概念,会带来很大的负面效应。贫困的概念在深化,研究贫困的视角在变化。无论给贫困下什么样的定义,都很难给出一个全面科学的定义。也许正是这个原因,世界银行宁愿对贫困的概念给出一个描述性的解释:“贫困是这样一种存在状态,人们想要逃离,贫困意味着饥饿,意味着没有栖身之所;贫穷意味着缺衣少药,没有机会上学,没有知识;贫穷就是失业,害怕面对未来,生命时刻受到威胁;贫穷意味着孩子们因为缺乏干净的饮用水而生病甚至死亡;贫穷就是失去权力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