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朱元璋封的六皇子是谁?
明朝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为国家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其中,他立了六个亲王,这是一个异姓臣子在世时所能得到的最高爵位。分别是:李善长韩国公、许国公、曹国公、宋国公、邓禹卫公、常遇春子常茂郑国公(常遇春于洪武二年病死)。备注:朱元璋后来创造了三个公爵:唐河、于凉和傅友德。
经过建国初的政治斗争,六位开国元勋的家族一直延续到明朝末年,有四姓五族(徐达家族有两位领主)还保持着爵位,算是充分享受了国家的富强。历史上,在王朝末期,很多人都不走运。不用说,普通人只能被动地承受战争和改朝换代带来的痛苦。
然后就是旧王朝的上层阶级,首先是皇族最倒霉,其次是前朝的贵族,明朝开国六皇子的家族也不例外。李善长和盛丰都是在明朝开国时被朱元璋杀死的,他们的后代都失去了爵位。就算活到了明朝末年,也不过是普通百姓,普通官员,就这么跳过了。本文主要介绍了明末其他四位开国公爵的家族继承人在面对国家存亡时的表现。
一:魏国公徐允觉和丁国公徐允贞。
徐达家族是明代最特殊的异姓英雄家族。他们有两个公爵,朱元璋给了一个魏公爵,明朝的创始人朱迪给了一个丁公爵。无论从哪方面来说,徐达家族都享有明成祖最大的宠爱。这样的家庭,绝对应该是在民族存亡的情况下,应该为国家努力的家庭。
可惜明朝灭亡了,徐达的后代,虽然生活在北京和南京,却可以做出同样的选择,那就是投降。明朝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大军攻打北京,北京定国公许云珍向李自成投降。许云珍投降后,并没有好起来。李自成的将军刘宗敏大肆“收买”这些前朝权贵,徐蕴珍被残酷折磨致死。
南明元年(公元1645年),清军攻下南京,南京魏王许云爵向清军投降。同样是投降,许云爵的命运比许云真好太多了。他没有被杀,但他的家庭财产丢失了。对于投降的明朝,清朝比李自成慷慨,李自成抢钱杀人。清朝大概认为这些荣誉太没用了,没有威胁。他们只抢钱不杀人。
根据当时文人的笔记,徐云觉的后人后来沦落到为罪犯拿钱的地步。可见,许云爵家族除了保命,投降后并没有延续明朝的繁华。
二:临淮侯莉祖书
侯林怀是曹公爵李文忠的后裔,李文忠公爵的头衔在传给他的儿子李景隆后被朱迪废除。后来到了嘉靖朝,嘉靖皇帝查出了李文忠的后裔,封他为临淮侯,一直延续到明朝末年。南明弘光元年,淮侯李祖枢携一大批南京名士向清朝投降。
至于李祖枢及其后裔投降后的结局,没有更多的文献记载,应该和徐云觉等名臣的结局差不多。他们被清朝抢了钱,在近代被李文忠家族的后代保存了下来。
三:怀远侯长炎灵
常遇春获得了王国公爵的称号,这一称号并没有传到明末,在靖南之战后被废除。因为常遇春的女儿嫁给了朱元璋的长子皇太子朱标(死于洪武十一年),而且她还为朱标生了两个儿子。因此,常遇春家族被认为是朱标的儿子和他的朱允炆一系列的外戚(常遇春的女儿名义上是他的第一个母亲)。
朱迪赢得王位后,自然要压制他的死忠和亲属。还有一种说法是常家牵连到“蓝玉案”(常遇春的妻子是蓝玉的妹妹),他的爵位被朱元璋取消了。简而言之,常遇春公爵的称号到了明朝皇帝朱迪那里就消失了,嘉靖皇帝给了常遇春的后代一个怀远侯的称号。
到了明朝末年,最后一代怀远侯是他年龄的常规延伸,还是有点骨气的。南明弘光灭亡后,他没有投降清朝,而是隐居起来。“国家亡了,他自己灌溉园子,死得衣衫褴褛。”
四:定远侯邓文明
邓禹的王国公爵称号只传了一代,到了他的长子邓振那里就消失了。因为邓振的妻子是李善长孙子的女儿,而他也牵连到了李善长被杀一案中。“长子贞嗣改名为沈国公...他的妻子,李善长的孙子,也是好输的,被汉奸杀了。”然而,邓氏家族并没有卷入叛乱案。邓禹的其他儿子幸存下来,传到嘉靖朝。嘉靖皇帝给了邓禹的后人一个定远侯的称号。
最后一个定远侯是邓,住在北京。李自成大军进京时,邓家殉难,也是明朝建立的六大男性家族中唯一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