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艺术史上的三圣是谁?
画圣——吴道子
书圣——王羲之
诗人圣-杜甫:杜甫(公元712-公元770),字美,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的曾祖父杜从湖北襄阳赴任珙县知府,举家迁居珙县。祖父杜,父亲,再到杜甫,杜家四代人在珙县生活了85年。襄阳杜氏,京兆杜氏分支之一,迁居河南珙县。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自称少陵夜老,与李白并称为“杜丽”。为了区别李商隐、杜牧和“小杜丽”,杜甫、李白也被称为“大杜丽”,杜甫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对中国古典诗歌影响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杜甫中年时的诗歌因其沉郁的诗风和忧国忧民的情怀而被称为“诗史”。他的诗歌擅长古风和律诗,风格多样。他用“郁闷、失意”两个字准确地概括了自己的工作风格,主要以抑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大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和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歌记录了唐朝由盛到衰的历史变迁,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称为“诗史”。后人称他为杜士毅、杜工部,也称他为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伐》、《三官》、《三别》等名篇。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逃离了战乱,过上了相对安定的生活,但他仍然关心一生,操持国事。杜甫虽然是现实主义诗人,但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他的代表作《饮酒八仙之歌》中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和干云。
杜甫思想的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着“使君尧舜上位,进而使风俗纯洁”的宏愿。杜甫在世时名气虽不显赫,但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现存诗歌约65,438+0,500首,大部分收藏于《杜工部集》。
画圣——吴道子:吴道子(约公元680 ~ 759年),唐代著名画家,在绘画史上被尊为画圣,又名道玄。汉族,杨寨(今河南禹州)人。生于公元680年(永隆元年),卒于公元758年(甘源元年)左右。孤独贫穷的你,年轻的时候会有一个画名。他曾任秋艳(今山东紫阳)县尉,不久就辞职了。后定居洛阳,从事壁画创作。开元年间,因善画被召入朝,先后任拜博士、内教、王佑。师从张旭、何学习书法,看舞剑,体验用笔之术。他擅长佛教、鬼神、人物、山水、动物、植物、亭台楼阁等。,尤其擅长佛教和人物,并擅长壁画创作。
蜀圣-王羲之:王羲之(303-361年,一作321-379年),东晋著名书法家,汉族,人称“蜀圣”。琅琊(今山东临猗)人,后迁居殷珊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金庭县。历任秘书、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文史会稽、右将军。他的书法擅长书法,书法,书法,书法,书法,书法,书法,书法,书法,书法,书法,书法,书法,书法,书法,书法,书法,书法,书法。风格平和自然,笔法委婉含蓄,美轮美奂。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和他的儿子王献之被称为“二王”。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受到历代书法家的推崇,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建善于遵循李、曹、楷、兴之法,认真研究形体情况,用心摹仿形体,博采众长,一炉备齐,摆脱汉魏文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他的书法平和自然,笔法委婉含蓄,优美婉约。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赋》:“若惊鸿,若婉约,若游龙,则荣且秋,华茂为春松。好像月亮如果被轻云遮住,就会像流回雪的风一样飘起来。”一句赞美王羲之书法之美。传说王羲之小时候苦练书法。时间长了,用来清洗刷子的池水变黑了。后人评价说:“浮如云,敏捷如龙”,“龙跃上天,虎卧凤阁”,“天成自然,丰神盖万代”。有一些关于王羲之的成语,比如机敏、速婚等。王羲之的书风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
王羲之的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店。唐代的欧阳询、余士南、朱穗良、薛琦、颜真卿、刘公权,五代的杨凝式,宋代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的赵孟頫,明代的董其昌,都为王羲之所折服,因此享有“书圣”之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