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涣镇历史
徽州文化、皖江文化、淮河文化、中原文化相得益彰。
留下了无数美好的古镇,留下了浓浓的回忆。
来看看12最美少数民族古镇吧。
颍上县是春秋时期伟大政治家管仲的故乡。申城镇历史悠久。悠久的历史给申城留下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如管鲍庙、后亭、清真寺、文庙大成殿、魁星阁、官墩步月、东堤六郎、风雨、飞龙等。花鼓灯、彩车灯、花车、舞狮、舞龙、马叉会、彩轿子、肘亭、三仙会、跑驴等数十种民间艺术在申城长期上演。众多的名胜古迹见证了沈城的历史沿革,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是应城人民智慧的结晶。
镇上的关中老街是最有名最漂亮的。它是南北建筑的结合,兼具古代和现代的特色。看起来粗犷婉约,古朴现代,成为颍上县的一张名片。
老街的大门十分气派,正中写着“关中老街”四个大字。千百年来,当地人都把关中作为颍上的骄傲来纪念。漫步在老街,晚上特别美。
正阳关镇隶属淮南寿县,位列全国八大城市之一。曾是淮上重镇,有“小上海”之称。民国至解放前夕,为安徽八大城市之一。解放后,大批商人、资本家、军人走向海外,走向宝岛台湾省,古镇上的人有很多海外亲戚,颇为壮观。
正阳关镇旅游资源丰富,有宣帝庙、三座古城门、许多古街、古巷、古民居等。
正阳关,这个曾经兴盛于淮河岸边的古镇,一直有着“七十二水回正阳”的美誉。镇上古城的大门上写着“凤城守贞”四个字。古城门上斑驳的青砖,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她所经历的沧桑。
位于马鞍山。曹云古镇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其典型风格是“过马路一座木楼一条石板路,小砖瓦马头墙”。位于含山县城以南40公里,总面积70.3平方公里。
曹云镇的建立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距今近1500年。公元530年左右,南朝梁武帝派东魏大将侯景带兵渡江,开发这片不毛之地,取名“辽化州”。明朝成化年间,“曹云镇”的名字来源于漕河。
明清时期,曹云镇因其市场规模和繁荣程度位列“江北八镇”之首。佘氏宗祠、李鸿章典当行、明清古宅、老街等一批珍贵的文化遗产保存至今。
乌江镇位于马鞍山县城东北角,距县城21公里。位于江苏、安徽两省交界处,面朝长江,与南京、马鞍山市形成立足之地,素有金陵门户之称。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不肯过江东,自采乌江,结束了楚汉之争,乌江名扬天下。项羽死后,当地百姓为他建了一座“衣冠冢”。
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吴江湘江寺定名为“应晖寺”。经过多年的改扩建,共有99间半的房间,包括正殿、青龙宫、行宫、水灵府等。殿内有项羽、、范增等塑像,并有石狮、早舟、编钟、鼎、匾额、碑等文物。唐宋时期的诗人如孟郊、杜牧、苏舜钦、陆游、王安石、李清照等都曾题诗。后来,举行了许多战斗,大多数建筑被摧毁。清同治七年(1868),重建霸王形象。挂着“拔山出人间”的牌匾,并有“山前水带,虎啸龙吟”的对联。
小镇街道纵横,建筑多为低矮幽深的小巷。青石板的路面又窄又长。镇上商业发达,有近百家棉店、米店、商店、茶馆、客校。吴江是一座千年古镇,文化底蕴深厚。是唐代著名诗人张继、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张孝祥、张晓波、张即之、当代草圣林散之的故乡。
位于安徽六安。苏埠镇,自宋代以来,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古迹众多,历史文化资源丰富。
千年老街保存完好,青砖绿瓦、重梁高脊诉说着昔日苏埠的繁华。街上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有白马会所、刘铭传典当行、惠康钱庄、小龙升米行、王大中私宅等。许帅铜像、苏家堡前线指挥港旧址永惠寺、苏家堡战役指挥部旧址朱家院墙,诉说着红军历史上“围歼要点争取援助”的辉煌胜利。永惠寺和朱家院城墙曾是省级文保单位。
大别山巍峨,江水滔滔。苏家埠镇位于大别山东北麓,淠河中游,安徽省西部。始建于元代,盛于明代,盛于清代,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苏家埠的繁荣是因为淠河上的船的好处。始于一个叫苏的人,在淠河上摆渡,人称“苏家渡”。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的不断发展,大量的竹木、茶叶、麻类在这里运销,于是逐渐成为码头和店铺,宋代称为“苏家埠”。
这条街以十字街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延伸。分为东、西、南、北四条主要街道和几十条背街小巷。穿过长街,四通八达,纵横交错,曲径通幽,一排排的店铺和木结构的老房子,高墙大院的奇闻轶事,都在这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那时候正是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三教九流,各种各样,有解放前上海世界和南京夫子庙的味道。难怪苏家埠的老人都听说过“买不到的东西可以在这里买,卖不到的东西可以在这里卖”这句话。生意兴隆,可见一斑。
清晨的阳光照进阁楼,楼上的影子似羞涩,闺房在黑暗中藏着一场梦,梦里困倦疲惫。别看这一片腐朽破败的景象。曾几何时,这是一个大家庭的特权场景。一个闺秀,一个落魄书生,一个小贩,一个弟子...多少个月前,在一起的时光,我被深深的锁在阁楼里。
古风犹映沧桑,十字街寂寥。老街的历史一天天淡去,老街的故事一天天隐藏,但那些繁华的印记和鲜活的轨迹不会被抹去。它是老街的根和魂。
镇上的老街始建于元代,兴盛于明代,兴盛于清代。如今,半个街巷都萧条了,没有了车水马龙,没有了鲜花,却有着岁月刻下的不朽痕迹。
位于安徽六安。毛坦厂明清老街位于安徽省六安市晋安区毛坦厂镇,地处舒城、霍山、晋安三县交界处之外。老街建于明初,全长1,320米,呈南北走向。是皖西至今保存最完整的古民居。
老街长千余米,宽不过三五米,南北走向。现在大部分房子都是清末的建筑,临街的750多间,近百户,有的门面改成了商铺。
街道中间是常青石板,两边是鹅卵石。青石条上有深深的车辙,是旧独轮车留下的痕迹。
老街建于元末明初。朱元璋攻陷南京后,为了对抗元朝骑兵,实行“马正”,在苏皖周边郡县养马、损兵折将。此地依山傍水,草原肥沃,适宜养马,于是州官设厂养马,称之为“毛坦厂”(养马的棚在明代称为“厂”),后逐渐变为“毛坦厂”,因声型变化,无法检验。
明朝统一后,毛坦工厂聚集商旅,逐渐成为重要城镇。清朝实行“茶马政策”,以茶换马,使这里的茶叶经济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商人。2007年,毛坦厂老街被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
大同位于铜陵市中部,古称兰溪。几千年来它一直是一个城镇。历史上曾是闻名中外的沿江重镇,与安庆、芜湖、蚌埠并称安徽“四大商埠”。
大同镇始建于西汉,古称“兰溪”。唐代,这里修建了大同水驿,成为著名的交通要道。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建镇,已有上千年历史。
清末民初,大同镇是烟台条约的重要通商口岸。其河月洲曾是招商局盐务局、长江水师、安徽临时军政府的驻地,一时繁华一时,有时被称为“小上海”。至今,兰溪老街仍有制作杆秤、织网、编藤等保存完好的传统手工艺。
据史书记载,大同唐设水驿,史称大同水驿。南宋时期,“日出而作,午出而作”的市集活动已被“镇”所取代。诗人杨万里在《舟渡大同镇》中写下了“渔是舟最大的障碍”“鱼蟹不在乎钱”的诗句,为渔村留下了生动的写照。
恍惚的走在老街上,没有高调的叫卖,就像一个还没睡醒的孩子,静静地躺在长江的怀抱里!我们也放慢了平时匆忙的脚步,悠闲地漫步,静静地品味着苍桑的岁月。
古镇上天主教堂的钟楼是西班牙人建造的。它经历了近70年的寒暑,雄姿依旧。与远处的大亭子遥相呼应,东西方文化可以在这里相互回归,成为大同镇的一大文化景观。
位于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临涣镇,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镇。著名景点有古城墙、文昌宫、城隍庙、健叔墓、故居、传统老街、特色古茶馆、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等。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安徽省特色景观旅游镇等。是安徽省历史文化保护区。
临涣古镇,古称罗,又称茶乡。在当地,茶馆印证了历史。镇中心一里多长的街上,有16个茶馆,300多个茶馆,600多个茶壶。古镇茶馆始于明代,临涣人喝茶的习惯已经延续了600年。如今,临涣镇的茶馆还保留着明清时期的旧木桌、土黄色的粗砂碗和锈迹斑斑的铜茶壶。每天都有老茶客提着烟袋悠闲的来,喝茶,打牌,聊天,享受闲暇时光。
张度古镇,又名靖西古镇,位于皖南泾县城西20公里,青弋江上游北岸。张度被称为麒麟都,有1000多年的历史。古镇建在青弋江边。房子一面临河,就用木柱悬挂在青衣江上,河水从中流过,很有江南情调。这座建筑挨家挨户,延绵约1,2华里,用了1000多根木柱,所以被称为“江南千条腿”——吊脚楼,又称吊洞阁。
张度古称麒麟都,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唐代诗人李白曾在游历泾县时称赞张度为皖南的“西乡”。他去了张度南部的大蓝山并写了诗。”蓝岑篦壁,忽地如鲸额。冲过水池,潜吞星石。秋沙带明,水撼寒山。好时光要延迟,清辉可以留下。恨你丈夫阻止你旅行让我感到害怕。未来万物造,金液造。”
当时唐朝的张度是泾县重要的水陆重镇,在此设埠设州,辖三县。汹涌澎湃的青弋江从小镇边缘流过,航运的发展使小镇繁荣起来,所以被称为“垂足一千尺”。张度老街建于明末清初,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张度镇的“千腿江南”是一座独特的古民居建筑,瓦房木结构,前店后屋。因为房子的主梁架是用木柱支撑在空中的,所以又叫吊东阁,位于张度老街南侧,是一家临街的店铺。另一边是青衣江。每当发洪水时,水总是会溢到街上。从远处看,悬亭就像一排漂浮在水面上的房子。
张度老街,宽4米,以一块石头为轴,用青石铺成,是为了方便旧时独轮车行走而铺成的。一条长约100米的窄街,河的一边是“悬空阁”,另一边大多是破旧废弃的房屋。据介绍,老街在古代是泾县西南的商贾聚集地,抗战时期成为新四军转运物资的重要集散地。
池潭位于西秦和青弋江的交汇处,在安徽省泾县以北7.5公里处。是青衣江水路上的一个水乡古镇。自明代以来一直是乡(镇)政府所在地,成为方圆数英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曾是泾县历史上著名的十八古镇之一,现属西秦镇。
赤潭古镇始建于宋代,较好地保存了明清一条街的古建筑,鹅卵石铺面,青砖黛瓦,马头墙,四水达堂。具有徽派建筑风格,古朴典雅。
青石板上留下的独轮车凹槽,记录着古镇过去的辉煌。有一个民俗文化展厅,陈列着千余件尘封的民俗物品,再现了过去民俗生活的缩影。
此外,猎妖寺僧人来来往往,钟声悠扬。佛教文化展示馆,广钦禅师舍利晶莹肃穆。
陵阳镇,位于安徽省青阳县南部,因位于陵阳山脚下而得名,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前国家副主席董途经陵阳时,留下了“富贵陵阳,风流村”的赞美诗。
“富饶的陵阳镇”是家乡人的一句“口头禅”,也是陵阳人引以为傲的自给自足心态。客观来说,是地理环境使然,山多田少,出差多。陵阳商人是徽商中的一支劲旅。他们的足迹遍布上海、无锡、南京、武汉、芜湖、蚌埠、大同、惠州、屯溪等地。大多数在其他城市做生意的人只是店员、会计和小额工资。还有一些有能力的人,逐渐发展成为资本家。这些人在当地陵阳镇还有店铺和代理。陵阳镇的高楼是他们的家人在家乡定居或落脚的地方。
陵阳镇位于安徽“两山一湖”旅游腹地。自古以来就是江南重镇和山区土特产集散地,是徽商北上南下的重要通道。有“3A”景区神仙洞、省内外被称为“小九寨沟”的黄石溪、神龙峡谷著名旅游胜地等溶洞,其中库美滩瀑布高近百米,蔚为壮观。明清徽派古建筑仍有不少,有古宅156座,古桥40余座,尤以太平山房、李氏宗祠、宁氏宗祠、南流桥等为最。
孔城古镇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至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位于安庆市桐城。这里曾经是连接巢湖地区和长江地区的重要水路枢纽,极其繁荣。历经千年风风雨雨,只有一条老街,平静而世俗。
这座小小的徽州古镇历史悠久。三国之战后,东吴的鲁迅就驻扎在这一带。水给孔镇带来了繁荣。商业、餐厅、单飞、杂货店、打铁钓鱼;据清末不完全统计,商号店铺多达254家。
古镇没有被商业化,依然保留着古镇的原始风貌。现在留下来的空城老街,是太平天国以后修建的。空城老街规模首屈一指,是江北地区保存最完好的老街。店铺和房屋都是青砖灰瓦,飞檐多,雕花木窗,颇有江南水乡特色。空城老街的徽派建筑融合了山水的灵气和风俗文化的精髓,尤其是民居、祠堂、牌坊。被誉为“徽州古建筑三绝”,一直为中外建筑界所推崇。
《古村记》编辑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