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为什么不自称“医圣”?
以下是他们的简介:
华(141 ~ 208)和张仲景(150-219)、
内科医生——华佗
华佗,字元敬,东汉末年医家。裴国桥(今安徽亳县)出生。华佗一生在世界各地行医,名声很好,在医学上也有很多成就。他精通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和针灸,尤其擅长外科。据《后汉书·华佗传》“若病发于内,针药不能及,故麻沸先以酒散,醉意未觉,因破腹而积切。如果是在肠胃里,就切掉洗干净,把病去掉。然后再缝合,四五天就好了,一月就平复了。”华佗用麻沸散治疗“胃肠积滞”等疾病,麻醉后进行腹部手术。这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全麻手术治疗记录,比西方早1600多年。华佗非常重视疾病的预防,强调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思想:“人体要工作,但不要用耳朵。”摇了,谷气就消了,血液就循环了,病就不生了。例如,家用枢轴将是不朽的。他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和姿势,创造了“五禽戏”。如果你觉得不舒服,让一只鸟玩一玩,出出汗,你就会觉得又轻又凉。他的弟子乌普坚持“五禽戏”。他已经90多岁了,眼睛和耳朵都很灵光,牙齿也很结实。曹操长期头痛,华佗多次治愈。因为他的病很深,很难治愈。曹操怕复发,硬要华佗做他的大夫。华佗后来因为没有向曹操招人而被杀。临死前,华佗把一份整理好的医学手稿交给狱卒,告诉他:“这可以是一个活人。“可是,狱卒怕被绑住,不敢收。华佗在极度的悲痛和愤慨中把它烧掉了。现存的汉藏经是后人的杰作。参见《后汉书·季芳传》和《三国志·舒威·季芳传》。
张仲景
张仲景,姬子人,东汉时期著名的内科医生。生于桓帝和平元年(公元150),卒于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生于南阳郡(今河南南阳县)聂阳。
十几岁的时候,张仲景好学,博览群书。他对医学非常感兴趣。他从史书中受到古代名医扁鹊的影响和启发。曾拜家乡名医张伯祖为师。他对当时追求权力名利、不精通医方的文人极为愤慨,认为那些求助于巫术迷信的人是“弃志、崇巫、穷死、丧命”。
196-204,南阳地方病疫情造成同一家庭3人死亡,死于伤寒的是第7人。面对这种情况,张仲景毅然辞去医生职务,对伤寒的病因和治疗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他从前人留下的医学著作中继承了辨证治疗的规律性知识,收集了民间验方和治疗方法,并结合自己的从医经验加以总结和完善。他一方面治病,一方面写《伤寒论》。此书经后人校勘,编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伤寒论》是一部论述各种外感疾病的专著。全书* * * 12卷,22篇,397方。除了重复,* * *有112个处方。全书重点讲述了人体感受风寒之邪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辨证治疗的方法。他将症状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六种,称为“六经”。在《伤寒论》中,六经疾病的不同症状贯穿阴阳的基本内容,称为八类。
《金匮要略》是一部诊治各种疾病的专书。* * *共25篇,包括40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除了《伤寒论》、《金匮要略》之外,张仲景还写了许多著作,如《伤寒论》、《五藏论》、《关节论》等。可惜都已经丢了。
张仲景自东晋咸和年间,就被称为“医圣”。他的“六经”辨证、中医诊断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及辨证施治的原则,奠定了祖国医学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