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0高考历史考证

山西历史考试用全国一套。2010高考历史考试大纲详解[原文地址]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教材的提炼?

第一章是先秦时期——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开端时期。

(1)夏商周的更替与制度?

夏朝的建立?

1.建立:大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中国进入奴隶社会,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国家。

2.皇位世袭制取代退位制,出现了“家天下”的局面。

3.约公元前1600年夏灭亡:根本原因:暴虐无情,奴隶不断反抗;直接原因:商汤出夏。

(2)商朝的兴衰

1.商汤建立于:约公元前1600年,都城在亳。

2.盘庚迁殷,政局稳定。商朝也叫殷朝。

3.商纣王的暴政

(3)武王的征服与西周的繁荣?

1.公元前1046,牧野之战,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了周朝,并定都北京。

2.武王进攻成功的原因:商周暴虐无情;周静雯国王的改革力度很大;武王的角色。

3.周是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国家,中国各民族之间的接触和交流不断加强,在世界东方发挥着重要作用。

(4)中国暴动与西周灭亡?

1.中国暴动:公元前184年;原因:周厉王的暴政。

2.西周灭亡:公元前771年,狗戎攻破濠井;公元前772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西周灭亡的原因。

⑤井场制度和分封制度

1.目的:巩固奴隶统治。

2.井田制:性质:是国有土地制度。内容:所有的土地都属于国王。纣王把土地分给诸侯,接受者只能世世代代享用,不得转让或买卖,还要向纣王缴纳一定的贡品。奴隶主强迫奴隶在矿田集体耕种。

3.封建制度:目的: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对象:皇室,英雄,前贵族。

诸侯国:鲁、晋、燕、魏、齐、宋。

义务:政治上服从纣王的命令,经济上按期向纣王贡献财产,军事上与他并肩作战。

影响:正面——巩固统治,扩大地盘;负面——皇族衰落,诸侯割据

分封制与井田制的关系: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上层建筑。都适应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使得西周强盛。

(2)夏商周时期的社会经济

①农业和畜牧业

1.农业发展原因:夏商周统治者重视农业;采用奴隶集体耕种,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产量。

2.农业发展表现:农作物品种增加(水稻谷子——“五谷”);改进耕作技术(集体耕作、木材和石头农具);作物产量增加(酿酒业的出现);农田水利有了很大发展。

畜牧业:畜牧业在商朝占有重要地位,饲养了大量牲畜。有些牲畜不仅用于食用,还用于拉车和祭祀。

②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

1.青铜制造业(主要部门)

理由:“国之大事,在于祀与戎”(礼器兵器)

特点:大规模生产,政府垄断,产品供皇室使用;品种和数量(礼器、兵器、食器、酒器);产品质量高(司母戊鼎,泗阳方尊);字(铭文)铸于商周;西周产品倾向于生活化。

2.玉器加工和纺织业:安阳女善屏出土玉器700余件;西周时期,除了平织,还出现了斜织和刺绣。

3.陶瓷工业:原始瓷器出现在商代和西周,这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4.油漆行业:中国是世界上使用油漆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在原始社会河姆渡的遗产中,出土了红漆碗。周代漆器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的制造,车身和引擎盖都用漆装饰。

③商业交通与城市

夏朝有很多种交通工具。商人善于经商;在商朝,贝类被用作货币;商朝的首都已经成为一个繁荣的商业城市;沿商周路设立旅社,建立驿站系统。夏商周的都城是全国的政治和交通中心。

(3)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与民族融合。

基本特征:

A.是中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

B.封建战争频繁,民族不断融合。

C.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解体时期,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公元前475年,中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1)诸侯争霸与兼并战?

1.春秋争霸

背景:皇室的衰落;生产力的发展,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狄人来自南方,楚人来自北方。

目的:获得对土地和人民以及其他国家的控制。

自然:奴隶主和贵族之间争夺霸权的非正义战争(春秋战争)

概述:

齐桓公霸权时期: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关中改革;策略是正确的(“尊王拒洋”)

标志-葵涌协会(BC651)

楚谨称霸时期:城濮之战(公元前632年)——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置身事外)。

楚庄王统治着中原。

吴越争霸时期:吴国一统天下--吴王阖闾、夫差。

越国霸主--越王勾践。

2.战国合并(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背景:战国七雄格局形成——田家代齐,三族分晋(卿大夫代君,实质是封建主阶级代奴隶主阶级)。

性质:封建吞并战争。

概述:桂陵之战、马岭之战;长平之战

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灾难,属于一场非正义的战争;它加速了奴隶制的解体和封建制度的形成;加快国家统一的步伐;它促进了民族融合。

②民族融合?

模式: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

作用:为后来秦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3)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社会变迁?

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

1.农业:

铁的使用:性能:铁的使用可以追溯到西周晚期,春秋时期开始出现铁农具。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范围扩大了。意义: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中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牛耕技术的普及:表现:牛耕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并逐渐普及。意义:犁的出现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牛耕的应用是中国农业技术史上的一次农业动力革命。

发展水利灌溉:橙花灌溉;都江堰(李冰);郑国渠(郭征);邵北(孙帅奥);西门堡运河(西门堡);汉沟(茯茶)

2.手工业

冶金行业——冶铁(铸铁软化技术);铸造(金银交错技术)

油漆技术-夹点技术

酿酒工业-用酒曲酿酒

沸腾盐业-山西池盐、山东海盐和四川井盐

手工艺专著《考试记录》

3.商业和城市

商业发展的原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表现:土特产成为商品;中原市场形成;繁荣的商业中心出现;大商人的崛起(范蠡、吕不韦)

封建城市的特点:既是商业中心,又是政治中心。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1.根本原因:铁的使用和牛耕的普及。

2.流程:

私有领域越来越多;私有土地的所有者为了增加收入,改变了剥削方式,从而改变了双方的身份,出现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春秋时期,土地所有权逐渐由国有变为私有(齐、郭衰落;鲁国初税亩);战国时期,奴隶主的国有土地所有制大多被封建私有土地所有制所取代。

3.意义:井场系统的崩溃;封建生产方式出现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与改革?

1.春秋改革——封建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

原因:春秋时期,随着铁和牛耕的使用和普及,生产力的进步和封建剥削的出现,井田制越来越难以维持。

目标:增加税收,使强兵成为一个富国,并努力成为霸主。

内容:改革税制,发展生产。

表现:齐国管仲的“涉地衰”,鲁国的“始税亩”。

影响:客观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制,促进了土地所有权由国有向私有制的逐步转变。

改造,逐步建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性质:奴隶主阶级的改革属于奴隶制内部生产关系的调整。

2.战国时期的改革

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产生和确立,是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壮大(田代齐,三族分晋);思想基础——百家争鸣论;政治基础——兼并战争激烈,诸侯需要改革增强国力。

表现:隗嚣变法,楚吴起变法,秦变法(主要内容、影响及成功原因)。

影响:经过一百多年,新的封建制度终于在各国建立起来。促进了社会进步。

性质:地主阶级改革用封建制度代替奴隶制。

(4)先秦时期的文化?

特点:文化极其繁荣;有许多思想流派;文艺百花齐放;科技成果引领世界。

(1)老子和孔子?

1.老子: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道教创始人。

哲学思想:认为世间万物的本源是“道”(客观唯心主义);朴素的辩证思维(本质);

政治思想:主张“无为”,反对用严刑峻法。

2.孔子: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①思想:“仁”是其思想体系的核心;维护“礼”,倡导贵贱之间的“秩序”;以德治国,逐步完善等。②教育:“有教无类”的理念打破了“学在官”的局面。

③文化:对《诗经》、《尚书》、《李》、《易》、《春秋》进行了整理,即后来的儒家五经。

④影响:他的思想后来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文化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

②百家争鸣?

1.历史条件:物质基础——封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社会环境——社会变革和国家间纷争的形势促进了思想的自由;

私学的兴盛,文化基础,造就了一批具有思想知识和自由认同的思想家。

2.概述:儒、墨、道、法;儒家和墨家最厉害,道家次之。

墨家:是鲁人创立的。提倡“兼爱”、“互不侵犯”、“尚贤”,代表了平民的利益,反映了小生产者求稳的愿望。

儒家: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学说,主张“仁政”,提出“民重君轻”的思想;主张“政治依靠人民”,反对暴政;主张宽刑薄税。他被统治者尊为“圣人”。

荀子:“天有恒,地有恒”(唯物主义);“掌握命运并利用它”(人定胜天)

道家庄子:世界是“我”(主观唯心主义)的主观产物;鄙视富贵,痛恨社会不公;敌视社会进步,反对任何行动(绝望和消极)

法家韩非子:我认为今天比过去好,人们应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改革;主张“以法为本”治国;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3文艺?

《诗经》;屈原和《离骚》;《哲人散文》;绘画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青铜艺术;音乐

4天文学和物理学?

1.天文学的发展与农业生产的发展密切相关:公元前613年,世界上第一次确认了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比欧洲早600多年;春秋基本确立了十九年七跃原则,比西方早160年;战国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著作《石干行经》。

2.战国时期物理学成就与手工业生产技术进步的关系;墨子的《莫箐》中记载了大量的物理知识,包括杠杆原理和浮力理论、声学和光学。

⑤扁鹊: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医生;被视为“脉学的宗派”;四诊已成为中医的传统诊断方法。

第二章:秦汉——封建大一统时期。

(1)秦朝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

(1)秦朝的统一。

1.统一的历史条件:秦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客观性:经济基础-社会经济发展,加强联系。

政治基础——部分统一和中央集权

理论基础——法家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理论。

以人为本——人民厌战,渴望统一

民族关系——融合加强,华夏人形成并巩固了民族认同。

主体性:秦变法彻底,力度最大。

嬴政很有才华(才艺广泛,友远攻近)

2.秦王嬴政实现了统一。

灭六国;越国南征(修灵渠);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统治;北击匈奴(筑长城)

3.秦朝的疆域(略)

4.秦统一的历史意义(26页)

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目的;措施:政治、经济、文化;动作(26-28面)

③秦末农民战争:原因、主要过程及历史意义?

(3)汉朝的政治经济制度?

(1)秘书处制度——地方监察制度。

其他的事情和过去没有什么不同。可以买个考试大纲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