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历史沿革
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南海郡都督赵佗攻桂林郡、襄郡,自立为南越王。现在环江县属于南越。
汉武帝丁原六年(公元前111),汉武帝灭南越,在其处设玉林、苍梧、合浦、南海、朱雅、博尔、交趾、日南、九镇等九郡。今环江县属榆林县(今宜山)定州县
三国(220 ~ 280)现在的环江县属于三国的乌裕林县。
西晋时(281 ~ 316),环江县属桂林县(今宜山县)龙刚县;东晋(317 ~ 420)属桂林郡(今柳州市)潭中郡。
南北朝时(420 ~ 589),南宋和齐,现在的环江县隶属于桂林县的丁龙县(今宜山县)。
南朝梁、陈属龙州(今柳城县)。
隋朝(589 ~ 618),环江县现属石安县。
唐贞观十二年(638年),周桓在环江县设立,这是环江县设立行政区的开始。
黄州治正平县罗欢洞,即环江渡口西部的路屯(刘家屯)一带。
周桓辖正平、涪陵、龙源、饶勉、玺恩、乌什、葛亮、孟都八个县。除葛亮在宜山县和河池市以外,其余七县均在环江县境内。
即正平县位于大环河下游以西地区的西南部和龙符一带。涪陵县在今水原乡西南;隆源县位于水原乡的中部、西部和北部。饶勉县在这个县的西部;玺恩县在大环江的中下游和西部;乌什县在这个县的西部;孟都县位于大安、昌美、大才全境,玺恩镇人和、清潭、文化三区。
唐天宝元年(742年),周桓改正平县(又称正平县),隶属岭南路坦洲总督署,统一为正平县。它位于大环江西面的正平县罗欢洞。
原周桓东北的后期分析。
甘源元年(758),复置为周桓,仍辖正平8县,国政移至环江州。
五代十国时期(907 ~ 960),四恩、蒙都两郡归周边诸侯国管辖(其余六郡全部废弃,分别转让)。
先属楚,后属南汉。
宋朝(960 ~ 1279)时,周边州为羁縻州,宋初为益州,咸春元年(1265)为庆元府。
宋初,镇宁郡设在周桓西部。
宋熙宁八年(1075),周桓、镇宁被废,周桓、镇宁及其下属各县合并为思恩县,周桓原为一县,行署迁至黛溪(今罗阳镇合作八圩),辖黛溪、溥仪、镇宁三村。
宋元丰六年(1083),还江州。
宋大观元年(1107),泗恩县岱西村升级为西州,岱西村在大观被统治废弃四年(110)。
元十六年(1279),玺恩县属清源路。
元初,废除宋朝的安化郡(即唐代的富水郡)将其管辖权隶属于玺恩县。
元朝二十九年(1292),在环江县设立了状元官司和安化状元官司,后被废止,归四恩县。
大德元年(1297),玺恩县隶属清原南丹洞军民绥靖部。
明洪武元年(1368),思恩县属清苑府,第二年改为清苑南丹军民安抚部,第三年属清苑府。
洪武十七年(1384),在玺恩县西北设立荔波县,隶属清苑府。正统十二年(1447)改为南丹府,咸化十一年(1475)归清原府。
郑德元年(1506),思恩县、荔波县改为庆元府河池州。
清初,思恩县、荔波县隶属清苑府。
雍正十年(1732,)荔波县改为都匀府,为贵州一省。
光绪三十一年(1905),又在思恩县北部的中州、李三等地的五十二洞设立了安化堂,统治着今天环江县的明伦,隶属清源府。
民国时期,在该县设置了献县和易贝县。
民国元年(1912),安化堂改为安化县。
玺恩和安化县属于柳江路。
2年(1913),安化县更名为易贝县。
16年,广西直隶* * *思恩县和易贝县。
19属于宜山民兵区。
21年4月,两县改为柳州市民团区。
2003年3月,两县划归柳州行政监察区。
25年165438+10月,两县改为清远行政监察区。
29年4月,两县归属第七行政监察区(原清远行政监察区)。
31年3月,两县改为第二行政监察区(辖柳江县)。
37年,10,两县改为第十行政监察区管辖宜山县。
10月20日,易贝县解放,同月24日,玺恩县解放。
这两个县都属于清远地区。
1951 5-8月,广西* * *上报国务院,经国务院批准,思恩、易贝两县合并为环江县,隶属宜山区。
8月11日,仙和两县合并为环江县,成立* * *环江县委和环江县人民* * *管辖仙镇。
同年65438+2月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山区。
1956年3月,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山地区。
同年7月改为柳州地区。
1958 65438+10月25日改为宜山地区。
同年7月改为柳州地区。
1965 5月18变更为河池地区。
1971年改为河池地区。
6月5日,1986,国务院批准将“毛南”更名为“毛南”。
6月1986 165438+10月1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环江县,成立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以原环江县行政区域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行政区域。
1987 165438+10月24日,环江解放38周年,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成立,隶属河池地区。
2000年,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辖7镇7乡1个民族乡。
2005年,尚超镇并入寻乐苗族乡;上南乡并入水原镇;木伦乡并入穿山镇。
2014广西环江喀斯特成功入选世界自然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