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争的第一场战役是怎么打的?
《英雄堡垒》和被算计的斯大林
布列斯特要塞原本只是巴巴罗萨计划的一小部分,但由于孤立无援的苏军的拼死抵抗,它被后人铭记。由于德军在这场战役中损失太大,他们震惊了高层,要求前线军官写出详细的报告。
▲巴巴罗萨进攻中的德军装甲部队
直到第二年,苏军才从缴获的德军文件中发现了这些信息,从而揭示了历史的细节。多年来,布列斯特要塞的防御是苏联不屈精神的象征,被苏联政府授予1965“英雄要塞”称号。
然而,布列斯特辉煌的爱国主义背后还有一段不光彩的历史:这其实是二战中德国第二次突袭布列斯特。苏联和德国第一次在这里密谋反对波兰。这座堡垒是斯大林分裂的结果,也算是苏德“友谊”的见证。
布列斯特要塞位于白俄罗斯和波兰交界处的布格河东岸,位于华沙-莫斯科和立陶宛-乌克兰的交通要道上。
▲布列斯特要塞草图
堡垒可容纳12000人,由四个独立的岛屿组成,被布格河和人工运河隔开。中心城堡位于泰斯波尔要塞的西南面,南面是沃伦要塞,北面是卡布林要塞。每个堡垒都有一条河流作为天然屏障,堡垒之间还有桥梁。上图中间标记为13的位置是霍尔姆门。
布列斯特在历史上曾被俄罗斯和波兰夺取。1917俄罗斯和德国在这里签订了著名的《布列斯特条约》。波兰军队占领了布列斯特。
1939年,斯大林和希特勒秘密签订协议,苏联进攻波兰,红军和德军在布列斯特会师,举行联欢会和胜利仪式。占领要塞的古德里安撤退了,把它交给了苏联。至此,苏联以布格河为界,布列斯特要塞成为苏联面向西方的第一道屏障。
▲1939波兰战役中的波兰士兵
谁能想到仅仅两年后,希特勒就向他的老朋友宣战了。现在,古德里安想收回自己亲手送给红军的堡垒。当布列斯特的小伙伴背叛自己时,斯大林震惊得不知如何反应。接着,上个世纪最大规模的血腥杀戮在“同志与兄弟”之间爆发。
守军从几近崩溃到绝望的抵抗。
远在千里之外的斯大林惊讶得失去了理智,更何况是突然卷入激战的布列斯特驻军。短短几天,战士们经历了震惊、恐慌、失望、绝望甚至死亡的痛苦历程。这大概就是战争的洗礼吧。
我想象过战争,但从未想象过这样的战争。似乎所有人都在等待,但没人料到会这么快。-电影《布雷斯特堡》,2010。
▲电影《布列斯特堡垒》海报
6月22日是星期天,许多苏联高级军官都外出度假了。驻扎在各要塞的军队约有8000人,两个步兵师,边防部队,建筑通讯和内务人员,随军家属约有300人,非常复杂。他们即将面对20,000人的德国国防军。
事实上,在战争爆发的前几天,气氛已经很紧张,居民开始逃离。斯大林和苏联当局故意忽视危险的信息,并痴迷于维持他们的联盟。相比之下,普通人有自己的直觉判断情况。
战争爆发前几个小时,情况变得越来越奇怪。苏军最高统帅部实际上下达了前线部队进入战斗状态的命令,但是要塞边防哨所的士兵并没有接到命令。他们只注意到对面的边防哨所当晚出奇的安静。
▲斯大林
清晨的炮声打破了所有人的美梦。在德军重炮和轰炸机的双重打击下,要塞陷入混乱,军需仓库被毁,供水系统也被破坏。德军的战术是用重武器和步兵正面攻击要塞,装甲部队从要塞外的道路迂回到要塞北面包围。
德军迅速穿过守卫薄弱的特莱斯波尔要塞和沃伦堡,直奔中央要塞。
中央要塞的坚固城墙抵挡住了重炮的攻击。苏联士兵开始寻找武器。按照规定,没有命令是不允许进入军械库的,但是他们放下了守卫军械库的卫兵,找出了所有可以使用的武器,开始自发抵抗。
▲布列斯特要塞结构图
然而,大多数士兵此时仍处于极度恐惧和惊恐之中。有人逃了出来,却被德军机枪打倒。一些军官急忙带着家人跑进地下室,大声咒骂德国人的背信弃义,呼喊士兵反击,但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具体怎么做。
团政委傅明等军官意识到,此时此刻,他们必须承担最大的责任,尽快恢复指挥系统,重振士气。22日晚,在中央要塞,军官们召开会议,选举中央要塞各部队统一最高指挥官——第6步兵师团政委傅明,上尉祖巴乔夫。
这个临时指挥部的第一道命令是,中央要塞全体官兵坚决保卫要塞,英勇作战(这道命令的手稿奇迹般地保存了下来,战后被找到)。
富明一直在想办法联系大部队,但他不知道四方面军总部已经向东撤退了200公里。送联系人的队伍死在路上了,明确的消息没人接。在整个要塞战役中,他们没有得到总部的任何指示。
▲二战中的苏联红军
储备的水和弹药即将耗尽,与外界的联系完全被切断,强大的敌军像猫和老鼠一样被围困,被炮轰,被劝降.....,毫无准备的士兵经历了痛苦的折磨,一些官兵濒临崩溃,不断有人特别是新兵从堡垒里出来投降。
到6月24日,红军战士终于意识到,德军正在边境全线进攻,不得不减缓敌人的进攻。那天德国人已经占领了中央要塞的一部分。事实上,此时此刻,吃了不少苦头的德军已经决定绕过要塞,所以要塞已经失去了战略意义,要塞内士兵的围攻也变成了围攻。堡垒里的人选择了坚守,选择了自己的命运。
6月26日是中央要塞官兵的最后一天。对北部卡布林要塞的突破失败,德军冲进了中央城堡。经过挨家挨户的战斗,身受重伤的福明和祖巴切夫被德军从废墟中挖了出来并被俘。一个年轻的红军战士喊了一声“妈妈,永别了”,然后把手枪塞进嘴里,开枪自杀了。
▲拿督祖巴切夫纪念邮票。
中部要塞失陷后,北部卡布林要塞的苏军仍在战斗。6月29日,德国人投下了一枚两吨重的航空炸弹。在经历了巨大的冲击后,苏军意识到最后一战即将到来。德军发出投降最后通牒后,军官们决定让妇女和儿童撤出堡垒,向德军投降。士兵们说他们都会留下来。
最后通牒时间已过。德军向要塞发射重型高爆弹,然后冲进要塞,向每一扇还在射击的窗户投掷炸药包。据参战的德军回忆,每次爆炸后都能听到尖叫声和呻吟声,但之后垂死的苏军士兵会伸出枪继续战斗。
▲闯入堡垒的德国人
6月30日,卡布林要塞最后300多名苏军被俘。一些近乎人形的囚犯浑身沾满了鲜血的绷带,擦着眼泪,虚弱得几乎站不起来。为了表示对这些勇敢士兵的尊重,德国士兵摘下了头盔。
德军在堡垒里找不到一面守备部队的军旗,因为所有部队的军旗早已被收集起来藏在一片废墟里,直到15才被再次挖掘出来。现在这些军旗陈列在布列斯特要塞纪念馆。
德军占领城堡后,堡垒内有零星抵抗,直到7月23日。一个没有留下姓名的红军战士,在卡布林堡陷落后还躲在里面,他用刺刀在墙上刻了这么几个字:
▲我快死了,但我不会投降。再见了,我的祖国。
闪电战遇上布雷斯特克星,这只是个开始!
德军原计划12小时拿下要塞,但用了8天多,动用了各种重炮和火焰喷射器。在1攻击日,281人被杀。到6月30日战斗结束时,第45师的报告说:“我军482名士兵阵亡,其中军官32名。苏军杀了2500人,俘虏了6000人。”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巴巴罗萨的计划开始得很顺利。除了布列斯特要塞,边界上的苏军基本上如元首所愿崩溃了。但是堡垒的胜利太艰难了,震惊了德国高层。
巴巴罗萨的成功取决于摧毁敌人意志的闪电战。即使只是局部战斗,对德军来说也确实不是什么好兆头。
▲德国士兵在巴巴罗萨。
与英雄故事并行的是,历史学家一直质疑斯大林事先对即将到来的战争的了解,但他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来减少伤亡,甚至是为了拖延德军通知所有驻军将领的时间。电影《布列斯特要塞》中也提到,要塞的位置决定了它远离大部队,根本守不住。它本可以疏散大部分士兵和平民。
即便如此,也不代表这种牺牲毫无价值。布列斯特的坚持意义重大。成千上万的军民,孤立无援,在一两天内从崩溃中站起来,抵抗到底,这简直就是苏联整个卫国战争的缩影,也是德国人背后厄运的最早预示。
虽然从未接到来自高层的命令,但要塞的守军选择战斗到最后一刻,或许他们也意识到了坚守的意义。
后来的事实一再证明,从列宁格勒到莫斯科,再到斯大林格勒,守军反复重复着布列斯特的故事,表现出越来越不可思议的顽强,把精锐的德军拖入了消耗战的泥潭。
▲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苏军士兵
制造布列斯特的英雄们。
布列斯特守军能在短时间内改变精神状态,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傅明等普通军官挺身而出,鼓舞士气,组织战斗。
傅明,孤儿,政委,* * *党员,犹太人,被俘后立即被德军枪杀。福明以前没打过仗,但因为放假没买过票,误成了警卫战的核心人物。在中部要塞激战中,正是傅明提议召开军官联席会议,统一指挥职责。
傅明等人很快恢复了组织秩序,与战士们并肩战斗中表现出来的意志、冷静、勇气和领导力,极大地感染了恐惧中的战士,帮助他们静下心来参与集体行动,成为他们拿起武器战斗的重要精神支撑,及时阻止了恐惧的蔓延。
▲政委傅明,柔弱的外表,坚强的意志
当战士们看到自己的兄弟一个个倒下,就连自己的牺牲也不再那么可怕。
战士们把傅明当成了党的代表和指挥者,相信只有他知道如何行动。傅明意识到,自己不能再做一个普通人,不能再表现出任何的慌张和犹豫,在人前总是很淡定。
幸存者索洛佐波夫回忆说,在中央要塞战斗的最后一天,福明靠墙站着,筋疲力尽。他报告说没有什么东西留给伤员了。傅明平静地回答:“坐下,确认一下我们还有什么,列个清单。”
然而,在外人面前一向冷峻冷静的傅明,曾经向副官马特沃斯扬吐露:“一个没有后顾之忧的人,如果知道自己的死不会给别人带来灾难,那就更容易死。”
▲传奇英雄Matevosyan
傅明死在他曾经守卫的霍尔姆城门前。传说中的Matevosyan从集中营逃出,被俘三个月后加入游击队。几年后,红军回来,他回到部队,当了连长。最后,他一路跟随队伍来到柏林,在议会大厦的墙上刻上了自己的名字和一句话——我来自布列斯特。
从布列斯特到柏林,这才是真正的全场!
▲福明祭祀地福门。
战争可以激发人性的大恶,也可以激发人性的大善。苏军自愿选择让妇孺走出堡垒投降,另外一个关于德国士兵的插曲也值得一提。
在守卫之战中幸存的亚历山大?7?4波普科夫当时还只是个孩子。他目睹了母亲和姐妹的惨死,把自己藏在了尸体里,却被一名德国士兵发现:“他用手电筒照着我,把我拎起来,送到了野战医院。最后我也没完全明白,为什么前一个德国人向我扔手榴弹,后一个过来救我。”
标签
1 * * * 235万白俄罗斯人在卫国战争中丧生,占整个苏联死亡人数的十分之一。白俄罗斯布列斯特要塞之战已经成为卫国战争历史的一部分,成为民族记忆的一部分。
那些勇敢的士兵和英勇的军官,在和平年代可能只是普通人,平和甚至脆弱,但残酷的战争激发了他们的力量。这大概是纳粹始料未及的。布列斯特战役不仅是对德军的警示,也是卫国战争的精神典范。
▲白俄罗斯卫国战争纪念馆,鲜花永远在恋人雕像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