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I的历史

提到百代的历史也很耐人寻味。正是在1897年,一位名叫威廉·巴里·沃恩的英国律师作为美国留声机的发明者艾米丽·柏林(Emily Berline)的授权代表前往英国,成立了一家公司,销售刚刚问世的留声机和唱片。1898年,他在伦敦的一家酒店签约,以5000英镑(约合15000英镑)的价格买下了柏林的留声机在欧洲的专利权,创办了一家名为留声机公司的公司,公司的经营内容仍然是销售柏林的留声机和唱片。这家公司位于著名的考文特花园附近,他们的第一笔生意是向艾米丽·柏林出口商品。很快,他们在德国汉诺威有了自己的压片工厂,这也是宝丽来的CD压片基地。这时,一位英国画家弗朗斯·布劳德(Frans Braud)画了一只名叫尼珀(Nipper)的狗在听爱迪生的蜡碟播放器。本来他想把画卖给爱迪生公司,但是被拒绝了。这幅画在1899年被留声机公司以仅仅50英镑的价格购得。当然,后来画家拿到了50英镑的版权费,把原来爱迪生式的留声机换成了柏林的圆盘留声机,这样留声机公司就拥有了他主人声音的版权。就是这幅当时毫不起眼的画,成了今天全世界球迷都耳熟能详的EMI和RCA的“狗听喇叭”商标。不可思议的是,据说留声机公司以“狗听喇叭”为商标发行的第一张唱片,居然是唱片公司隔壁餐厅女服务员的歌声。第一个与唱片公司签约的艺术家是艾伯特·谢瓦利埃。据说他的版税少得可怜:他每卖出一打唱片就能赚一先令。1902年,歌王卡鲁索开始与留声机公司签约,版税可观,但数字在今天绝对会让人发笑。1909年,留声机公司开始以“狗听喇叭”为商标正式出版唱片;1910年,“狗听喇叭”商标彻底取代了留声机。很快,成立于1900的哥伦比亚留声机成为留声机公司最有力的竞争对手。这种情况持续了30年,直到1931,两家唱片公司决定联手,合并到电音和音乐行业,简称EMI。从此,英国唱片业被带入了一个新的境界。短短几年间,百代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19个国家设立了分支机构。那是百代收购的法国Pathe-Marconi唱片公司,上世纪20年代在中国上海设立分公司,录制了很多中国流行歌曲,深入人心。当年,胡蝶、聂耳、冼星海等曾经的巨星和进步音乐人都云集百代。百代在中国被称为“EMI”是因为法国Pathe公司的音译。而直到今天,位于上海衡山路上的中星上海公司的前身,就是当年百代在中国设立的分公司。反正百代在全球设了50家工厂,是全球最大的唱片公司。1937年,指挥大师富特·文格勒开始与百代合作。此后,除了英国的Decca、德国的DG、美国的Victor(RCA)和CBS,世界唱片业几乎完全掌握在百代手中。二战后,百代仍然占据着唱片业的领导地位。1955年,百代收购美国首都唱片公司,1957年,百代唱片有限公司在英国正式成立。在20世纪50年代,百代很幸运地拥有了一位创造纪录的矿物奇才沃尔特·里格尔。这位伟大的制作人也是著名女高音施瓦茨·科普夫的丈夫。因为李哥的高品味,百代在这个时代留下了许多价值无与伦比的优秀唱片。他甚至让因为纳粹嫌疑正在接受调查的卡拉扬赢得了危机,成为欧洲音乐的领袖。20世纪60年代,百代培养了一对最好的制作和录音档:克里斯托弗·毕晓普(Christopher Bishop)和克里斯托弗·帕克(Christopher Parker),他们与当时迪卡唱片公司共享的著名录音场地Kingsway Hall合作,为唱片迷留下了许多优秀的唱片。那些带有日碟音效的唱片,至今仍是发烧友们的收藏目标。另外,当时世界上最著名的音乐人,从卡拉扬、凯伦伯格到卡拉斯、披头士,几乎都是百代旗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