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酒器

一种体圆肚大的容器,有盖子,腹部有四个环,可以用来抽绳。最初是用来打水的,后来经常用来装酒。

豆,一种形似高脚盘的容器,有盖、无盖、木制和青铜制;豆是盛肉和蔬菜的重要容器,但也用来盛酒。

斗,有人认为斗和斗桶也是盛酒容器的一种,但它是一种容量比较大的盛酒容器。

Hmmm,古书亦称“三”,形似骑士,但比骑士大,有柄,圆口两柱,平底下有三尖足;还有小口、扁腹、中空三足,或棱形或圆柱形;还有四角脚,有盖的,方形的,圆角的。可以温酒喝,类似现在的大酒杯。

这是一种将酒和水混合的装置。古人举行大典,喝酒就得死。不能喝酒的人就喝掺了白水的酒,叫做“宣酒”。碗的形状一般是大肚,前有长流,后有柄,下有盖,下有三四足;春秋战国时期的杯子是圈足的形式,很像后来的茶壶。

中国著名的古代酒器

1.四羊方尊

商代晚期的早期装置。原始乐器于1938年在湖南省宁乡市出土。这是一座在中国发现的大型方形雕像。高58.6 cm,体重近34.5 kg。这座雕像造型简洁优美,运用线雕和浮雕技术,将平面图像与立体浮雕、器皿与动物造型有机结合。整个器物采用分块法铸造,一气呵成,显示出高超的铸造水平。方尊四角的四只卷角山羊以踏实有力的形象承担着雕像的重量,使得这个上长(52.4 cm)几乎等于装置高度的乐器看起来挺拔、刚硬,没有任何头重脚轻的感觉。羊在古代意味着好运。四羊方尊以四羊四龙的相对造型表现酒器中的至尊气象。

20世纪30年代以来,湖南宁乡出土了大量青铜器,泗阳方尊就出自这里。出土的青铜器称为宁乡青铜器群。泗阳方尊是宁乡青铜器群的代表,是宁乡出土最早的青铜器。

2.天蝎座的人

古是一种流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的饮器。全身分为三段,上口细颈为容器,中腹为实体,考古学上称之为人工腹,下部为圆足。这种造型设计符合力学原理,降低了重心,增强了器皿的稳定性,看起来精致别致又不失沉稳庄重。商代最基本的酒器组合是一杯倒酒。也有和别人的组合。它的形状是圆柱形,身体又高又瘦,多为喇叭形,全身呈X形。在商周时期,酒瓶不是普通的饮用器皿。以前有个成语叫不能检点自己,就是酒瓶的多少和饮酒者的地位、性格、酒量有关。只有品味高的人才能使用这种器皿。

张甜是西周早期的饮用器皿。原器皿高26厘米,直径65438±05厘米。现在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队。开,扎颈,厚方唇,不显眼的腹部,高圈足。颈部装饰有背叶图案和鳞片边缘装饰。腹部饰以对称的夔文,圈足饰以钩鼻兽纹。从脖子到圆圈有四个三角形的脊,上面装饰着人形的几何图案。是国家一级文物,花纹精美,相似造型罕见。

第三步

雷是一种大型盛酒容器,也能盛水,在青铜礼器中占有重要地位。《诗经·周南·卷耳》中有句话,说我在乎他的黄金,李周的春官说:一切祭祀用大坛子。给太上皇桂明的信里也说压了两个壶,说明壶和壶是一组容量不同的盛酒容器。钱出现于商代晚期,流行于西周和春秋时期。有两种鞠躬,方形鞠躬和圆形鞠躬。方弓出现在商代晚期,圆弓在商代和周初都有。

有(上三场下一场)是西周中期的盛酒容器。原集装箱高46厘米,直径23厘米,腹深38.5厘米,重18公斤。1973年陕西省凤翔县杜泉村出土,现藏陕西省凤翔县文化馆。

平折边,方唇,内倾颈,肩有一对兽头环耳,弓腹斜,高圈足。颈部饰有龙纹,龙抬头,上唇长,卷曲下垂,尾巴卷起。肩部六个大涡纹与变体奎文交替排列。腹部用下垂的芭蕉叶装饰,每片芭蕉叶由两条相对立的龙组成。圈足用两根弦装饰。

(上面三田,下面一田)的铸造时期,是周人逐渐摆脱殷商神秘繁复的艺术传统,形成自己庄重典雅风格的历史阶段。从形制上看,已由商代的瘦高形制逐渐变为短粗形制,肩部饱满。同时,通过扩大边缘和圈足,整个装置达到了比商代更稳定的形状。纹饰方面,浮雕都比较低,没有突出于商代器物表面的尖角巨眼。整件乐器虽然用真龙装饰,但是很变形,其他细节都在退化,变成了一种装饰图案。显然,凶猛的真龙已经淡出了周人的信仰世界。

4.鸟纹爵

爵是最早的青铜礼器,用于饮酒和温酒。说文:爵,礼器也。爵,一种酒器,因其形似鸟,前有花,似雀边,后有尾,腹下有细长足而得名。在古代,爵和雀是谐音。鸟纹爵是西周中期的一种饮器。原器皿高22厘米,口径17.4厘米× 7.5厘米,重0.88公斤。从1946进入西藏故宫博物院。

宽流,帽形长柱,圆竹,中腰微收,三宽刀形足。流和腹饰凤凰纹,高冠长尾,造型轻松不拘。装饰有鸟类图案的王子遗迹很少。

5.早晨赵宁角

窖是由爵演变而来的一种新型酒器,在殷商后期或商周时期大量出现。其用途与爵相同,也是饮酒器。“礼记。《礼记》说:在祠堂祭祀时,尊者举旗,卑者举角。《考子人》引自《韩石》:一升称爵,二升称府,三升称府,四升称角,五升称散。一般来说,墓葬中出土的酒器是蝎子和爵的组合,但有时爵被角代替。如安阳殷墟160号墓为十蝎十角之配,商周时期河南陆毅大墓也有类似现象。角虽与骑士目的相同,但其数量要少得多,像陈昭宁角这种带盖的角就更不常见了。现在所说的角,是宋代金石学家对爵形无流双翼一尾器皿的习惯称谓,容量与爵相近。

陈肇宁窖是西周早期的一种饮用器皿。最初的容器高28厘米。1986年8月河南省信阳县石河港乡石河滩出土,现藏信阳区文物管理委员会。

v型口,深腹底,三棱锥足,兽头针,翼带门边。封面顶部有一个半环按钮和一个叶片边缘。盖腹饰雷基板兽面纹,竹饰兽面纹,足饰蕉叶蝉纹。角楼构思巧妙,美观庄重,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与同时期的同类器物相比都是出类拔萃的。

6.龙文锅

壶是古代盛酒或水的容器,最早出现在商代早期。商代的壶形多为圆形、扁形和甑形,周朝以后又增加了方形和椭圆形。战国以后,大肚圆壶名为钟,方壶在汉代名为魏,扁壶在战国名为钾。

索龙文壶是春秋晚期的一种盛酒容器。原壶高44.6厘米,宽26.6厘米。它出土于陕西浑源李煜村,现藏于美国弗里尔美术馆。

高身颈部凸出,一对兽形耳朵套在脖子上,一对龙的竖叶条纹填充在沿口的下部装饰中。颈部和腹部有五个丝带装饰,都以丝带为界。第一、三个花纹是真龙,第二个花纹是真凤,第四个花纹是鸟兽,第五个花纹是填真龙的竖叶纹。圈足饰有下垂的叶纹和变形的龙纹。全身饰有花纹,极为精致。

7.凤凰柱

甲是一种青铜礼器,盛行于商周时期。它通常被用作举行裸酒仪式(古代将酒倒入地下的仪式)和温酒的容器。

凤柱铸造于商代晚期。原器皿高41厘米,直径19.5厘米,重2.9公斤。1973年陕西省岐山县何家村出土,现藏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同墓出土青铜器35件,其中凤柱最为精美。沿口有两列,三个三棱锥脚,器底略向外凸出,每列顶端放一只高冠凤凰。那只鸟站着,戴着皇冠,圆圆的眼睛,鼓鼓的眼睛。其优美健壮的形体和姿态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和艺术造型。腹部纹饰分为上下两段,均为云雷纹组成的饕餮图案。这种分段式棺椁横截面呈T形,与殷墟二期的同类器物相似,但花纹略有变化。

凤凰是鸟中之王。一直被认为是吉祥幸福的象征,爱情的隐喻。早在3000年前,它就被理想化,被赋予了各种神秘的色彩。

凤凰鸟作为一件青铜器,有许多装饰图案,五花八门,表情各异,显示出其非凡的魅力。但这些纹饰多为线雕,而凤柱双柱上的凤鸟则为圆雕,在这类酒器中相当少见,反映了3000多年前商代青铜造型艺术的深厚造诣。

8.青铜冰导

青铜冰鉴是战国时期的冰酒器皿。原器1977出土于湖北随县曾侯乙墓。曾侯乙墓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其形制和纹饰在继承商周以来中原青铜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创新。

青铜冰雕是曾侯乙墓青铜器的代表实物,体现了曾侯乙墓青铜器新颖、奇特、精美的特点。

青铜冰鉴的四条腿,是四只动力强劲,稳重有力的龙头兽。四个龙头向外延伸,动物的身体用后腿爬行。整个动物造型似乎在试图支撑青铜冰鉴的全部重量。作为一个正方形,它的四个边和四个角有八个龙耳,呈拱形,蹲伏着。这些龙都是尾巴缠着的,上面还点缀着两朵五瓣小花。

在中国古代,人们喜欢温酒,温酒不伤脾胃。夏天也喜欢喝冰酒,可以避暑。青铜冰鉴是双层器皿,里面有一块。夏天的时候,可以在酒窖里放冰块,在酒窖里放酒来降温。所以青铜冰导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最原始的冰箱。当然也可以在腹部加入温水,让坛子里的酒迅速升温,成为冬天喝的温酒。

9.龙纹

锣是盛酒或饮酒的器皿,它的名字在《诗经》中经常出现,比如七月,就叫别。赋最早出现在商代中后期,一直持续到西周中期,到西周晚期逐渐消失。它的形状有一个盖子,一朵花,一个锅,以及一个方形的底座或四只脚。符纹饰精美,多有栩栩如生的动物纹,应该是当时最值钱的物件。

龙纹水瓶是商代晚期的盛酒容器。原装置高19厘米,长44厘米。1959山西石楼桃花庄出土,现藏山西省博物馆。

龙形龙形龙形龙像兽角,龙首前端凸起,后端宽大均匀。龙首已扬起双眼,两角朝上,张牙舞爪,显出狰狞形象。龙的头部后面的脊椎上覆盖着一个蘑菇状的按钮,位于盖子的中间。龙的身体放在盖上,左右缠绕,尾巴卷曲,与装置融为一体。有一个长方形的短圆脚,纵向两边各有一个缺口。腹部两侧雕刻着爬行的蝾螈和昂着头、吐着舌头、翘着尾巴的龙,点缀着似鱼的动物和桨。此器造型奇特,是青铜器中唯一的一例。鲶鱼纹形似鳄鱼,在青铜器纹饰中极为罕见。

10.尊-这是一个大口的葡萄酒容器,有一个微型的脖子,一个鼓鼓的肚子和一个平底。它用于宴会和通常的招待。古人说“决胜在尊(尊)与尊之间”,即在饮酒吃肉的宴席上与谈判一方取胜。这是一个盛肉的容器。因为用途广泛,后人干脆把“尊”当成酒杯的代名词。

豆-一种高大的木制器皿,豆实际上是一种古代盛肉和蔬菜的器皿。它通常用来盛放汁多的调味品,如酱和醋,但它也用来盛放酒。《花王公基》有“吃一豆肉,喝一豆酒”的记载。有人说豆和桶是连在一起的,桶也是盛酒的容器。

桶——也是盛酒的容器,不能和量器的桶混在一起。但确实是容量比较大的酒器。《诗·雅·行苇》诗中有“用兵谋略”的诗句,京剧《甄长斋》中李克用的歌词也有“太保发令用兵惧”的句子。斗酒大概是普通人的适量酒量,一桶就是一盏大灯。

爵——一种形似鸟(爵,与麻雀一词同音)或饰有鸟形图案的敞口酒器,腹下有三足。爵是一种用在仪式上的酒器,国王把酒送给他的仆人使用。所以和“爵禄”、“爵位”联系在一起。

平底、有柄、口部刻有牛凹纹的大口酒器。《诗周南卷耳》有诗,旧注曰:“是七升,凹角是之。”但它不一定是由角构成的。考古学家发现有一个铜凹,容量确实比通常的酒杯大,所以后人常称之为大酒杯。

古时候“葫芦”字与“葫芦”连在一起,就是古人常用葫芦壳作浮水浆,当然也可以盛酒,这种盛酒器皿的名称大概也由此而来。酒瓶是一种瓶口大、底部缩进的盛酒容器。其容量,据《礼记》郑玄注:“爵,一升;两升;三升(也是大口盛酒容器);角,四升。”但也有人说喇叭能装三升。

-有三条腿、大肚子、手柄和纹理图案的酒器。按《说文解字》,即爵,夏朝称为“爵”,商朝称为“爵”,周朝称为“爵”,名称不同。地下有出土的陶器和青铜器,但《左传》说是玉酒器。现在看到的比爵还大,古书上说能装六升酒。

呃——一种扁圆形的大肚盛酒容器。据史书记载,刘邦的武威樊哙,在鸿门宴上被项羽赐酒,所以是大容量的酒器。据史书记载,项羽送给樊哙的“一杯酒”,是一种特别大的杯子,可以盛一升。

号角-一个圆形的葡萄酒容器,也是一个测量工具。“鲁氏春秋。中秋》:“郑钧石,齐盛角”的意思是校正一个测量仪器和称重仪器。注曰:“石、升、角,一切量具也”。按顺序排列,喇叭明显比升后的升小,后来的酒坊里用来舀坛酒的长柄酒柄就是喇叭。《水浒传》中的英雄人物经常在酒店里打几分钱的电话到餐厅,可见宋元明三代都有这种情况。目前酒店的酒葡萄干(角)有两种:一种是半斤,一种是四两(现在是两秤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