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春天》的背景介绍
创作背景:本文创作时间约为1933。此时,朱自清刚刚从欧洲漫游归来,与陈竹隐女士有了美满的婚姻,然后有了孩子。同时担任清华大学文学系主任,一生好事不断。
《春天》是朱自清的著名散文。初版于7月,1933,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这首《春颂》实际上饱含了作家在特定时期的思想和情感,他对生活和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扩展数据:
主题:春(朱自清散文)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对自由境界的向往。朱自清虽然身处当时肮脏黑暗的旧中国,但他的精神世界却是清晰明了的,他的精神依然是向上的。朱自清把自己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对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对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都写进了文章里。
写作手法:修辞艺术,春天(朱自清散文)朱自清的散文《春天》充满了无尽的诗意和无尽的画意。他将人格美的“情”与自然美的“景”融为一体,创造了情与景、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用了20多种修辞格,频率惊人。
百度百科-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