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历史

沅江市,隶属于湖南省益阳市,位于湖南省东北部,洞庭湖湖畔。公元522年建市(称尧山县),1988至10改市。市西南有连绵起伏的丘陵,北部为冲积平原,东南部为芦荡沼泽,呈现出“三篱田三篱洲,三篱水一篱山”的湖乡地貌特征。该市气候宜人,特产丰富,交通便利,享有“洞庭明珠”、“江南宝地”的美誉。2012年,沅江市辖2个街道,11个镇,1个乡,2个农场,总面积2177平方公里,总人口75.49万人,其中城镇居民32.88万人。2015根据沅江市乡镇区划调整方案,调整后辖11镇2街道。

沅江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棉花、生猪、柑橘产区,中国平原绿化先进市。同时,这里还盛产黑鱼、甲鱼、泥鳅、鳗鱼、湘莲、黄花、蛇等农产品,是湖南省重要的农副产品出口基地。元江是中国平原绿化先进县,拥有亚洲最大的湿地保护区和百里桔园风景带。是国家最早公布的生态旅游城市。

大约5000年前,在赤山和路虎建造了村庄。进入青铜时代后,在今天的莲子塘地区,聚居的村落变得密集起来。

东周以前,沅江属九州荆州管辖,《龚宇》有记载。春秋战国时期,沅江成为湘楚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战国时期是楚国黔中县的地盘。秦属长沙郡。宜阳县属西汉,尧山县于南朝梁武帝(公元522年)建立,为沅江市之始。隋改为安乐县,因沅江注入洞庭湖入县,改称沅江县、县。宋乾德元年(963),改称元江县。

从民国二十九年(1940)开始,元江县属于第五行政监察区。

从65438年到0949年,湖南相继解放,国民党政府在湖南的统治宣告结束,行政监察区的建立土崩瓦解。当年8月,新的湖南临时政府成立后(1950年4月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全省共有1个省辖市和10个专区。专员公署设在特区,是省政府的派出机构。元江县属于益阳地区。

1952,11年6月,益阳区撤销,元江县划归常德区,历时10年。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1988年7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沅江县,设立沅江市,隶属湖南省政府,由益阳区管理。

1994年3月,国务院批准撤销益阳地区,设立地级益阳市;7月1日,益阳市人大常委会、益阳市人民政府、益阳市政协正式挂牌。自此,标志着地级益阳市成立。沅江辖3县(南县、桃江、安化)、1市(沅江)、2区(鹤山、资阳)、5个国营农场(大同湖、北洲子、金盆、前山红、茶盘洲)和大同湖渔场。

65438年6月+65438年2月+2000年2月,茶盘洲国营农场撤销,改为沅江市管辖。

2004年,沅江市有5个街道办事处(青云山街道办事处、山巷口街道办事处、凌云塔街道办事处、团山街道办事处、马公铺街道办事处)和11镇(三眼塘镇、万信镇、南嘴镇、草尾镇、阳逻洲镇、四季红镇、黄茅洲镇、南大山、共化镇)。大同乡、西河乡、七子尊乡、志成乡、北大乡、双峰乡、新华乡、白沙乡),1个农场(荆夏洲农场)和4个苇场(路虎苇场、南洞庭苇场、万子湖苇场、鹿马湖苇场),总人口74.46万人。

2005年,原沅江市27个乡、镇、市场、街道办事处调整为14:双峰乡、北大乡、南大山合并成立南大山(镇人民政府驻南大);志成乡与黄茅洲镇合并成立黄茅洲镇(镇人民政府驻赛博嘴);西河乡、大同乡、草尾镇合并成立草尾镇(镇人民政府设在附堤);七子尊乡与阳逻洲镇合并,成立阳逻洲镇(镇人民政府驻阳逻洲);将荆夏洲农场并入四虎山镇;白沙乡、新华乡、公话镇合并成立公话镇(镇人民政府设在黄土堡);朱利安乡与三眼塘镇合并,设立三眼塘镇(镇人民政府驻阳海村);合并山巷口、马公铺、团山三个街道办事处,成立琼湖街道办事处(办事处设在尧塘集);将青云山街道办事处和凌云塔街道办事处合并,成立青云山街道办事处(办事处设在衙门口)。茶盘洲镇、万信镇、南嘴镇、四季红镇、万子湖镇的行政区域不变。合并湾子湖、鹿马湖、东南湖苇场,设立南洞庭苇场。场部驻东南湖前苇场;路虎芦苇场保持不变。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沅江市辖11个镇,1个乡,2个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