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的历史演变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天下分为三十六郡,兰州属陇西郡。

西汉初,兰州仍属陇西县管辖。汉武帝开国大典第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率军西探匈奴,在兰州以西设置驻军,为汉朝开辟河西四郡铺平了道路。赵迪元年(公元前86年),在今兰州设立金城县,属天水县管辖。赵涵六年,复置金城县。汉高祖宣帝二年,赵充国平定西羌并在湟中驻军后,加强了西汉在金城郡的统治,先后建立了七个新郡。

东汉光武帝建吴十二年,晋城郡设陇西郡。汉安四年,西羌起义,金城县大部分被占领,县治从吴韵迁至吴象(今甘肃陇西县),十二年后又迁回吴韵。东汉末年,在西平县新设金城郡。此后,金城县从吴韵迁至榆中(今榆中县西)。

西晋建立后,仍设在晋城县。西晋末年,梁倩永安元年(314),金城县分为芷阳、陵居两县,与新建立的永登县一起,在兰州市红古区窑街附近三县建立光武县。同年,晋城县政府从榆中迁到晋城,晋城县政府和县政府住在同一座城市。

文帝三年(583),改金城郡为兰州,设总督府。兰州因城南有皋兰山而得名。帝杨迪大业三年,淄城县改为金城县,兰州改为金城县,金城县、滴道县归领导,金城由郡治。大业十三年(617),金城校尉薛举起兵反隋,自称西秦霸主,国号秦兴,都城金城。不久迁都天水,为唐朝所灭。

唐入后,于武德二年(619)回到兰州。八年,总督署成立。656年,唐高宗庆祝清朝的第一个周年纪念日,它被改为一个州。唐玄宗天宝元年,改称金城县。唐肃宗甘源二年,金城县改为兰州,州治武泉,辖武泉、光武两县。唐代宗宝应元年,兰州被吐蕃占领。唐玄宗大中二年,沙州敦煌人张一超起义,收复陇右十一郡,兰州归唐。然而,此时的唐朝已经衰落,无力向西方看齐。很快被吐蕃占领。

在宋真宗北部和仁宗统治时期,党乡多次击败吐蕃各部。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党项元昊击败吐蕃,占领河西、兰州。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北宋乘西夏朝廷内乱之机,调兵攻夏,收复兰州。从此,宋与夏隔河对峙,互相攻讦。

绍兴元年(1131),兰州在被宋廷统治半个世纪后,被金江总毕(即金兀术)攻陷。此后,兰州于金大定元年(1161)被宋朝夺回,但随即失守。因此,南宋以后,兰州进入了新一轮金与西夏的角逐。直到金爱宗天兴三年(1234),蒙古灭金,占领兰州。

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明军击败元军,攻占兰州,次年设兰州卫。洪武五年,庄郎威;建文元年(1399),王素·朱碧率甘州禁卫军移师蓝帆郡(兰州),三兵守城,七兵屯田。此外,东南各省移民不断迁入兰州开垦土地,兴修水利,促进经济发展,增加人口。到成化时,兰州“城内外,军民宅万余”。

清初,依明朝而立。兰州属临洮府,魏属陕西。顺治十三年,被裁归州。康熙二年,兰州魏重修。

康熙五年(1666),陕甘分置,甘肃设省。都城从常工(今陇西)迁至兰州。此后,兰州一直是甘肃的政治中心。

乾隆三年(1738),临洮府由滴道迁至兰州,改称兰州府,改州为皋兰县。当时兰州府管滴道和贺州。皋兰、进贤、威远、靖远县。

乾隆二十九年,陕甘总督署由xi安迁至兰州,减为甘肃巡抚。从此兰州成为西北的政治军事中心,用来“控三秦”、“怀柔西域”。

辛亥革命后,民国二年在福州设路,兰山、常工为兰山路,辖皋兰、洪水、榆中、滴道、道河、丁宁、陶沙、靖远、威远、定西、临潭、陇西、岷县、会宁、张喜安等十五个县。道隐驻扎在省会皋兰县。民国16年,分流为一区,兰山路改为兰山区。民国25年,甘肃省被定为7个行政督察署,皋兰、榆中为首批行政督察区,进驻岷县。

民国30年,皋兰县城郊划出,新设兰州市,与皋兰县共同统治今天的兰州城关区。市区面积16平方公里,人口17.2万。1933年,市区东扩至杨洼山,西至土门墩,不含南部的马潭、石咀子、八里窑、高栏峰,北至盐场堡、十里店,面积146平方公里。

1949年8月26日,兰州解放。从此,兰州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建国以来,兰州的建设几经变迁。兰州现辖城关、七里河、安宁、西固、红古五个区,榆中、皋兰、永登三个县。

2012年8月20日,国务院以国函2012104号发布《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兰州新区的批复》,同意设立兰州新区,原则同意《兰州新区建设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