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头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洞头县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人杰地灵。改革开放以来,凭借渔、港、景、油优势,围绕建设海洋国家公园的目标,县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洞头渔场是浙江省仅次于舟山渔场的第二大渔场,面积4800平方公里,常年洄游的鱼、虾、蟹类300余种,10米等深线内浅水26.6万亩,潮间带滩涂16万亩。洞头港是国家一类渔港,东沙港是国务院批准的活海鲜锚地,潞西港是东南海域最大的水产品市场。全县有海洋捕捞基地5个,海水养殖基地6个,机动渔船1.200余艘,其中渔船1.70余对,海水养殖面积3.02万亩。是中国最大的羊栖菜养殖加工出口基地和浙江省紫菜养殖基地。围绕“海”字,继续发展海岛优势沿海经济,初步形成水产品加工、鱼粉饲料、医药化工、建材产品、电子电器等产业体系。海洋化工、海洋食品、花岗岩已形成规模,羊栖菜、水产品、药品、化工产品成为主导出口产品。从65438年到0999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8.44亿元,城镇居民生活费收入和渔民农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6360元和3206元。
洞头气候宜人,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17.30℃。是温州唯一一个以县命名的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具有怪石嶙峋、滩美滩美、礁美洞幽的特点,富有“海外桃源别有一番天”的意境。该县开发了七个景点,推出了四条旅游专线,并建设了三个旅游度假村和两个涉外酒店。旅游项目很有特色,民俗旅游丰富多彩,妈祖文化历史悠久,洞头先锋民兵连闻名全国,海洋文艺闻名全国。
洞头群岛海岸线曲折,境内良港众多。可建1至20万吨级泊位90余个,是温州深水港的重要港口。洞头距离正在开发的东海油田最近的勘探点只有10多公里。以温州(洞头大门)省级“蓝色工程”示范园区建设为重点,以小门岛液化石油气中转站和一期投资3.5亿元的5万吨深水码头建成运营为标志,洞头县港口综合开发战略和石化储运中转基地建设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
如今的洞头,水、电、路、通讯、码头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温州(洞头)半岛工程、五岛连通工程进展顺利,这几代岛民“小岛变大岛、大岛变半岛”的梦想将成为现实。汽车渡船和一批高速客船投入运营,岛内交通得到极大改善;新建和扩建一批储水和供水设施;温州至洞头第二条35KV输电工程竣工;在温州,率先实现了乡镇程控和村通电话;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海岛环境进一步改善。
地名的由来
[编辑此段落]
几百年前,洞头还是一个不知名的小岛。那时候岛上全是树,海里有数不清的鱼虾。南方的渔船经常来这里讨海。
有一艘海船叫“德利”,属于福建惠安,舵手叫陈德利。这艘船已经几次从福建航行到我们这一带。漂洋过海去讨海不方便。有时缺水,有时没有柴火,遇到风雨无处可逃。
有一次,船德利又来讨海了。他们想一想,这个无名小岛有多大,有没有避风的地方?你有淡水吗?我们必须找到一个。明白了。就在这个岛上转转。从现在的洞头和东澳海口出发,沿着岛的海岸,慢慢开,慢慢开,一边看岛。有一个人打水洗碗。绳子断了,水桶掉进了海里。它被流水冲走,冲进了悬崖上的洞里。
船随后驶到了关蔡坳(今胜利坳)的海边,一个人大喊:“哈,打,打!”“你看,真的,一个水桶,从一个黑色的鲁索悬崖的洞下游的水里。那人拿起锅桶。咦,奇怪,锅桶上刻着“熟食”二字。哦,就是他船上那个先被流水冲进洞里的!
舵手和船上的人都很高兴。他们都说这个崖洞两端与原洞相连,冲进锅桶的是洞头,流出的是洞尾。他们以为这个岛没有名字,就自己给它起了名字:落锅桶口叫洞头。把托盘桶被拿起的地方叫做桥的尽头。七唤八唤之后,全岛就叫洞头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