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的历史和文化

地理位置

潍坊市位于山东半岛东部,地跨北纬35° 32 '至37° 26,东经118 10至120 01。南临太乙山脉,北依渤海莱州湾,东临青岛、烟台,西接东营、淄博,山东省腹地通往半岛咽喉。吉焦铁路从东到西贯穿整个城市。西距省会济南直线距离183km,距首都北京直线距离410km。

历史渊源

夏商时期有浇灌、浇竹、寒、三寿等国。

周初,武王封国立国,立太公王琪宇、杜应秋(在长乐)。

春秋时期,市辖区曾属于齐、鲁、齐、莒等国。战国时期,现在的各部大都是大同,五莲、诸城属于山东。

秦时潍坊属于当时的胶东、临淄、琅琊三县。

西汉时,该市属清、徐州刺史管辖,分属北海、琅琊、齐三县和平川、高密、胶东三国,共五十三县。

东汉时期,潍坊分属北海、乐安、齐、琅琊,归清、徐管辖。

三国时期,城为魏地,分属清徐、北海齐、乐安、城阳、东关,共二十郡。

晋十六国时期,先后为后赵、、前秦、后燕所占。到400年(东晋隆安四年),土地归还南燕,其行政区的设立也是如此。安定二八二年(西晋太康三年),城属清、徐两州,北海、乐安两国,城阳、东莞两县。

南北朝时期,潍坊市在南朝属于刘崧,在北朝属于魏源。

隋朝时,该市隶属北海、高密、琅琊三县。

唐代以741年(唐开元二十九年)行政建制为基础,城属河南道、清、密。

北宋时,城属东路,分为清、魏、糜三州。

金,这座城市曾是山东东路,是益都府、潍坊和高密的所在地。

元,市界属中书省山东东西路宣传慰安所,位于益都路。

明代青州、莱州设市,属山东成宣局。

清代该市下辖青州、莱州、益州,隶属山东省。

民国时期,当时市内的魏县、昌邑、高密、益都、寿光、昌乐、临朐、安丘、诸城九县,隶属胶东道(位于烟台)。

1925年(14),莱教路、紫青路重新分区。当时的市内六县,即威县、昌邑、高密、安丘、诸城、昌乐,属皎皎路;寿光、宜都、临朐三县属紫青路管辖。

1927 (16)年全市各县(市、区)均为山东省直属。

1943,当时市内高密县属胶东行政区南海特署区;林动、临朐、安丘、淮安四县属鲁中行政区宜山专署区;宜都县属鲁中行政区鲁山代理区;直接管辖的昌邑、寿光两县和寿尾属于清河行政区的董卿机构。

山东潍坊——世界风筝之乡

面积;鞍马县属于滨海区钟彬行政区(相当专业),住居边属于滨海区滨北行政区;一把手广林四边形办公室直属主任办公室。

1945年8月,山东省政府成立,市内当时的潍北、渭南、昌北、昌南四县隶属胶东行署西海署。皋县隶属胶东行署南海派出机构;林动、临朐、安丘、淮安四县属鲁中行署宜山特署区;宜都县属鲁中行署鲁山特派区;魏县、寿光县、益寿广林为渤海行署第五派出机构;高密、诸城两县隶属滨海行政公署(滨北)第一派出机构;鞍马县隶属滨海行政公署第二专门机构。

1946年春,市内当时的昌邑、威县、渭南、昌南四县属胶东行署西海区,而皋县仍属南海区。临朐、淮安、安丘、昌乐、宜都县属鲁中行署(峄山区)第三派出机构;寿光、益寿2县、羊角沟为渤海行政公署(清河区)第三专署;诸城、藏马、高密三县隶属滨海行政公署(滨海北区)第一派出机构。

1947年5月12五莲县成立,隶属胶东行署滨北机构。

1948年4月27日,潍县解放,4月29日,潍坊为特别市。1949年6月,潍坊特别市更名为潍坊市,仍为省辖市。

1948年6月,昌潍特区成立,设在昌乐。辖昌乐、威县、安丘、寿南、益林等县。

1948 65438+2月,省直管的宜都县划归昌潍地区。次年7月,地方机关迁至宜都。

1949 65438+10月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潍坊市为1949至1988,地级行政架构主要为潍坊市昌潍区、昌潍区、潍坊区及以下县。

当地习俗和惯例

有以下吸引力:

抛灰年画:起源于明初。画稿完成后,画师用柳条炭条画出草稿,然后用绘图纸在草稿上擦拭、临摹。一个草稿可以保存好几次。因为这一招,也叫“除尘”。掸完稿子,手绘,画,画,画,画,画,画,画,画,画,画,画,画,画,画,画,画。

高密剪纸:明代洪武时期大量移民从外地带来剪纸,主客一体逐渐形成高密剪纸的独特风格。一、块与线形成黑、白、灰三种色调,相互映衬,对比强烈,富有节奏感。二、音符挺拔,厚重粗犷,充满强烈的石头意味。三是善于巧妙构思。

饮食文化

有以下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