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为什么叫广东,广东历史的由来。
广东历史悠久,是太古代南海盘古王国的所在地。60-80万年前中国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约654.38+0.29万年前,岭南出现早期智人(马坝人遗址)。广东先民1.4万年前驯化水稻,或成为世界水稻书写的源头。宋·洛米《道史·前纪二·帝姬》载:“粤有帝,是天灵,望大力尊”;以木称王。《三会》:“盘古统治后,天帝开始使干支之名,以定年。”考古研究发现,广东是中国人的发源地之一。全基因组分型研究的结论表明,远古先民在史前时期由南向北迁徙进入黄河流域,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学术界公认,四五千年前的广东石霞文化中已经出现了私有制、阶级分化和王权政治。商代西周时期,广东先民与中原有经济文化交流。
大约4000年前,岭南地区有许多古老的实体。在广东省,有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闽都王国”,现在广东中部的博罗地区的“铁楼王国”,粤北的阳山、英德地区的“阳玉王国”,雷州半岛、海南的“担儿王国”、“刻字王国”。战国前后,在广西大部分地区和广东部分地区出现了Xi瓯和骆越两个大国,是岭南地区各国的鼎盛时期。在正史中,从岭南带到秦军南部的先进技术开始融入文明,但近年来考古界发现,这种观点是一种“历史误解”,近代以来大量青铜器、陶器、水晶等文物相继出土,证明岭南在秦以前就有灿烂的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文明,岭南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之一。
1,秦朝
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派屠呦呦率领50万秦军攻打岭南。公元前214年,秦军基本占领岭南。随即,秦始皇在其攻占的岭南地区设置了“桂林、大象、南海”三郡。南海县辖东南南海、西广西贺州、北南岭,包括粤东、粤北、粤中、粤西的一部分。辖番禺、龙川、博罗、四会,县辖番禺。今天广东省的大部分属于南海县。此外,湛江等地属湘县,粤西部分地区属桂林县,粤北部分地区属长沙县。这是广东历史上第一次有现存文献记载行政区域的划分。
秦将赵佗被任命为龙川县令后,上书朝廷,要求将50万居民从中原迁到岭南。除了被贬谪的官员,从中原迁来的多为“贾人”,意为“商人”,是帝国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对象。它不仅惩罚了“商人”,还渗透到了岭南。法院认为一举两得。据记载,秦朝大致有五批移民。为稳定军心,解决战后士兵配偶留守问题,南海郡向朝廷申请派遣三万单身女性前往岭南。原因很隐晦:“给北方来的兵补衣服”。秦朝最终批准了申请,但数额打了折扣,中原地区15000寡妇未婚妇女加入了支援边疆的行列。
秦末,南海郡太守病危,任命龙川郡使赵佗代其位。公元前208年,南海郡太尉赵佗死于秦时,被关、被灭。三年后,合并了岭南的桂林郡和项峻郡;公元前204年,南越国正式建立,国号“南越王”,定都广东番禺。
2.在汉朝
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刘邦派大夫吕嘉出使南越。赵佗被汉高祖赐以南越王的印信,向汉朝投降,于是南越成了汉朝的诸侯国。刘邦死后,吕后来到朝鲜,在经济上制裁南越,并派兵南下攻打南越。赵佗奋起反抗,反攻湖南,断然宣布脱离汉朝,自称“南越武帝”。公元前179年,吕后驾崩,汉文帝刘恒登基,再次派吕嘉出使南越,劝说赵佗回汉。赵佗再次接受了陆贾的劝说。除了皇帝回归汉朝,南越也正式纳入中国统一版图。公元前137年,赵佗去世。他的后代继续担任四代南越国王。
公元前111年,汉朝平定南越。汉朝将南越分为九郡。为了便于监察县官,汉朝还设置了13驻地监察机构,称为“十三司”。东汉末年,交趾部改为交州,交趾部除有监察权外,还拥有军政权,成为县级政府,地方行政体制由县二级改为州、县、郡三级。今天的广东省包括胶州所辖的整个南海县(广东中东部),以及荆州的苍梧县、合浦县、桂阳县和扬州的张羽县的一部分。其中,南海郡比秦时增加了三个郡:揭阳、苏中(今清远)、增城。
东汉末年,经过赤壁之战,魏、蜀、吴逐渐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公元210年(汉献帝建安十五年),吴孙权任命卜志为交州刺史,率兵至番禺。217年,卜志将胶州的行政由广信迁至番禺。264年,东吴为便于治理,将四郡(南海、苍梧、玉林、高良)置胶州之外,设广州,辖番禺,故名。广信是两广的“广”所在地。两广以广信为界,东是广东,西是广西。自东汉建安十六年(211),交州所由苍梧(梧州)迁至番禺(广州)后,广州才兴起。在吴栋时期,广东省现在除了广州所辖的四个县之外,还包括荆州的始兴县和海南岛。西汉二年(公元2年),人口达到37万余人。西汉末年,中原社会动荡不断,移民广东的人数剧增。到东汉永和五年,户籍人口达到86万余人。
3.魏晋南北朝
西晋时,广东省腹地当时属于广州,粤北属于荆州,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属于胶州。南北朝时期,中国的政治局势是南北分裂的。新增的州、县、县多集中在粤中、粤西、粤北,粤东很少。因为粤东的农业经济没有粤西发达,交通也没有粤西方便。隋朝初,广州和周迅(今徽州)被任命为总督府,管理全国。杨迪废除州为县,改为两级,即县和县,并大大增加省。今天广东省属于10县和74县。金代时期,由于北方混乱,北方士绅和黎族纷纷逃往东南沿海,金代的岭南移民被称为“流民”。
4.唐宋时期
唐初,设郡县。岭南45州分属广州、贵州、容州、永州、安南五州(又称岭南五府)。655年后,五郡全部划归广州。唐朝中期,潮州的汕头地区曾经属于福建,隶属福建巡抚署和福建省。756年,升任岭南使。862年(宗彝住咸通三年),岭南路分为东路和西路,以广州为东道主,广东为岭南路东道主。这就是广东省名中“东”字的由来,也是两广分为东西的开始。
五代十国时期,岭南为刘所占,行政区划基本继承唐朝建制。南汉提拔广州为兴;南汉后期,全境辖60州214郡。梁三年(917),青海、静海两军,定都柳岩。国初名大岳,年号干衡。次年改国名为汉,史称南汉。南汉建国后,继承了唐朝的法规制度,大体沿袭了唐朝的官制。
宋代地方行政体系分为州县三级。目前广东省包括广南东路14个州,广南西路7个州,共61个县。宋朝继承并调整了唐制度。粤西和海南岛共废除八州,粤东和粤北除唐制外,保留了南汉增加的四州。北宋灭亡、南宋末年,士绅、庶民、抗元兵两次南逃,宋朝的迁徙潮远超金朝。
5.元明清
元代地方行政体制分为省、道、府(州、军)、县四级,还有一种方式,就是省以下、道以上的转运机构。今天广东省分为广东路和海北南路。广东治在广州,海北海南治在今天的雷州。到了元朝,由于战乱,人口一度减少,到了明朝中期,增加到近400万。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广东道改为广东等省,海北海南道划归广东,成为明朝十三省之一。而且将长期与广西同属一个地区的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划入广东,结束了过去广东分属不同行政区的局面,广东省的区域轮廓基本形成。明朝末年,广东设10府,1直隶府,辖7州75县。明末,中原移民再次迁徙到岭南。
清初地方行政机构分为省、省、地、县四级,但明代外交部正式改称省。正式使用“广东省”名称,管辖范围与明代广东政务院相同。清代广东省最南端的领土是南海诸岛的曾母暗沙。西沙群岛(称“千里长沙”)和南沙群岛(称“千里石塘”)属广东省琼州地区万州管辖。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北宋时期,中国政府在此行使主权,清政府经常派水师巡视。
乾隆四十八年(1783),全省户籍人口已达14487万。鸦片战争前夕达到2286.4万人,成为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1841年,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香港(当时的新安县)正式成为英国殖民地。1887年,葡萄牙诱导清政府签订《中葡友好通商条约》,占领澳门(当时的象山县)。
6.中华民国(1912—1949)
1911年10月10武昌起义成功后,各省纷纷响应,宣布独立。165438+10月9日,广东实现“和平光复”,胡任广东都督,陈炯明任副都督。165438+10月10日,广东军政府正式宣告成立。广东军政府统治时期(191110-1913八月)实行孙中山的主张和南京临时政府的政策法令。1917年9月10日,孙中山就任广州军政府大元帅。1921年,广州市政府成立。1921中华民国政府于五月成立,孙中山任大总统。1925年6月24日,国民党中央决定改组大元帅府;1925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7月,广州市政厅改为广州市政府。国民政府的地方行政分为省、行政区、县、市,实行委员会制。广东省政府由六个行政区组成,即广州、北江、东江、西江、路楠和海南。每个地区都有一名行政委员会成员代表省政府处理该地区的事务。
1938 10日本侵略者占领了广州。1945抗战胜利后,民国政府将行政督察区分为省直督察区和专门行政督察区两种。省政府直接监管南海、番禺等12个市县,特别行政监管区划分为11个区,管辖88个县。
7.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1949 10 6月14日,广州解放;10年10月28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成立;165438+10月6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全省设珠江、东江、西江、北江、粤中、南路、兴梅、潮汕、琼崖9个特区,辖7市98县。广州是直辖市。65438年至0952年,广东省、广州市由中南管委会领导,北海市、秦州区划归广西,广西怀集县划归广东。1954年,广东省由中央直接领导,原属中央直辖的广州划归广东省管辖。1955年,广西北海市、钦州区所属县划归广东省,改称合浦区。1965年,北海市及合浦区所属各县划归广西壮族自治区管辖。65438至0979,原属惠阳地区的宝安县改为深圳市,原属佛山地区的珠海县改为珠海市,均为省直管县。
广东省直属广州、海口、汕头、湛江、茂名、佛山、江门、深圳、珠海、韶关等10市,分为韶关、惠阳、梅州、汕头、佛山、湛江、肇庆等7个地区,海南行政区和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共辖14市、92个县、3个自治县。1981成立西沙、南沙、中沙群岛办事处,由海南行政区直接领导。1983后,实行市管县、乡管村新体制。1988年,中央政府将海南行政区从广东省划分出来,设立海南省。同年,广东开始取消区域设置,另设18个地级市(后增加到21个地级市),全面实行地级市管县体制和乡管村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