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在哪里?
通江历史悠久,县城历史悠久。南雷古寨县出土的文物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南朝梁四年(505),入北魏,初设阜阳郡。诺水郡位于西魏(535-551)。唐武德八年设壁州。天宝元年(742),更诺水郡为通江郡,至今已延续1200多年。
通江地形是“群山环抱,溯诺当”。无极水,暴跌水,一西一东从北到南纵横交错于县城,将群山切割成东、中、西三列,形成三山两谷之势。县内的降雨、光照、温度适宜多种动植物生存繁衍。所以资源非常丰富。全县农业用地87.56万亩,林业用地336.5438+0.1.000亩,草山草坡309.46万亩,水利工程66.5438+0.69万座,水利资源可开发量20.22万千瓦(福建亿利能源投资开发公司与通江县人民政府签订协议,整体开发通江水电资源,公司计划装机容量1.5万千瓦的高坑电站已正式开工建设,虹口电站、广纳电站将于近期开工建设);农作物品种173种,其中乔灌木308种,植物药材1386种,牧草384种,野生毛皮、有羽动物67种,鱼类47种。地下矿产资源丰富,有煤矿、铁矿、石灰石矿、白云石矿、铝土矿、应时矿、钾盐矿、石膏矿、大理石、天然气等,其中天然气商业储量达2400亿立方米。目前,西南石油局正在陈赫乡和沙坪乡开展风险钻探。河坝1井钻探成功,发现大量优质天然气。
同江的经济以农业为基础。该县农业经济以种植业为主,其次是畜牧业,其次是林业、副业和渔业。改革开放以来,通江农业在跌宕起伏中分裂,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向商品经济转变,传统农业开始向现代农业转变,科学技术为农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历代使用的黑土地,农民固有的旧意识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推广了“杂交”、“暖苗”、“地膜栽培”、“旱地改造”、“聚土垄作”、科学防治病虫害等成套农业新技术。特别是巴中区成立以来,县委、政府按照“稳粮增收奔小康”的总要求,制定了“依托山区富民,发展繁荣特色”和“构建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县域经济框架”的农村经济工作思路,推动了农村经济的一个又一个大发展。通江是一个群星荟萃的风景区,风景优美。县城南部的擂鼓寨新石器时代遗址、县城东北部的张家赫汉代遗址、县城西郊的千佛崖、广纳白茹溪的唐代摩崖造像、富阳的佛尔崖、佛爷崖、文圣佛爷洞、西坂滩、梓潼佛洞,形态逼真,韵味独特。甘佛崖上的七层浮雕宝塔极为精美,全国独一无二。川陕苏区时期的革命遗址和石头标语遍布城乡,主要革命遗址有50多处。通江关洞穴众多,是重要的屯兵之地。旧时有“九关十八关”,也有“十城百村千洞”之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县内的明清古建筑,县内的文庙、孝祠、金家坝牌坊、文圣白石庙、楼子乡鲁班庙、板子口乡二郎庙、兴隆“通江”故居、李进士等,都保留了原有的建筑风貌。诺水河风景区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18公里,面积457平方公里。境内有美丽的河流,到处都有奇特的泉水,到处都有险峻挺立的山峰,奇形怪状的岩石、隘口、峡谷、瀑布、地下河。景点分为“诺水洞”、“临江峡”、“空山盆地”、“地下河”。堪称秦巴区第一度假村。
通江文化教育发达,有名人代表。明清时期,县学、义学、私学相互竞争,办学之风甚盛。清道光六年(1826年),该县集资兴办了15所义学和3所私立义学。光绪末年,全县有私塾256所。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新建学校,建立了濯潭河小学堂和全县第一所高等小学堂。民国9年(1920)成立县高级女子学校,16年成立县初级中学。川陕苏维埃政府时期,先后建立了彭阳军校、团校、省苏维埃学校、省护士学校、省女子学校。34年,县城建立简易师范学校。956年,通江中学招收高中生。同江师范学校成立于1959。1976试点共产劳动大学,1982更名为县农民技术学校。全县有小学532所,初中19所,高中5所,职教中心1所。学校里有103432名学生。近7年来,仅通江中学就为高校输送了3000多名合格新生。
早在唐天宝在位时,城民朱清玉就是秀才,曾任碧州刺史。南宋嘉定七年(1214),何为秀才,作品时有名篇。明清进士10人,招录56人。通江文人在全国都挺有名的。李重娥,进士,在国子监工作22年,先后在福建、广西学习政治。先后主编《三朝实录》、《四方之旅》、《国史》、《乡韵唐诗》、《大一统志》。清末民初,邓天璧留学日本,是同江新派的创始人之一。省参议员周秉文写了500多首题为《醉文人诗人草》的诗;李方普擅长画螃蟹,被誉为“李蟹”,在四川面坛独树一帜;段延平擅长画山水人物,西南美术家协会会员。建国后50年更是“数风流人物”。看看现在”。郭、、李怀贵、向云华的散文、诗歌、小说,王的油画、向四楼的板画、的摄影、韩和王连昆的剪纸等在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
同江是红军的故乡,红军精神永存。据统计,红军入川后的1932年至1935年,通江县总人口只有30万,而参加红军的却有4.5万多人。在川陕苏区时期参军的何、、、朱、张显扬、陈、、、吴、邓石军、张荣森等,都是身经百战,成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的军官。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和建国后的政法战线上,有57人荣立一等功。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涌现出156名省级以上劳动模范和29名全国劳动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