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亚东的起源

重庆洪崖洞的来历是什么?

曾碧红

2017-115分享收藏

大家以后评价洪亚东会更客观。

1,洪崖洞,原来真的是山洞。

可能大家都想知道,为什么一个吊脚楼建筑群叫洞?这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

还记得之前的一篇文章《通元门》,里面提到明朝末年戴定建城。出于军事需要,重庆在宋代洪崖门周围修建了17座九开八闭的城门。从此,它成了一扇紧闭的门。用通俗的话说,这是一座假城门,有城楼和堡垒,但没有门。这个古人的套路真的很隐蔽。

洪崖洞,就在洪崖门外岩石下面的悬崖旁边,是一个巨大的石窟。相传古代有一位仙人,大洪崖仙,常年住在此洞,故名洪崖洞。从古至今,人们从未停止过追求神仙的脚步。晋代大学者郭璞曾写“崖肩右手射”,诗人王二建写道:“崖肩可射,古洞象难觅。”道光年间,重庆知府王梦庚徘徊良久,唱出一句经典名句“半醉半醒,不忍去。”

古代人不管做什么,都得有运气,有寓意。比如重庆十七门的布局就取自《九宫八卦》,说明阴阳调和,气相通。洪亚东和洪崖门的名字也是为了以神仙的名义赢得一个好头衔,并照顾青城远离战争。洪亚东还有一个奇美,叫洪雅迪迪崔。有多美,请看古人的文艺告白:夏秋如瀑,冬春淋漓...石苔绿,池水翻腾,夕阳西下,色彩远。

没想到,重庆这个内陆城市,也能有多姿多彩的美丽水景,可惜随着人类的逐渐成长,很多美丽的风景都消失了。乾隆年间,重庆人口与日俱增,被称为“上半城”的洪亚东高地变得越来越繁荣。生活污水顺流而下,洪雅滴滴崔受其牵连。从此,美丽的风景变成了臭水沟。表面上还在吐珍珠翡翠,实际上已经臭了。从此留下了一个绝世美人。

2.以前是神仙保佑,后来成了乞丐的避难所。

眼看着重庆人越来越多,这“四海八荒”里来讨饭的“乞丐”也多了起来。他们看到洪亚东地区很空旷,不潮湿,可以遮风挡雨。虽然有点臭,但仍不失为一个理想的居住地,于是他们裹着破棉被在洪亚东定居下来。

过了一段时间,河边的脚夫、船夫(纤夫)、挑水卖货的劳工也看中了洪崖洞这个风水宝地。为了省钱,有的人没地方住,大家就想通了,甚至在洪崖洞的河边,依山而建了一座吊脚楼,远远看去还挺壮观的。

穷人居住的这些吊脚楼,自然不是设计精美的建筑。大部分都是用最便宜的材料,比如杉木,竹子,通过编织结构,装订而成。穷人没钱买火药,也不可能把山炸了重建。他们只能以交错或并排的方式站在悬崖上,简单粗暴,却能几十年如一日地屹立不倒,向世人诉说长久的沧桑。

那时,洪亚东是穷人的天堂。离悬崖最近的多是洗衣人。每天早上,巷子里开始弥漫着热气,充满了肥皂味,还有断断续续清脆的笑声。白天,从洪崖门城墙上往下看,吊脚楼上伸出的竹竿挂满了衣服,随着河风摇曳,也是一道很特别的风景。

但这种低成本的吊脚楼也是极其危险的。嘉陵江每年都会发洪水。一旦水位上升,洪亚东的吊脚楼将被淹没。人们别无选择,只能搬走,祈祷洪水不会冲走他们辛苦建造的家园。幸运的是,洪亚东吊脚楼一直是和平的。每年水退了以后,整条街的人都会齐心协力把泥巴洗干净,把家具搬回家。过几天,吊脚楼又活了,一年又一年,既倔强又执着。而悬崖上的仙境和锦绣风光早已被集市的氛围所取代。伴随着这条被大众抛弃的“污水瀑布”,洪亚东吊脚楼顽强地活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