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高粱》中的真实历史:地方武装伏击日军,杀死少将里。

最近电视剧《红高粱》正在热播。电视剧里有个地方叫“九九清沙口”,位于高密市东北乡夏庄镇(原河崖镇)孙家口村。电视剧里有一座石桥,就在孙家口村的北胶莱河上。据当地老人说,这座桥至少有200年的历史了。《红高粱》中日寇伏击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就是著名的“孙家口伏击”。

孙家口是一个只有100多户人家的小村庄,但不要小看这个小村庄。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这里的伏击震动了胶东半岛,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也大大增加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如今,孙家口是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小村庄程爱国教育基地

“孙家口是个小村子,只有100多户人家,但不要小看这个小村子。抗日战争时期,这里发生的伏击战震动了胶东半岛,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也大大增加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激发了胶东人民长期抗战的信心和决心。”提到孙家口,高密市档案馆馆长李难掩自豪和激动。

李主任说,战斗发生在1938年3月16日,抗日游击队曹克明部组织军民400余人,利用胶州沙河公路孙家口村青沙大桥及周边地形,伏击从平度返回胶州的侵华日军。此战共击毙敌人39人,其中包括日军中将中冈美高一人,缴获枪支50余支,子弹10000余发,俘虏伪军10余人。一举震动了胶东半岛,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大大增加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激发了胶东人民长期抗战的信心和决心。

孙家口北距平度县城70里,南距交县县城50里,西南距高密县城60里。它位于三县交界处的焦沙公路上。游击队曹克明看中了三县交界的优势。一旦伏击开始,这三个县的日伪军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得到消息或增援。兵贵神速,日军没有时间优势,就不会有援军,就成了瓮中之鳖。游击队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差打一场歼灭战伏击。

“而且那时候日本人欺行霸市,残害百姓,百姓一听说要抗日,都很支持。”李主任说,她从史料中看到,日军修橡胶沙公路时,强迫百姓外出打工,百姓丢下饭碗修路,苦不堪言,有时还挨打挨骂,一分钱也不让出。道路通车后,日军在路上行驶,经常向两边的建筑物或树木、石碑甚至平民开枪取乐。孙氏,一个60岁的女人,正在一个菜园里工作,但她没有逃脱一段时间。她被日军射中胸部,当即死亡。

当时百姓生活提心吊胆,一不小心就丢了脑袋。但是,是中国人民拒绝承认失败,是人民的不断斗争给我们带来了平静与和平的生活。

现在的孙家口位于高密市疏港物流园,现在已经没有了当时的景象,但住在附近的村民提起这场战役,言语中总是流露出自豪和激动。据张老人回忆,这一仗从此解放了受苦受难的人民。虽然有伤亡,但更摧毁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提到孙家口的埋伏,李导演说,把这些往事写出来给读者看,很有意义。只有让更多的人听到这些故事,看到这些细节,才能共同感受当时的情景,共同感受前人的艰辛,共同感受历史的沧桑,共同珍惜现在的生活。

目前孙家口有孙家口伏击战纪念碑,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小心部署,消灭敌人

策展人李说:“孙家口伏击战占据了有利的地形和人民的支持。”这是一场既有准备又有把握的战斗,当然胜利在握。高密市档案局的工作人员一字一句地给记者讲述了孙家口伏击的故事,故事过程中大家都显得很激动,仿佛战斗刚刚过去。李主任说,这和他们是高密人有关系,他们为高密在历史上的伟大成就感到骄傲。

据工作人员介绍,1938农历3月15日,八辆载有日军的汽车经孙家口北上,第二天这八辆车仍由原路返回交县。于是乎,曹克明和曹展开了周密的伏击部署。

曹部第二天早晨,即3月16日,疏散了群众,并在南桥孙家口大街两侧的群众家中打下了四百多名游击队员中的一部分。此外,在10里范围内设下埋伏圈,安排部分游击队员在路旁假装种地。在村庄街道的拐角处,有农民用来耙地的耙子连接的路障,等待战斗。

八辆载有日军的汽车从北方开来。五辆车先过了石桥。第一辆车上有一挺重机枪。拐进村子时,司机看到前面有路障,轮胎被耙齿扎破了。车还没停稳,埋伏在街道两旁人家的游击队立即用手榴弹袭击,车上的日军全部被击毙。由于双方战斗距离太近,日军重机枪失去了作用。后面跟着四辆车,挤在村口的石桥头上,进退不得。埋伏在两侧的游击队居高临下,子弹射出,日军大部分被炸成碎片。

据经历过孙家口伏击的老人回忆,一个拿着指挥刀的日本军官从车里跳出来,指挥车子还击。在烟火中,几名日本士兵爬进路边的一个院子,疯狂地向游击队开火。十几名游击队员被击毙。眼看日军火力越来越猛,游击队连长马带领几十名游击队员点燃一捆捆高粱秆,带着燃烧的高粱秆向汽车冲去。车子终于被点燃了,曹郑智大喊一声:“走!”埋伏的游击队员一拥而上,将残存的敌人团团围住,毫无抵抗地将其击毙,几名敌人冲出逃命。

这时,桥北端没过桥的三辆车看到前面开始战斗,都停了下来。当他们遭到伏击游击队的袭击时,他们迅速下车抵抗。经过激战,都被游击队消灭了。一支日军逃到公婆庙村(现称东风村,下同)后,被村民王道礼发现,大喊:“快来抓日本鬼子!”孙、孙和张福珍拿着铲子和叉子跟在后面。日军见形势不妙,钻进了一个水湾。王道礼等人追来的时候,他正躺在水湾里奄奄一息地要开枪。当时是春天,雨干了,张福珍把土抬高,让日军看不清目标,睁不开眼。老猎人王道祥趁机从侧面摸过去,土枪一响,日军受伤倒地。这时,一个小伙子眼疾手快,趁机追上去,用铁锹将鬼子砍死。

其他三名日军冲出后,沿河岸向东南方向逃窜。当他们逃到马家园村时,被游击队和阻击圈内的群众挡住了去路。他们进入墓地,与坟墓进行了反击。起初有两个游击队员受伤,后来又有两个日本兵被游击队打死。剩下一个逃到刁家丘,被群众打死。经过7个小时的战斗,39名日军被歼灭,30名游击队员在这次伏击中伤亡,10人参战。

日军反击娘公庙惨案。

孙家口伏击战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不久后就遭到了日军的反击。据高密市档案局工作人员介绍,当时人们以为日军已经全军覆没,却不知道战斗中还有一支日军躲在孙家口孙美丽家的麦秸中,乘夜逃回交县,报了埋伏,为日军实施残酷报复提供了线索。

当时的史籍中有文字记载。档案局的工作人员说,他们实在不忍心把悲剧说出来。当他们看到历史记录时,他们感到极度悲伤。文字记录比电影中的烧杀场面更加残酷。

记者翻阅历史文献,一幕幕让人心酸的场景历历在目。一天拂晓前,驻扎在青岛的日军中队分四辆卡车向孙家口进攻。车行至孙家口村南公婆庙村东头时,村里大部分人都没有起床。一个早起的拾荒者看到村东围墙外有一辆日本车,害怕地跑了回来。日军误以为公婆庙村有埋伏。作为哨兵,该男子向村庄开枪。亲家庙里的村民,还在睡梦中,听到东边传来枪声,即慌忙起身扶老携幼出街,逃往村里。日军开了一会枪,没有还手。他们听到了村子里的哭声。断定没有抵抗,方才迅速冲进村子。

日军进村后向逃跑的群众开枪,瞬间20多名无辜村民倒在血泊中!然后,日军封锁了村口,挨家挨户搜查。村民王承恩等8位老人被几名日军赶到王道长家,锁上门,往房子上浇汽油并点燃。八个无辜老人全部遇难!一个女人没逃出来,却被几个日军挡住,羞辱至死。

史记中有很多生动的例子,足以让中国的每一个人都感到毛骨悚然。60多岁的王老人成功脱险,发现10岁的孙子还在家中。他不顾别人的阻挠,绕道回家,带着孙子出门。谁知,刚出门就被两个日军拦住,问:“游击队在哪里?”他回答“不知道”!日军听后,一脚踢在老人肚子上。孙子看到爷爷倒下,就扑向日军,抱住日军的腿,哭喊着要爷爷赔偿,被日军把腿倒吊着扔了出去,死了!

日军在村里折腾了一阵,就在村外追杀逃跑的人。在村东头,他们把20多个人挤在一条沟里,架起机枪射击。顿时,沟渠被鲜血染红。开枪后,他们用刺刀挑着每一个倒下的群众的肚子。在村北,日军把十几个人围在一个坟地里,用台阶把他们都枪毙了。

日军在公婆庙村进进出出屠杀了四个多小时。最后,他们用刺刀强迫抓来的十几名年轻女子脱光衣服跳舞,并在光天化日之下枪杀了她们。

到了中午,日军放火烧了公婆庙村所有的房子,顿时村子成了一片火海。村民王乃菊70岁的母亲侥幸躲过了日军的突袭,却被火烧死。

半天时间,日军在公婆庙村屠杀136人,死伤烧死70余人。800多所房屋被烧毁,牲畜、粮食和农具损失不计其数。当时村里只有不到200户人家,被屠杀破坏的程度之深,可想而知抢劫后的残迹。这就是高密抗战史上著名的“公婆庙惨案”。

在这次伏击中,抗日游击队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当地人民付出了100多条生命,日本侵略军对红高粱故乡欠下了沉重的血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