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年间黄河水患的时间和地点

1662洪水灾情的一些重要记录,在雨情水情两节中已有引用。在如此异常的暴雨洪水下,黄河中游主要支流、北黄河干流、黄河下游干流、黄河下游两岸广大地区,以及从洪泽湖以南的高宝湖到淮河干流江苏何丽霞的地区,都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由于暴雨覆盖的区域只有两个流域,汉江和张伟也有洪水记录。其中,汉江灾情严重。黄河总督朱在《防河排涝》卷十四中报告说:

这一年(康熙元年),阳侯(指水神)肆虐。自夏冬以来,北之、河南、山东、江南(今江苏、安徽)等地,屡报浸天,怀穴。这几个月来,虽然一直在蚕茧里,四次失手,但是没有所谓的百川涨水。人力资源管理被毁了,天河无休止地泛滥。

首先,在黄河中游主要暴雨中心,在持续时间较长的暴雨和大暴雨的袭击下,出现了城墙、民政厅、佛寺(是黄土地区最坚固的建筑)、民窑等灾害,普遍倒塌。陕西、甘肃、山西很多地方发生山体滑坡、地面塌陷,井泉泛滥,平地淹水,墙房桥毁,一个不剩,很多人淹死。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要么住在破庙里,要么以同样的速度逃离。由于庄稼受伤,盐池被杀(斗盐价格涨到一两块钱),实在活不下去了。

暴雨下必然会发生异常径流和洪水。于是,所有的山谷都泛滥了,山被淹了,河被淹了,肥沃的土壤变成了巨大的浸液。泾河、渭河等河流附近人民田地被淹,村庄被冲走倒塌,两岸交通断绝。一些河流流动和迁移。泾河、渭河、北洛河均发生过漫水灾害。汾河、沁河、涑水河和罗易河也被淹没。天河大量房屋被淹。山西省徐沟县(今清徐县汾河左侧,太谷县北)境内,三条河流同时上涨,平地水深超过张裕,县城四门阻隔。这场严重的灾难就是一个例子。

清顺治十二年(1655),黄河北干流东荡。隆庆四年(1570),黄河干流洪水泛滥,山西省融和县分阴绥上的建筑受损后得以修复。虽然以前的河流变化都被侵蚀了,但重要的建筑秋风楼和门店还在。到了康熙元年的秋汛,这些残存的建筑完全被黄河冲走了。融和县旧址位于万荣县融和镇,靠近黄河东岸。隋和汾阴建筑如今已不复存在。

黄河干流洪水灾害极其严重,有据可查。康熙元年夏,下游多处处决。到了秋天,曹县的石香炉和中牟的黄连收藏还没有被封。8月特大洪水来时,17日,曹县牛石屯决口,北堤决口东进,淹入鱼台县城。由于许多政府办公室和房屋倒塌,沿途的农田被淹。23日决定杨澜(今兰考)高家塘、水尾县大堤、四野被淹。然而,曹县石祥炉的决口门迅速扩大,大部分洪水泛滥。与此同时,沁河泛滥,武陟、武元、吴恙(今原阳)、东明等地在平地上航行,天河的房屋被淹没。汴水泛滥,开封、陈留、扶沟等县城墙被淹,田间泛舟,农村无数楼房倾倒。黄河自北向南泛滥,淮河流域也发生了大洪水。从河南的西华、商水沿沙河向东,直到江苏的淮阳地区,黄淮河水上涨,成就了一个汪洋。民房漂流了几天,小麦和粮食都没有收割播种,灾情更加严重。

汉江也同时被淹,灾情非常严重。八月,谷城洪水达到城门外。钟祥徐家地、草庙、真君庙、九口都在8月爆了。钱江聂家滩垮塌。京山樊林环和聂家滩垮了。天门,汉川河水漫过,天门船在城上航行(据实地调查测量,天门1662最高水位与1935相近)。江汉与对岸松滋之间的宜城、荆门、兴国、江陵、绵阳等地区遭受洪灾。8月27日,黄河以北的张伟河也有一个大型水平堤防。

四。结论

根据大量历史资料,结合现代观测和实地调查,综合分析雨情、水情、灾情、天气形势、气候变化等背景,并经相邻流域情况和现代水文气象实测资料验证,可以确认康熙元年(1662)黄河发生了一次异常洪水。

夏秋60天暴雨后期,这场特大洪水是由8月9日至25日***17天的大范围暴雨引发的。黄河的许多重要支流,如渭河、泾河、北洛河、汾河、沁河、涑水河、罗易和龙门以上的北干流,都经历了大洪水或特大洪水。潼关以下黄河发生特大洪水。

8月17日至27日,黄河下游也有暴雨。现在北金堤滞洪区被雨水笼罩,金堤河也发生了大洪水。黄河干流洪水于8月14日到达河南开封,15日到达山东曹县。高水位持续了十五六个昼夜。由北向南泛滥,严重影响了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省的广大地区。

综合分析降雨面积、降雨面积、降雨历时、降雨强度、洪水过程和溢流情况,本次洪水的总洪量和总输沙量可能大于之前研究较多的清道光二十三年特大洪水(1843)和清乾隆二十六年特大洪水(171)。

主要文件摘录

[1]康熙元年五月,周琴下大雨,十月停,庄稼全坏。两当县第七天打雷,下大雨,发生塌方(《光绪周琴直隶新志》卷二十四)。

[2]康熙元年六月二十四日至八月二十八日,雨如注,城墙、府衙、佛寺、民窑皆倒。山崩地陷,水患不外乎此(康熙《永寿县志》卷六)。

[3]康熙元年,下大雨,地面深达数尺。八月,雨下了四十多天,渭河泛滥,水从地下涌出。井泉满,民田近漆,魏多不在水(雍正《武功县侯智》)。

[4]康熙元年三月至九月连续下雨,府衙、民房、县城、乡堡皆倒,河水泛滥,沃土化为巨浸,军民堡无一,人畜多溺(《乾隆周至县志》卷十四)。

[5]康熙元年,五月下大雨,地面水深数尺。八月,雨下了四十多天(《乾隆咸阳县志》卷二十一)。

[6]康熙元年,八月大雨,房屋倒了,泾河涨了,人畜都没有了。渡河十天者(乾隆《泾阳县志》卷一)。

[7]康熙元年六月六十日,清水河涨,谷中尽溢(《乾隆三原县志》卷九)。

[8]康熙元年,五月下大雨,水深数尺。八月,雨下了四十多天,洪水泛滥,渭水冲走南岸几个村庄,一冲就是半个月(康熙《临潼县志》卷六,雍正《高陵县志》卷四)。

[9]康熙元年,下了七十多天的雨(康熙《咸宁县志》卷七)。

【10】八月,人阴雨如注,十天有六天。省、县、市、村、堡、私宅都会耗尽,但城不会达到一定的高度(《甘龙阜平县志》卷八)。

【11】康熙元年,日夜下雨四十天,屋内漏雨,灶底生蛙,驱之而去(《咸丰澄城县志》卷五)。

【12】康熙元年六月,大雨连下六十天,地面淹水,无人统计(《雍正渭南县志》卷十五)。

2006-12-01 15:10回复

松辽平原

五个风扇,七楼。

【13】康熙元年六月,大雨滂沱,渭河泛滥(《乾隆华阴县志》卷四、《光绪三续华州志》卷四)。

[14]康熙元年六月,大雨滂沱,罗微泛滥(《道光大荔县志》卷三)。

【15】康熙元年六月(嘉庆《中央县志》卷二)下了60天大雨。

[16]康熙元年六月大雨(《嘉庆洛川县志》卷一)。

[17]康熙元年,六月六十日大雨,罗、魏皆溢(《康熙朝仪县志》卷八)。

【18】(康熙元年)免延安太守衔。延长县逃亡,洪水将人口推至6000人(雍正《陕西通志》卷83)。

[19]康熙元年六月,延安阴雨连绵(赵尔逊《清稿》)。

[20]康熙元年,六月大雨六十日(《嘉庆略阳县志》卷五、《光绪宁强县志》卷五、《光绪奉贤县志》卷九、《康熙城固县志》卷二、《光绪定远堂志》卷二十四)。

[21]康熙元年六月六十日,谷中尽溢(《道光宁山堂志》卷一)。

[22]康熙元年大水(《嘉庆安康县志》卷一,《乾隆兴安县志》卷二十四,《嘉庆白河县志》卷十四)。

[23]康熙元年的余音(《中华民国镇安县志》卷十四)。

[24]康熙元年,八月大雨,二月中旬至九月中旬下雨。无数日,一无所成(乾隆《直隶商州志》卷十四)。

[25]康熙元年六月六十日大雨(康熙《汉南县志》灾)。

[26]康熙元年,二月中旬至九月中旬下雨,丧日无数(乾隆《洛南县志》卷十)。

[27]康熙元年六月,大雨六十日,各省自然。晶晶,渭河和罗罗上涨,所有的山谷溢出。山在陆地上,水在平地上涌动。不允许任何人漂流,所有的行程都是绝对的损失。过井陉、渭河者为十日(康熙《陕西通志》卷三十)。

[28]康熙元年秋七月,连下几个月大雨,许多房屋城垛倒塌(《康熙冀州志》第二卷)。

[29]康熙元年,秋雨十余日,陆舍倾十至八九(乾隆《稷山县志》卷七)。

[30]康熙元年,七月雨停,至九月初,城内泛滥,平泉泛滥,城墙房屋大量倒塌毁坏(《光绪《荣和县志》卷十四)。

【31】清顺治十二年,黄河入侵,建筑正殿下葬。没有了洪涛,幸存者寥寥无几,只剩下秋风一楼和一个门厅。各种语言的碑文指出,成瘾和残疾无法测试。到了康熙元年秋,洪水严重,做了一切的人都被掩盖了(《民国荣和县志》卷二十二)。

[32]康熙元年,八月大雨。初九至二十五,日夜下雨,墙屋尽(雍正《易氏县志》卷六)。

[33]康熙元年八月,大雨滂沱,月色连绵(《民国闻喜县志》卷二十四)。

[34]康熙元年秋八月,大雨半个月,持续十天。城墙、陆舍十倍,杀盐池,盐一百二十二元(康熙《谢州志》卷十二)。

[35]康熙元年八月,下了半个月大雨,土墙房屋大半坚固,许多人住在寺庙里(乾隆《安义县志》卷十一)。

[36]康熙元年八、九月,雨如注,月色不断,城墙半倾,桥毁山塌,陆舍十坏,百姓溺死(《光绪永济县志》卷二十三)。

[37]康熙元年,雨季,山崩迁徙,民宅恶劣(《乾隆平陆县志》卷十一)。

[38]康熙元年八月,下了两天雨(乾隆《芮城县志》卷十一)。

[39]康熙元年八月,是一个多雨的月份(康熙《临晋县志》卷六)。

[40]康熙元年秋八月,大雨滂沱,月满,城墙半倾,桥录,山崩(雍正《临汾县志》卷五)。

[41]康熙元年秋八月二十日,破城破屋无数(《康熙沃什史》卷二)。

[42]康熙元年八月,曲沃、太平大雨(乾隆《平阳赋志》卷三十四)。

[43]康熙元年,三江涨,平地水深十余尺,四门壅水(《光绪胥沟县志》卷一)。

[44]康熙元年八月,大雨滂沱,汾水泛滥(道光《阳曲县志》卷十六)。

[45]康熙元年八月,大雨伤庄稼,开封、贵德、怀庆属之(《通志·河南通志》卷五)。

[46]康熙元年,秋雨落三十(《乾隆灵宝县志》卷六)。

[47]康熙元年秋、七月,雨季第四十日,沁河决帆于平,淹居田禾(《乾隆《原吴县志》卷十)。

[48]康熙元年八月,沁河决口,堤南被淹(乾隆《吴恙县志》卷十二)。

[49]康熙元年,秋、八月间开始下雨,下了六昼夜。沁水泛滥,河渠膨胀,月后干涸(《康熙东明县志》卷七)。

[50]康熙元年秋八月,大雨滂沱,河水泛滥(《康熙《开封府志》卷六)。

[51]康熙元年八月初,汴水泛滥,雨水不断,城墙被淹数尺,船只航行于四野,乡村城市建筑倾倒(康熙《陈留县志》卷三十八)。

2006-12-01 15:10回复

松辽平原

五个风扇,八楼

[52]康熙元年,黄河泛滥,泛舟野,秋雨累月,五谷重伤。直到第二年正月才种下小麦(道光《扶沟县志》卷十二)。

[53]康熙元年,任阴有大雨(《民国夏邑县志》卷九)。

[54]康熙元年八月,雨下了七昼夜。

[55]康熙元年秋、八月,下淫雨,倾人民房,八昼夜后开始放晴(同治《清丰县志》卷二)。

[56]康熙元年,八月十九日至二十五日,下了七昼夜雨(《康熙朝城县志》卷十)。

[57]康熙元年八月十四日以后,雨水来自一条大河,水与祁县大堤齐。我院督官督民,鞠躬尽瘁,冒着风雨,保卫建设者十五六个昼夜(指开封附近,(康熙朱《河防疏》卷十六)。

[58]康熙元年八月十五日,河水骤长,十七、十八、二十七日(指曹县附近)多雨。大江白浪滔天,狂风狂涌,其在汪洋中的澎湃之势,是五月再涨之水的数倍(《康熙、朱治河疏》卷十五)。

[59]康熙元年八月,雨下十天,房屋半倾(《乾隆长治县志》卷二十一)。

[60]康熙元年五月,至于秋、九月,沙河决西华葫芦湾,商水杨家湾,平地十余尺深,民居少,无麦(宣彤《襄城县志》卷三十一)。

【61】康熙元年八月,黄河泛滥,南淹,达到沙河地坪的水平,西华河肯定到葫芦湾,上水河肯定到杨家湾,两河相交,浮房无数。城未浸于三版,河绝大于此(《甘龙商水县志》卷十)。

[62]康熙元年夏秋水患,八月水溢(《民国淮阳县志》卷八)。

[63](康熙元年)相传秋雨连绵,黄淮涨水,洪水肆虐,决堤。.....至秋洪,淮阳成泽国,望汪洋。失控(康熙宋·习之《防河疏》卷十六)。

[64]康熙元年六月,黄河已定,天禄泛滥。城南北三面有水,下了一个多月的雨,城乡塌陷(《中华民国中牟县志》卷一)。

[65]康熙元年七月,天下大雨,渭水无私田。涨水时绝对过了10天(乾隆《宝鸡县志》卷十六)。

[66](康熙元年)五月初一,黄水陡五尺五寸,酉时至初二三尺,* * *八尺五寸,以致旧时光崩,水入月堤...新地东端,沸水十八尺(指曹西安县石祥炉)[康熙朱习之]

[67]康熙元年五月,秦煌水漫,东南天禄无畜产(《道光《武陟县志》卷十二)。

[68]康熙元年六月,河决开封黄莲口,水淹七郡(祥符、中牟、吴恙、杞县、通许、边巍、扶沟)。

[69]康熙元年六月,延河口,清河县被河所定(民国吴同举《淮年表》表十一)。

[70]康熙元年六月,决定去李寨、中牟、吴恙(《光绪开封郡志》卷六)。

【71】康熙元年,河定原吴、祥符、三县,东溢曹县,又定石祥路村,任集宁路、xi安县,并赴河南西延寨、单家寨、石河驿、蔡家楼、侧家楼等地破口(《清史稿·宋传》)。

[72]康熙元年七月,沁水泛滥,涌入雨荷河,淹没了许多人的田地(《雨荷河续录》)。

[73]康熙元年秋,雨飘,杏树口定河,芦舍飘然而去(《通许县志》)。

[74]康熙元年,定武陟村(《淮安府志》)。

[75]康熙元年,单郡定龙宫,又定黑龙潭、黄冈(《流水金镜》)。

[76]康熙元年,遂宁孟家湾口入湖(民国吴同举《怀年表》表十一)。

[77]康熙元年,河水漫过宿迁,古城、茅茨湖淤塞(民国吴同举《怀年表》表十一)。

[78]康熙元年八月,河水泛滥,连下十天大雨,堤北数百顷秋粮被淹(《康熙《考城县志》卷四)。

[79]康熙元年八月十七日,河破牛市口,水甚大,溃入城、府、宅(牛市在曹县)(乾隆《鱼台县志》卷三)。

[80]康熙元年,任阴河围堤,八月二十三日,河决高家塘、水尾郡堤(康熙《杨澜县志》卷三)。

【81】康熙元年,河水决堤,进入洪泽湖。南河支流吴圩随意打开谯周大桥,黄河反向流入青口,决口寨坝,形成九条溪流,其水注入高宝湖,高邮大堤决口。读了十七年再治(民国吴统举《怀年表》表十一)。

[82]据原《吴南岸小坦溪》记载,康熙元年,河水泛滥甚盛,河堤内外平齐。小坦溪决口在离河四里处,但河水向前,无侧射,但滚滚滩水扰民(《崔维雅治河刍议》卷二)。

[83]吴下河封村,中牟黄河黄练集两处,塞工虽易敷,须日夜操劳,始可完绩(八月洪水时,下封与黄练集未封)(康熙朱《河防疏》卷十四)。

[84]秋分过后,水涨得很厉害,全河十个人有八个决口(八月发洪水时,石祥炉的决口还没堵住,跑了不少水)(康熙朱《河防排水》卷十五)。

[85]南北两岸落尽秋水,造成伤残后,河势变了,新的风险倍增。.....近江南,桃、倒伏、淮、阳皆满溢(康熙朱《江防疏》卷十四)。

【86】淮河、黄河上涨,涨过堤岸,西风不时吹来,根须嫩软,甚至漫溢。.....水势大涨,对南北湖、河内进行外交攻击,但土堤突然被刺,即圬工崖岸未淹。.....东大堤的泄洪洞虽然全部打开,但除了第一次落水后仍有六个缺口外,并没有长水头、强西风沿堤通过(《康熙朱防河疏》卷十六)。

【87】秋雨连绵,黄淮河水上涨,洪水肆虐,决堤。.....齐家堤等处决口(康熙朱《河道预防与疏浚》卷十六)。

[88]这一年(康熙元年),阳侯肆虐。自夏冬以来,北之、河南、山东、江南(今江苏、安徽)一带,无时无刻不沉浸在天空中,怀象洞之势屡报。好几个月了,虽然嘴唇饱满,但是差了四个,没有所谓的百川涨。

[89]康熙元年七月,淇县沁水河水泛滥,许多人沉浸在民间的田野里(《通志·河南通志》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