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常对碎片化的理解可能是错误的。

可以说,碎片化是移动终端设备的兴起、公众对时间态度的改变以及信息呈指数级增长的必然结果。在当今社会,信息的洪流通过手机、pad粉碎了原本大片大片的工作、生活、交通时间,物质和信息极其丰富,各种媒体和商家绞尽脑汁抢夺我们的时间和注意力,让我们无法避免碎片化的现象,不得不面对碎片化带来的结果。

然而,我们大多数人只是简单地等待碎片化的几个概念,并持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支持碎片化或反对碎片化。但实际上这些概念的内涵差别很大,我们对应的对它们的态度也应该是不同的。

我从两个维度定义“碎片化时间”:时间的绝对长度和注意力投入的程度。单纯用时间的绝对长度来定义时间的碎片化程度是不准确的,因为从本质上来说,我们对时间的主观感受决定了时间的相对长度。

如果我们不能在大量的时间里集中注意力,保持注意力分散,这样的时间还是碎片化的。

另一种主动碎片时间,我称之为,比如我们主动刷微博和微信,玩小游戏,看新闻短视频,购物等的时间。,我们往往拥有大块的时间,但由于我们主动选择去做一件半衰期很短的事情,这些大块的时间被人为地分割成无数个小块,导致小块时间之间的间隔变成了碎片化时间。

所谓碎片化信息,不能单纯从信息容量的角度来定义,还要从信息广度的角度来定义。如果把一大块信息简单地分割成小块信息,就不能称之为碎片化。要知道我们所有的信息都可以按降序分为章、段、句、词、词等模块。我们通常在输入信息时会主动将信息拆分成章节、段落甚至句子,只要保证信息的整体逻辑完整性即可。

真正的碎片化信息一定来自不同的领域或维度,这样的信息不会干扰我们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反而会帮助我们加强相关信息之间的联系,进而形成对外部世界的完整认知。我将在下面进一步分析这一点。

有了对碎片时间和碎片信息概念的理解,就可以分析碎片阅读的概念了。如前所述,时间是否碎片化,不是单纯以时间的绝对长度为标准,信息碎片化也不是单纯以信息容量为标准。所谓碎片化阅读,并不是简单的指在短时间内阅读小单位的信息。

小赖老师曾经做过一个碎片化阅读的形象,比如:我从来没见过有人靠捡硬币发大财。他鼓励每个人花固定的时间阅读。这里的阅读指的是我分类中的深度阅读、分段阅读和分心阅读。

有人想问,分神阅读如何成为一种值得推广的阅读方式?看书走神,信息能输入好吗?人会不会越来越浅薄?

实际上,我们所说的分心阅读是基于碎片化信息的概念。我们前面提到,碎片化信息不仅仅指信息容量的碎片化,还需要和信息的广度一起考虑。简单的学小猴子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是不可取的,但是如果在一个低碎片化的时期去涉猎不同领域或者维度的信息——这里的广泛绝对不是“笼统”的意思——我们的认知就会不断升级。

我们智慧的产生不是因为深度提高了多少,而是因为广度在提高。所以当我们能获得更多信息的时候,你会发现除了广度,深度也是存在的。这也是笑老师在推特上关注了上万个账号的原因。越读越杂,越能提高阅读速度,理解和认知能力。

基于对上述碎片化相关概念的分析,我们会对碎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不会盲目反对或支持碎片化。然后,我会提供一些碎片化的应对策略。

这是我加入新大学后写的第一篇文章。写作不仅需要大量的日常投入,还需要灵感和动力来一气呵成地完成。感觉真的很好!不然这个写作计划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希望能和大家一起交流,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