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闽南人的春节习俗和风俗

闽南春节习俗

闽南的春节习俗完整地保留了中国人过春节的传统,其中“敬天”、“敬神”、“祭祖”是最浓厚的习俗。过去闽南华侨祭祖的三件大事是“娶妻”、“生子”、“盖大屋”(盖大屋)。在传统的春节里,海内外闽南人无一例外地把“敬天”、“敬神”、“祭祖”三个习俗作为最隆重的三个习俗。

收集灰尘,跳进火里,烧掉“新年杯”是个好兆头。

每家每户门口的火,从远处看就像一个火团。大家把“新年杯”倒进火里烧掉“新年杯”以告别去年的失望,祝愿新的一年生活风调雨顺。

从腊月二十三到除夕这段时间,人们称之为“春节”。在此期间,家家户户都要为农历新年的到来做好准备。

米面肉,为年夜饭开了个好头。

留碗过年,需要放鸡蛋、芋头、糕点、橘子、柿饼、红枣,还有红包和一朵红纸折的“春花”。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肉过年”,自古流传于闽南民间的一句谚语,意思是到了腊月末,就该准备点肉过年了。

门顶甘蔗,看避债剧,做好事弘扬过年习俗。

除夕之夜,拿两根红纸包着的甘蔗,放在古门后;难得一家人上街看大戏。

大厅里摆放着金橘糖和花生糖甜点,以增加年味。

正月里,闽南人总会在大厅里摆一道“香菜”招待客人,以此来祝愿他们在新的一年里有一个“甜蜜的开始”。

春节期间,闽南人家的甜菜里总会看到金桔糖。这是因为闽南话中的“橘”和“吉”是谐音,象征着吉祥如意。因为金桔大多是山里野生的,所以它的果树每年都会开花结果。因为它的酸味,所以不能直接生吃。当地人将它播种,用盐水浸泡去除酸味,再用白糖腌制制成金桔糖。这样既保留了金桔原有的橙黄色和独特的香味,又使其甜如蜜,不再苦涩难吃。金桔糖不仅是过年时的好茶,还可以用花生煮成甜汤招待客人。也可以作为蒸年糕的辅料,给年糕增加一些水果味。

花生糖、冬瓜糖、红枣、寸枣等。都属于古代早茶中的春节甜品。

闽南的春节习俗如下:

1,闽南春节沙尘日

这是年终大扫除。为了迎接新的一年,人们用嫩竹枝叶、榕树枝叶,或者用稻草、甘蔗叶绑成的长掸子,清扫房角梁上的灰尘蜘蛛网,也用“桌布”擦拭各种农具和物品。“除尘”的主要目的,当然是为了干净,让我们精神抖擞地度过来年,同时也是为了赶走疫情,扫除瘟疫,祈求来年平安。扫把上的嫩竹枝叶、稻草、甘蔗叶,扫完尘后一般不丢弃,而是在除夕夜收集起来拿出来做燃料,以便“跳入火中”。

2.闽南春节的蒸碗和蒸饼

过了尘节,在闽南很多地方,如泉州、晋江、石狮等沿海地区,为了过一个好春节,就要蒸“碗饼”,也叫“烤饼”。在闽南语中,年糕越“肥”越好,因为“肥”就是发财发达的意思。蒸“碗饼”必须先“发酵”,所以“碗饼”就是能够发展发财的意思。而且米粉经过发酵,用猛火蒸熟后,饼顶会裂开,寓意“笑口常开”,象征着全家人的幸福美满。“碗饼”多以糖蒸成,香甜可口,寓意生活甜蜜吉祥。

3.闽南春节敬上帝

这是每年第一个月的第一天最隆重的仪式。在新年的第一天,我们崇拜并祈求上天,今年将是一个大丰收。孩子一对(零点),鞭炮声四起,人们在家里的厅堂里立起案来,摆上三祭、水果、绿茶、黄金等供品,烧上三盆香,点上蜡烛,拜“神”,祭祖。这样的牺牲一直持续到第四天。

4.闽南春节开幕。

除夕的钟声在半夜12点敲响,迎来了新年的曙光。在“敬神”的同时,家家户户放鞭炮,开门迎春,俗称“开门”。

5.祝贺闽南春节

早上,男女老少起床洗手,穿上早已准备好的新衣服。早餐一家人吃面条加鸡蛋,鸡蛋去壳,意在除霉迎好运。面条象征着长寿。早饭后,我出去拜访我的邻居和亲戚,微笑着和他们打招呼。初次见面,要互道“恭喜”,俗称“贺正”,也有拜年到元宵节的意思。当客人上门时,应提供糖果、蜜饯,或喝甜茶和咖啡,使客人“甜蜜”,以显示一个甜蜜的开始。

6、闽南春节团拜

所谓“团拜”,即使是村民去村里最大的祠堂拜神,也是早上八九点开始。群体崇拜的起源与村民的生产密切相关。在祠堂祭神时,有一个最重要的仪式叫“杯”。“杯”流行于闽南、台湾一带,又称“博杯”、“折腾”。

7、闽南春节压岁钱

未成年的小三给长辈拜年,长辈给个“红包”当压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