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第一课课件。

1.七年级历史课本第一册第一课祖国古代居民1。中国最早的人类1。中国已知最早的人类是元谋,距今约1.7万年。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会不会制造工具。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1。河姆渡原始农耕1。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种植水稻的国家。

2.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约7000年前),开始以使用磨制石器的原始农耕方式定居下来。河姆渡人住的是干栏房,方便通风防潮;他们还饲养家禽,制作陶器、玉器和乐器。

夏商周的兴衰1。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2.内容:周把的土地、平民和奴隶分给亲戚和英雄,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平时向皇帝纳贡,保卫疆土,战时带兵与皇帝作战。3.作用:开发边远地区,加强统治,使西周成为强国。

4.毁灭:中国人暴动,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辉煌的青铜文明。原始社会末期,中国出现了青铜器。

商朝是中国青铜文化的辉煌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和泗阳方尊。

2.商周同期,中国西南的成都平原上盛行着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雕像和青铜神树引起了中外人士的关注。

第六课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1。春秋争霸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栋迁居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两个时期:春秋和战国。

2.齐桓公任命管仲为宰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拒洋”的号令,逐渐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3.公元前7世纪后期,在楚谨和中国的成蒲战争之后,晋文公成为了中原的霸主。

一百年后,楚庄王成了中原的霸主。二、战国七雄1。战国七雄从东南到西北依次为齐、楚、秦、燕、赵、魏、汉。

事情发生在公元前260年,秦国和赵国的决战是长平之战。长平之战让东方六国无力抵抗秦国。

第7课大变革时代1。著名的都江堰战国时期,李冰为秦修建的都江堰是举世闻名的防洪灌溉工程。成都平原成了“天府之国”。

二、商鞅变法1。时间地点:公元前356年,秦国。2.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制,允许自由买卖。

(2)奖励耕田,多产粮布者,可免徭役;根据兵役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不服兵役的旧贵族特权。(3)建立郡县制,君主直接派官员治理。

3.作用:商鞅变法后,秦国经济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末期最繁荣的封建国家。第八课中国文化的繁荣(1) 1。中国有文字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商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第九课中国文化的繁荣(二)1。孔子生于春秋末期,他的言论在《论语》中有记载。他提出了“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以德治国”,在教育上提出: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老老实实地学习。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们编纂的。2.老子生于春秋末期,其学说在《道德经》中有记载。他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面可以相互转化。

《道德经》是战国时期道家编撰的。墨子,战国人,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支持正义战争。

战国孟子认为春秋时期没有义战,反对一切战争。提倡“仁政”治国,不重视税收,注重保护环境。

韩非生于战国末期,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主张法治。6.孙武生于春秋末期,著有《孙子兵法》。他的军事思想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第十课《秦王扫六合》1。秦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统治1。灭六国时间: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先后灭六国。2.秦朝建立:前221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3.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1)目的:为了加强统治,建立了中央集权这一封建专制制度。(2)最高统治者是皇帝,中央政府有宰相邱和负责行政、军事和监督的帝国顾问。(3)地方实行县制。

(郡县制源于商鞅变法,沿用至今。)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上,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经济上统一了货币(统一使用方形铜币)和度量衡。3.文化上:统一写法(以小篆为国标写法,再推广笔画更简单的隶书)4。思想上:焚书坑儒。

(李四建议)5。军事上:反攻匈奴,北筑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南挖运河,开发南疆。

6.秦统一后,地方实行郡县制。第12课统一的汉朝。文婧统治时期的汉武帝吸取了秦亡的教训,不重视薄税,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提倡节俭。

2.汉武帝统一的具体措施:(1)政治上,汉武帝接受了朱的建议,颁布了“恩旨”,允许诸王将封地分给子孙,建立了较小的诸侯国,削弱了诸侯国的力量;(2)思想上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思想视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从而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统治地位。(3)军事上,对匈奴发动多次大规模反攻,基本解除了匈奴对北方边境诸郡的威胁。

(4)经济上,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第14课匈奴的崛起和汉朝的和平战争。卫青,。

2.中国历史下册七年级各单元知识结构图。七年级下册历史整理。从“皇帝的统治”到“关震的统治”一、隋朝的建立和“皇帝的统治”。隋朝的建立和统一(1):时间-5865438+。

(2)统一:时间——589年,意思——结束分裂局面,统一南北。2.“治帝”的措施(1):改革政治机构,重视人才选拔(废除九品导向制,异业提拔人),大力发展农业,减少赋役,提倡节俭。

(2)影响:形成了国家富强、社会繁荣的局面,史称“人治”。二、贞观1的统治。隋朝灭亡,唐朝建立:618,皇帝杨迪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618年,李渊在长安(唐高祖)称帝,建立了唐朝。2.贞观之治:开创者——唐太宗李世民(年号贞观)(1)措施:①选拔好官,提高行政效率:他任命孙昌戊己、方凌轩、杜如晦、魏徵担任三省六部要职;②轻视对农民的关怀;(3)简法轻刑,修改法律,制定贞观之法;④重视教育,培养人才;⑤实行仁慈与怜悯相结合的政策,改善民族关系,唐太宗被各族领袖尊称为“天可汗”。

(2)结果:贞观时期由于唐太宗开明务实的政策,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国力强盛,史称“贞观之治”。(3)影响:“贞观之治”为唐朝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他的辉煌成就使唐太宗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

第二课唐朝走向鼎盛时期,武则天1。称帝:690年,改国号为周。2.措施:(1)打击唐朝皇室等贵族集团,多方招贤纳士,提拔姚崇、宋敬。

(2)亲自组织编写农业书籍,在全国范围内颁布,指导农业生产。(3)鼓励兴修水利,种桑养蚕。

(4)允许关中等地的失业人口向地广人稀的地方迁移。(五)减免赋税和徭役。

(6)把土地开垦和粮食生产作为考核地方官员的重要依据。3.影响:社会、经济和文化继续发展。

二、开元黄金时代:拓荒者——唐玄宗李隆基1。措施:(1)任用人才,亲自考核县令。(2)发展生产,鼓励开荒,兴修水利,组织财政,清理土地和户籍。

(3)废除武则天时期的严刑峻法。(4)崇尚节俭。

2.结果:唐代经济文化有了新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第三课科举制度的建立和发展1。科举制度的建立和发展:(1)建立:杨迪开设科举部,科举制度正式建立。

(2)发展:到了唐代,科举成为最主要的选官方式。二、科举制度的内容:1。基本特点:按科目考试,择优录取。

2.类别:分为常规划分和系统划分两类。在普通科中,最重要的是进士,其次是明静。

举举是皇帝为选拔“非凡之人”而设立的专门科目。3.程序:州府初试——尚书省试——吏部考试,任用人才。

三、科举制度的影响:科举制度是一种新的选官制度。它的出现表明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已经从推荐考察转变为考试。

通过相对公平公正的考试,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各级政权。这一制度沿用了1300年,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4课唐代的民族关系1。唐朝与吐蕃的关系1。吐蕃简介:生活在青藏高原,是藏族的祖先。2.政权建立:7世纪初,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定都更合逻辑(今* * * * *)。

3.唐与吐蕃的关系:(1)通婚: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金成公主与。(2):823年,唐与范正式结盟,立碑。

二、唐与南诏的关系1。概述:生活在云南洱海,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2.政权的建立:8世纪初,在唐朝的支持下,孟社诏统一了六国诏书,建立了以太和城(今云南大理)为中心的南诏政权。

3.唐朝与南诏的关系: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皮洛格为云南王。三、唐与回纥的关系1。回鹘小结:又称回鹘,是* * *尔族的祖先。

2.唐与回纥的关系:(1)出兵相助:唐太宗助其灭亡东突,安史之乱时助唐军收复长安、洛阳;(2)册封:唐玄宗册封古力裴洛为怀仁可汗。第5课唐代的对外文化交流1。中日关系1。驻唐使馆:(1)宗旨:加强两国关系,学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

(2)代表:空海、阿部中马路(晁衡)和吉备真备。2.鉴真·杜东:贡献:教授佛教理论,传播中国文化,促进日本佛教、医学、建筑和雕塑的发展。

2.中印关系1。天竺概况:古称印度半岛,是佛教发源地。2.玄奘西游记:贡献:掌握佛教理论,翻译佛经,编著《大唐西域记》。

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第六课辽、宋、夏、金的共存一、民族政权的共存国家政权的建立与辽契丹的灭亡916年,卢野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在京。947年,耶律德光改辽。

1125、金灭辽、北宋、汉朝960年,建立北宋,定都东京(开封)1127、金灭西夏西夏北宋1038、元昊建立西夏,定都兴庆(银川)蒙古灭西夏金女真65438。会宁府(黑龙江阿城)定都于1234,蒙古灭金南汉于1127,赵建立南宋定都于临安(今浙江杭州)于1276,元灭南宋及两政权关系于1。辽与北宋的战争与和平。2.西夏与北宋的战争与和平:1044年,双方在边境地区设立贸易市场,交换所需物资,保持了长期的和平关系。

3.南宋与金朝对峙:(1)岳飞抗金(2)晋松和谈:1141年,双方战事基本停止,北方经济逐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