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第一面镜子是谁做的,玻璃是怎么做的?

在古代,黑曜石、金、银、水晶、铜、青铜经过打磨抛光制成镜子[1];公元前3000年,埃及就有了化妆用的铜镜;1世纪,开始出现可以反映人全身的大镜子;中世纪流行的是放在象牙或贵金属盒子里的带梳子的便携式小镜子;12年底到13年初,出现了银背或铁背的玻璃镜;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是制镜中心,生产的镜子以高质量而闻名。

中国在公元前2000年就有了铜镜。但古代常以水为镜,称为盛水的青铜器。汉代改名为镜。汉魏时期,铜镜逐渐流行,出现了全身镜。起初,铜镜较薄,背面有圆形凸缘、装饰图案或铭文,背面中央有一个半圆形按钮,用于放置无柄镜子,形成了独特风格的中国镜。

3000多年前,一艘满载水晶矿物“天然苏打”的欧洲腓尼基商船,在地中海沿岸的贝鲁斯河上航行。由于海水退潮,商船搁浅了,于是船员们陆续登上沙滩。一些船员还扛着大锅和柴火,用几块“天然苏打”作为大锅的支撑,在沙滩上做饭。

船员吃完后,潮水开始上涨。他们正要收拾东西上船继续航行,突然有人喊道:“大家快来看,锅底的沙子上有一些晶莹剔透的东西!”"

船员们把这些闪闪发光的东西拿到船上仔细研究。他们发现一些石英砂和融化的天然苏打粘在这些闪闪发光的东西上。原来这些亮晶晶的东西是他们做饭时用来做锅支架的天然苏打。在火焰的作用下,它们与沙滩上的石英砂发生化学反应,这就是最早的玻璃。后来,腓尼基人把石英砂和天然苏打混合在一起,然后用特殊的炉子熔化,制成玻璃球,这使腓尼基人发了大财。——————————这是最早的玻璃。

玻璃制造技术————————主要包括:①原料预处理。散装原料(石英砂、纯碱、石灰石、长石等。)粉碎,干燥湿原料,去除含铁原料,保证玻璃质量。(2)批量准备。(3)融化。玻璃配合料在池窑或坩埚窑中进行高温(1550~1600℃)加热,形成均匀、无气泡、符合成型要求的液态玻璃。④成型。液态玻璃被加工成所需形状的产品,如平板和各种器皿。⑤热处理。通过退火、淬火等工艺,消除或产生玻璃的内应力、分相或析晶,改变玻璃的结构状态。

有钢化玻璃、磨砂玻璃、喷砂玻璃、压花玻璃、夹层玻璃、中空玻璃、夹层玻璃、防弹玻璃等等。

-但是玻璃的主要原料是SiO2,也就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就是沙子)。不同的玻璃由一定比例的二氧化硅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