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留学回国潮
与回国潮相对应的,是国内依然存在的“留学热”。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为54.45万人,比2012年增加14.49万人,增幅为36.26%。从学历层次看,2016年,70%的中国留学人员攻读本科及以上学历(本科30.56%,研究生35.55438+0%)。这意味着,我国高中及以下学历的青年学生已经达到30%。
一个国家的人才,无论是出国留学还是回国工作,都是正常的国际人才流动。“回国潮”和“留学热”之所以引起国内舆论的关注,是因为之前留学和回国的比例存在很大的不平衡,2012年留学和回国的比例为1.46:1。近年来,在留学回国人数(比例)大幅增长的同时,中国留学热并未降温,留学低龄化趋势更加明显。如何看待“回国”与“留学”并存,不仅影响部分家庭的教育选择,也是我国教育进一步改革发展需要直面的问题。
首先,“回国潮”与国内就业吸引力增加密切相关,但也与出国留学人数增加和结构变化有关。10年前,中国的留学主要集中在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尤其是研究生教育。所以大部分留学生学成后都选择留在国外,而且因为数量少,国外也能接受他们的工作。现在随着留学人数的快速增长,留学人员的素质也是参差不齐,有的甚至是“垃圾留学”,海归人数大增,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就需要进一步分析海归中有多少顶尖人才回国了。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曾指出:“我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居世界首位,理工科平均留用率达到87%。”也就是说,在大规模的回国浪潮中,精英人才其实只占一小部分。如果分析精英人才的回流,留学回国的比例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提升。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出现“留学”高烧的同时,却出现了“回国”的浪潮——顶尖人才出国的原因不变(甚至更强),而其他留学生却希望有多元化的适合自己的教育选择。有经济条件的家长并不是特别在意孩子以后的就业,而是希望孩子有更好更完整的教育体验。
其次,要从“回国潮”中找到缓解“留学热”的药方,这就要求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近年来,中国留学回国人员的比例大大增加,这有很多原因。陈部长从教育部的角度介绍了为留学回国人员创造的环境。这些措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重视人才,为人才在中国创业发展提供人性化服务。这其实是以前我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软肋”,官本位思想严重,人才很难人尽其才。
选择留学的一方面是想体验国外的教育,另一方面也有相当比例的人是因为对国内的升学考试制度和大学教育质量不满而选择出国。近年来,高中及高中以下留学大行其道,主要是对国内高考制度和大学教育质量的不满。因此,教育部门有必要站在家长和学生的角度思考如何改革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和评价体系,让受教育者在众多教育选择中选择国内教育。归根结底,无论是读书、就业还是创业,未来都将面临全球竞争和自由选择。只有尊重市场竞争规律,提高竞争力,才能赢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