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多数人的努力都不能成功?藤尾教授和金庸给出了相同的答案。
最近有幸近距离看了一位美国华人常春藤名校终身教授的事迹,很有启发。不过,从这位教授的事迹中获得的感悟,和金庸笔下的人物得到的启发颇为相似。所以道理总是一样的,只是需要一些经验和思维基础才能明白。
这位藤校教授出生在中国中部的一个小地方,在家里得不到足够的帮助,属于靠自己的努力成就今天一切的人物。比起美国那些出生条件优越,父母中产的人,他们自然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成为社会精英。
41岁成为常青藤大学终身教授,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自然》杂志发表高水平文章,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
非科学人士可能不知道《自然》的发表水平。我只想说,中国有些院士可以在《自然》上发帖,但不是每个院士都有。就算是院士,能在《自然》上发帖也是很骄傲的。
所以他的成就,在中国人中,是相当不容易的。
听了人们对他事迹的评价后,他投身于科学研究,终于获得了名声和优越的生活。言下之意,一个人努力了,生活自然会回报他。而这样的人才是引领世界发展的人,和普通人有天壤之别。
但是我不太同意这个观点。生而为人,一个鼻子两个眼睛,基因差异不算太大。每天也是24小时。他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
说到努力,我们国家努力的人真的太多了。有很多人在一线城市见过凌晨四点的某某。凌晨一点钟堵车是很平常的事。说到农民和农民工,种地的艰辛真的无以言表。外卖小哥起早贪黑。你能说他不努力吗?
为什么有的人的付出有回报,有的人的付出没有回报?
有人肯定会说,这是因为这个学者读书好,科研水平高,所以读书很重要。但是现在中国的博士(包括海归)排队上高校,很难找到工作。他们往往混得比自己的本科生还惨,甚至比一个没文化的小商人还惨。读书真的那么有用吗?
2.
在金庸的《八龙》中,有一个叫沈雪的医生,他医术高明,能化腐朽为神奇,赢得了武林中侠客们的尊敬。正是他以个人名义发放英雄帖,聚集武林无数英雄,揭露往事,使乔峰成为中原武林公敌。
这个薛大夫自视甚高,自以为医术高明,什么都会学得很好,所以每次待人接物都要向对方请教他的武功名堂。经过多年的积累,他认为自己也是武术高手。真正的武林高手,都知道自己总有一天会向他要东西,所以从来不和他争,只会奉承他。
所以他没有检验现实的能力,还挺以自己的功夫为傲。直到试图冲破众人的围攻,才在他面前展示了自己的武功,薛神医才知道自己远远落在了后面。
在同一部小说中,慕容复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标题。在小说中,金庸最终没让慕容复和乔峰(冯晓饰)打起来。而慕容复的父亲慕容博武功水平肯定比慕容复强,但大家总认为冯晓父子武功更高。
慕容家为了显示自己的武功,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所以杀人总是使用对手的成名武功。只是,他这种方式,想要对付普通的武林客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要对付冯晓父子,却是不可能的。
慕容博虽然精研武功,博采众家之长,但冯晓只擅长丐帮功夫,到头来却一点也不逊色。俗话说:“一招鲜,吃遍天。”不管你有多花花绿绿,都可以用最简单最基础的武功来应对。
《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也是如此。人生很蠢,但努力认真练几招,到了境界,就天下无敌了。
慕容家总喜欢贪,似乎越丰越强。学习别人的长处是好的,但是人的时间是有限的。把有限的精力花在无限的爱好上,只能冲淡每一份成就。
慕容博,一个虚构的人物,天生就有过人的天赋和过人的资质。他出生在一个武术世家,接受了最好的教育。自然,他能有所成就。而我们这些普通人,智商不高,没有过人的天赋,家庭背景不够,父母又不是常春藤名校毕业,无法给我们足够的人脉和正确的引导。如何学习慕容博?
3.
又是一年高考录取季。
参加过高考的人都知道,高校录取的时候,分数是有排名的。每个人的分数在一个城市都有排名位置。有时候只有0.5-1分,排名可能几十万。
现在是一个流行跨界,流行斜杠人生的时代。但是,真正靠斜线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其实是极少数。媒体热衷的往往是现实中特别难以实现的事情。
人类的时间是有限的,一天24小时。时间对于有追求的人来说是最重要的,也是相对公平的事情。
富士通教授的成就在于他的单一和深刻。在同一个领域,他可能花的时间和精力和别人一样多,但他专注于一个地方。所以他可能比别人多0.5-1分,成为行业的领头羊。
在体育比赛中,想要提高到世界级水平是极其困难的。比如短跑,不知道要把成绩提高零点几秒有多难,这涉及到身体很多肌肉的协调性和爆发力,以及生理极限。
沈雪的武术并不好,因为他根本不学一种武术,他的专长是医学。他在这方面一定特别有天赋,而且他花了很多精力去成就一些事情。他在一个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即使有当时最好的大师做他的老师,也不可能是真正的大师。
至于慕容博,虽然他无所不能,但他从未听说过比冯晓父子更高的功夫。好在他只痴迷武功,不今日学琴,明日学诗,后天学医。
历史和现实中有很多全才,但总的来说,他的一句台词一定是出类拔萃的,所以他的思想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具备了哲学的思维能力,所以他也可以向别人学习。
比如宋代的学者、科学家沈括,很厉害,但是他有李白那么有名吗?美国的富兰克林,虽然他是通过放风筝发现了电,但他最大的成就是政治家,所以被更多的人知道。
当然,也不排除有人跨界大有作为,比如马,但这需要对的环境,对的时间的配合,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正所谓“成功不可复制”。这句话的正确解读是,即使今天最顶尖的成功人士以他现在的配置白手起家创业,也很有可能无法复制他当年的成功。
4.
我曾经在知乎上回答过一个问题:真的存在或者曾经存在愿意为科学和探索奉献一生的科学家吗?
我觉得题主会问这样的问题,可能他太年轻了。
真正到了科学家的层次,他们的探索永远不可能是牺牲。因为如果他们是通过艰苦的努力和牺牲来成就事业的,他们不可能走得那么远。
有人研究过古埃及的金字塔,它们建造得非常漂亮。奴隶会被迫建造它们吗?历史学家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一个人被强行压制,不可能产生精妙的结果,也不可能发挥出他最大的潜力。
爱迪生说:“我一生中从未工作过一天。我每天都休息。”意思是他所有的发明都是他的兴趣所在,他每天都快乐的研究着。
大家都知道爱迪生发现了钨丝,发明了灯泡,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当时的研究和实验已经能够把灯泡的使用寿命延长到非常长的时间。但是制造商并不高兴。一个灯泡用了这么久,大家都不换。怎么才能赚钱?从而降低了灯泡使用寿命。
可见爱迪生只是为了兴趣和追求而实验和工作。
文章开头提到,在他这个阶段,他想的都是如何改变世界,兴趣和精神追求是第一位的。房价之类的东西,国计民生之类的,他不是很清楚,一是因为没时间,二是因为没兴趣。
而我这个门外汉,可能一辈子都比房价值钱,怎么可能不关注?
所以深度、专一、兴趣决定了努力的方向,这是成功最重要的条件之一。
其次,想要努力,就要有条件。换句话说,方向要对,环境和基础设施要足够好。
比如这位富士通大学的教授,本科毕业于中国排名前十的大学,然后去了美国一所非常好的大学读博士,然后做了博士后。他的导师是一位美国院士。
慕容博,祖上是南北朝燕国皇族,家庭条件很好,手指头从来不沾泉水,根本不用操心世俗之事。他还收集了一堆武侠经典,所以他的条件也是他登上武侠巅峰的基础。虽然这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但金庸小说之所以好,是因为他小说中的人物是有血有肉的,而不是虚幻被动的。
比如做科研的人都知道,一个人再怎么努力,也很难有所成就,因为这需要实验室资质的实力作为支撑。
而普通人更需要支持,比如学历,比如专业,比如工作环境,比如社会环境,等等。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事迹。一个家庭主妇每天都在努力的照顾丈夫、孩子和婆家,每天都在努力的做好每一件事,取悦每一个人。但最后她年纪大了,没有婚姻竞争力了,老公把她赶出来了。
为什么?是因为她工作方向不对,还是因为她所处的环境,她无法努力提高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她每天再努力,也不会每天都有收获,不会出类拔萃,不会引领时代,不会得到社会上人们的真心尊重。
同理,在公司工作的人也是如此。太多时间浪费在程序和流程上,太多时间花在人际关系上,根本没有机会看到国际顶尖的技术。如何改善?如何利用每一分钟?
为什么富士通教授比我们强那么多?好像他是个仙女,而我们是凡人。这是因为我们每天的时间利用率可能只有10%甚至更少,但可以用到90%甚至更多。这些年来,差距可不大!
所以,除了专注的研究,成功的第二个原因是找到一个可以利用所有能量的环境。
当然,这种环境不好找,需要你在各个层面下功夫。大学生似乎无处不在,只占中国人口的4%。医生的比例是多少?海外名医有多稀有?
在公司工作其实也是一样的。好公司对人最大的好处在于锻炼。单位差,没有目标,或者被迫专注于与目标无关的事情。长此以往,才是我们普通人越来越普通的根源。
我一直认为人生最宝贵的是时间。健康也很重要,但是健康可以导致更长的寿命,更有效的利用时间(不要到处生病受伤,做不了正经事),所以健康也是为了享受更多的时间。
成功的关键,除了努力,就是把你的努力投入到正确的事情上。人生几何,宝贵的时间,善用时间,是成功最关键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