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光伏历史

1958,中国研制出第一块硅单晶。

从1968到1969年底,半导体所承担了“实践卫星1”硅太阳电池板的研制生产任务。研究人员在研究中发现,P+/N硅单片太阳能电池在太空运行时会遇到电子辐射,导致电池衰变,使电池无法在太空长期运行。

1969年,半导体所停止了硅太阳能电池的研发。随后,天津院18所为东方红二号、东方红三号、东方红四号系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研制生产了太阳帆板。

1975年,先后在宁波和开封建立了太阳能电池厂。电池制造工艺模仿了早期生产太空电池的工艺,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开始从太空落到地面。

1998期间,中国市政府开始关注太阳能发电,计划建设首个3MW多晶硅电池及应用系统示范项目。这个消息让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现任董事长苗连生看到了一丝曙光。但当时太阳能产业发展前景尚不明朗,加上政策限制,很多人对这个新能源项目望而却步。随着合作方的退出,苗连生毅然逆势而上,获得了这个项目的批准,成为中国太阳能行业的第一个“吃螃蟹者”。

2001年,无锡尚德成功建立10MW太阳能电池生产线。2002年9月,尚德第一条10MWp太阳能电池生产线正式投产,产能相当于前四年全国太阳能电池产量的总和,将中国与国际光伏产业的差距缩短了15。

2003年至2005年,在欧洲市场特别是德国市场的带动下,尚德和保定英利不断扩大生产,其他多家企业相继建立太阳能电池生产线,使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快速增长。

2004年,中国有色设计院和洛阳单晶硅厂自主研发了12对节能型多晶硅还原炉。在此基础上,2005年,中国第一个300吨多晶硅生产项目建成投产,由此拉开了中国多晶硅大发展的序幕。

2007年,中国成为生产太阳能电池最多的国家,产量从2006年的400MW跃升至1088MW。

2008年,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达到2600兆瓦。

2009年,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达到4000兆瓦。

2006年,世界太阳能电池年产量为2500MW。

2007年,世界太阳能电池年产量为4450MW。

2008年,世界太阳能电池年产量为7900MW。

2009年世界太阳能电池年产量为10700MW。

2013年3月,无锡中院发布公告称,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不能偿还到期债务,依法裁定破产重整。

2015前三季度,我国光伏制造业总产值已超过2000亿元。其中,多晶硅产量约654.38+0.05万吨,同比增长20%;硅片产量约68亿片,同比增长10%以上。电池单体产量约28GW,同比增长10%以上。组件产量约31GW,同比增长26.4%。光伏企业盈利能力明显提升,产业链各环节大幅增长。2015前三季度,我国光伏产品进出口、下游电站建设、企业盈利等领域均向好。其中,硅片、电池、组件等主要光伏产品出口额达6543.8+00亿美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约10.5GW,同比增长177%,其中地面电站约6.5GW,目前我国光伏企业自主研发实力普遍不强,主要半导体原材料和设备依赖进口。技术瓶颈已经严重制约了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

在整个光伏产业链中,封装环节的技术和资金门槛最低,导致我国短时间内涌现出170多家封装企业,总封装产能不低于200万千瓦。但由于原材料价格暴涨,包装产能过剩,这些企业基本利润微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相对而言,无锡尚德、南京中电光伏等处于产业链上游、技术先进的太阳能电池厂商日子要好过得多。他们生产的第一代晶体太阳能电池大多性能稳定,是市场主流产品。

然而,在世界范围内,太阳能电池产品正从第一代向第二代过渡。第二代产品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用硅材料的量要少得多,成本也比晶体太阳能电池低。据专家称,未来薄膜太阳能电池将与晶体太阳能电池展开激烈竞争。

中科院电工所研究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孔鲤认为,晶体太阳能电池和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后续研发,中国与国外差距较大,至少落后10年。

光伏技术的世界纪录保持者基本都是外国公司。如日本京瓷推出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为18.5%;日本三洋用晶体硅衬底和非晶硅薄膜制作混合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2%。美国联合太阳能公司的基于微米级不锈钢条的柔性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与其他公司的玻璃硬衬底太阳能电池相比,具有重量轻、柔性好的优点。

世界光伏技术不断突破,产业成本持续下降。《中国光伏发展报告2007》称,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光伏发电的成本有望与常规电力竞争,成为2030年后的主流能源利用形式。

9月在北京举行的2007年世界太阳能大会暨展览会上,国际太阳能学会副主席、日本京瓷公司顾问荣南汤川介绍,日本计划在2065年、438+00年、2020年、2030年将光伏发电成本分别降至相当于每千瓦时1.5元、0.93元和0.47元的水平。据国际能源署预测,2020年世界光伏发电量将占总发电量的2%,2040年将占20%-28%。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如果能突破政策和技术瓶颈,未来无限。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崔荣强认为,当前国家应加强政策引导,推动行业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首先,制定旨在培育光伏应用市场、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从法律上规定和细化可再生电力的采购比例和重点用途。

第二,鼓励公民上网。借鉴国外经验,逐步启动和实施真正的光伏屋顶计划,确立光伏发电在国家电力能源结构中的地位。

第三,建立专项扶持基金,落实财政、税收等环节的减免税政策。比如目前从国内电费中划出专项资金补贴光伏产业;贫困地区发展光伏发电,政府部分补贴,企业部分支持,按成本价支持。

第四,借鉴发达国家普通建筑必须有光伏产品的经验,实行发达地区公共设施和政府建筑必须使用太阳能的硬性政策。

第五,扶持上游高纯硅原料产业,降低光伏电池成本,进而加快光伏并网电站的降本和应用推广。全国1200多所高职院校中,实际开设光伏发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不超过30所。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新能源教学委员会主任戴教授表示,由于我国缺乏专门的高技能人才,一般需要招收电子、化工等专业的毕业生,根据需要进行再培训。光伏行业大多需要复合型技能人才,巨大的缺口需要高职毕业生来填补。

某知名太阳能企业负责人也表示:光伏行业正在蓬勃发展,太阳能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但专业对口的太少,每年缺口在20万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