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一个榜样的光辉历史,如何成为他。

榜样作为思想道德信息的载体和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为我们的教育提供了高效的教育方法。顾名思义,他们用他人高尚的情操、模范的行为和杰出的事迹影响着受教育者。

那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将如何做好学生的榜样教育呢?

首先,做一个有魅力的老师,树立一个好榜样

学为人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老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影响深远。

作为一个老师,你如何去演绎学生心目中的每一个积极的角色,这对我们老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做学生心中有魅力的老师,吸引学生注意力,传播师德魅力,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子曰:“其身正,行其所命;他的身体不对,虽然他不服从。”正因如此,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必须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为学生做好榜样。

首先,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用爱的力量教育他们。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任何学生都有自己的才华、志向和个性。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信任和尊重,这就需要老师用极大的热情和家长的胸怀去关爱学生,用高尚的道德情怀去浇灌学生的心灵。

教师要经常深入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建立最亲密的师生关系。

要多了解学生的成绩和优点,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激发他们的上进热情。

其次,教师要重视人格的震慑力,培养高尚的职业人格。

老师不仅要告诉学生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社会,还要给他们看。

教师本身就是活的教材。

美德的作用是巨大的。

但这个伟大的作用是建立在教师的天赋之上的,没有天赋的美德是苍白无力的。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还要重视和加强自己的智力修养,全方位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只有德才兼备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

因此,教师要深刻认识自身职业的重要性,热爱本职工作,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改革教育思想,创新教育观念,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以高超的知识赢得学生。

第三,要注意在业务上不断提升自己。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和比较,找出思路和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高自己。

进入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角色,从教材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课堂学习时间和空间。课堂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即使听得津津有味也不会全部记住。

引导学生更多地参与学习、体验学习、探究学习,通过师生互动、交流、讨论,体验探究和能力培养的过程。

只有具备良好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从自身的潜移默化中直接影响和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和精神境界;当今社会,作为人民教师,更需要树立崇高的精神目标,拥有纯洁高尚的精神境界。这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树立了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也对整个社会的精神道德起到了引导和示范作用。同时也能真正熏陶和影响成长中的青少年,让他们在这个转型中的复杂社会中保持一片纯净的精神圣地,成长为真正具有良好品质和高尚精神境界的人,让民族和人类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二,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范例

榜样示范也是最民主的思想教育方式,所以没有强化,通过典型形象和示范行为来影响、带动和吸引学生,所以最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仅会为学生自身树立好榜样,还会选择其他榜样辅助教学,如伟人榜样、学生中的好榜样等。

过去的榜样教育习惯于树立一个有着神圣光环的英雄形象,却忽略了大多数人达不到的特质。

这种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尚形象很难说服他们。

因此,除了要发扬我们的优良传统,继承以往德育的成功经验外,还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愿意接受的,应具备以下特点。

1,正面榜样。

我们培养的是未来社会的接班人,选出的榜样必须具有大众认可的正向激励功能,充满正能量,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榜样的模范行为,接受榜样精神的感染、熏陶和激励。

但由于学生知识的局限,往往分不清一些意志的好坏。

如果你把“鲁莽”误认为“勇气”,把“固执”误认为“坚强”。

所以老师要给他们讲一些英雄事迹,用身边同学的好榜样去影响他们,激励他们,引导他们,促进他们的意志品质在正确的轨道上健康发展,发挥榜样的积极性。

2.榜样的效用。

形象越完美,越能激发灵感。

无畏的形象虽然高高在上,但让人感觉很遥远,无法感受,更难以接受影响,可学性不强。

这与维果茨基在《社会建构论》中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是一致的。教育措施只有作用于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榜样的行为应该是学生通过努力达到的,而不是一味追求令人望而生畏的“高、大、全”的模式。

选择学生树立榜样是我国学校德育的主要方法之一。这个例子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利用这一特点,为学生树立榜样可以提高学生对德育方法的可接受性,增强学校德育的效果。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实事求是地宣传,选择对学生有现实意义的先进典型,营造学习先进光荣的氛围,激发学生对先进典型的敬仰之情。

我们班有一个叫王帅的男孩。他不怕每天又脏又累。他默默无闻地打扫教室的每个角落。

一个冬天的早晨,我来到教室,看见他瘦弱的身影在窗前移动,脚边放着一盆脏水。

我赶紧走过去,拉着他的小手说:“太冷了,孩子,让老师来吧!””这时,所有的学生都围过来做这件事。

我赶紧举起杨的小手说:“同学,他不值得我们学习吗?”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教室里爆发出掌声。

此后,学生们自发带来抹布,自觉打扫教室,教室变得更加干净整洁。

3.对榜样的认知。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更习惯于以自己的喜好和知识背景去认识和理解新事物,所以学生不一定会喜欢脱离自己生活背景的人和事。

这并不是否认他们的高尚品质。

但既然是榜样教育,就应该有很强的可学性和模仿性。

对于学生来说,与其让他们体验革命时期军人的悲壮和领袖的风范,不如宣传一下朝夕相处的模范生,社会上涌现的成功企业家,甚至网络电视关注的普通人。

他们也许并不完美,但却让人感觉更加真实和亲切,能够唤起* * *,也容易让榜样的力量得到更好的发挥。

比如,对那些容易盲从、行动容易、老是违纪的学生,要以身作则,组织实践活动,启发他们的自觉性,培养他们对社会、集体、劳动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三,利用榜样情境教育,学习榜样

当榜样行为与个人感受相互作用时,就会产生意义记忆,对以后的行为起到指导作用。

现代心理学对记忆的研究表明,将演示活动转化为简洁的言语代码或意象代码的人,能够更好地保持记忆。

如果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教学方式,如互动主题班会、不同意见讨论、不同意见辩论甚至模拟小品等,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榜样的事迹,谈谈自己对榜样的了解,榜样的哪些方面值得自己学习等。,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感受达到体验、肯定和记忆榜样形象的效果,促进榜样的行为以言语符号的形式储存在观察者的头脑中。

榜样情境教育的另一个好处是体现了榜样的多样性。

因为学生不是单独模仿一个榜样的言行,他们对偶像的记忆是有创造性的,他们心目中的英雄形象是经过加工的许多思想和行动的融合。

在情境学习和讨论的氛围中,他们不仅可以认识更多其他同学心目中的榜样,还可以在榜样的指导下进行交流和模拟动作,这无疑会促进记忆的深刻性。

榜样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可模仿的形象模型和行为模式,可以使学生在模仿自己所崇拜和喜爱的人的思想和行为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提高认识,激发内心的进步热情,强化自我锻炼和成长的自觉行为。

综上所述,榜样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每个时代的背景不同,出现了不同方式和特点的榜样,对我国的思想道德教育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

教师应该有效合理地利用这些形象来教育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