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电脑围棋的博弈有哪些?

1991 8月,人工智能12研讨会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在这次会议上,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较量:“深度思考”,由美国IBM公司开发的计算机象棋世界冠军与澳大利亚象棋大师、全国冠军达里尔·约翰逊(Darryl Johnson)对弈。这是一场计算机与人脑的较量。

约翰逊和Deep Thinking是老对手。1989,65438+2月,约翰逊在悉尼科技大学首次直面“深度思考”。约翰逊用一套非常规的“模糊战术”打败了对手,维护了人类的尊严。

计算机象棋世界冠军“深度思考”不甘失败。它很努力,很努力。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它仔细研究了约翰逊的棋艺,棋艺大有长进。1991决赛前,来自IBM的人工智能专家Randy Mo Like博士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他在会上介绍,经过一年半的研究和改进,对棋局的“深度思考”和分析能力,即数据处理能力,比0年前的65438+提高了10倍,已经具备了65438+。自1.5年以来,深度思考打败了许多世界著名的国际象棋大师,包括英国的托尼·迈尔斯、美国的罗伯特·伯恩斯和丹麦的本特·拉尔森。

1991 8月28日下午4点,悉尼达令港会议中心主会场,Deep Thinking再次与Johnson展开较量。巨型电视屏幕显示着不断变化的棋局,在场的科学家们屏住呼吸,盯着“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的较量。突然,你儿子的第一次“思考”抓住了约翰逊的败局,迫使约翰逊跪拜,“思考”赢了第一盘。

第二盘开始,约翰逊又故技重施,采用了类似于1989首战时的那种“模糊战术”,让“深度思考”抓不住主攻目标,失去了主意。不到20回合的战斗,漏洞一次次出现。约翰逊抓住战机,进行全方位攻击。他仅仅“深思”了35步就被打败了。结果双方战成1: 1。我国也有人机围棋比赛。在比赛中,很多三段围棋手都是被电脑打败的,但是电脑经常被水平不高的业余棋手打败。例如,著名的相声演员姜昆打败了计算机,因为姜昆使用了类似于约翰逊的“模糊战术”,而计算机非常不适合。

卡斯帕罗夫于1963年出生于阿塞拜疆和前苏联的波多尔斯基。赛前,卡斯帕罗夫踌躇满志,发誓要为人类优于机器的尊严而战。他之所以如此深信不疑,不仅仅是因为他在一年前击败了“深蓝”,更重要的是他在棋坛有着辉煌的历史和骄人的战绩。出生在普通家庭的孩子,从小就表现出一种异于常人的天赋,那就是对象棋的执念和天赋。他的成长应该归功于前苏联政府的政策。这个有特殊天赋的神童立刻受到了当地政府的保护,开始接受特殊训练。

1976年,13岁的卡斯帕罗夫在众多棋手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全苏少年象棋比赛冠军。卡斯帕罗夫的名字开始在国际象棋界响起。在颁奖仪式上,前苏联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米哈伊尔·波特·维尼克(Mikhail Porter Wienicke)摸着卡斯帕罗夫的小脑袋,对在场的所有国际象棋专家和记者说:“我敢以我的人格和荣誉担保,国际象棋的命运取决于这个孩子。我和这里的高手五年内都不是他的对手!”波特·维尼克(Porter Wienicke)的话被记者如实报道后,许多国际象棋大师都半信半疑,而更多的国际象棋大师则对他的话嗤之以鼻。一位前苏联世界象棋冠军说:“波特·维尼克在凌晨说疯话。一个毛孩子怎么会有穿越天空的能力!”

1979年,仿佛为了证明波特·维尼克的话,16岁的卡斯帕罗夫一举击败10多位超级象棋大师,获得南斯拉夫象棋邀请赛冠军。在被击败的大师中,有一位曾经骂人的前苏联国际象棋冠军。从此,卡斯帕罗夫在国际象棋界的地位达到了顶峰。1980年,17岁成为国际象棋特级大师。1984期间,与第一盘棋获胜的传奇人物卡尔波夫进行了四次冠军争夺战。除了第一次还没结束就意外停赛,其他三场战斗都是赢了。就连卡尔波夫也不得不佩服他。1993年,卡斯帕罗夫击败英国特级大师肖特;1995击败挑战他的印度特级大师阿南德,第二次卫冕成功。卡斯帕罗夫是世界公认的当代和国际象棋史上最伟大的棋手。

“深蓝”是IBM生产的世界上第一台超级象棋计算机。你可以计算出每秒2亿次移动。在这场比赛中,每一步棋的平均计算时间为3分钟,也就是说,它每一步棋都要思考360亿个棋位。这对于处理人来说绰绰有余,如果不是所有的逻辑可能性。相比之下,超一流高手可以考虑每秒三招,那么如果他认为每招10分钟,那么他只是计算180个位置。如此悬殊,人的失败是注定的。从外观上看,“深蓝”是一个庞然大物,1.270kg的惊人重量。从IBM中心搬到比赛场地打拳击,用了四箱265,438+0.3 m。

卡斯帕罗夫和“深蓝”各有利弊。卡斯帕罗夫每秒思考三步,“深蓝”思考两亿步;卡斯帕罗夫棋艺深厚,计算能力有限,“深蓝”计算能力惊人,棋艺有限;卡斯帕罗夫有丰富的情感、经验和直觉,而《深蓝》没有情感、经验和真情;卡斯帕罗夫由多科伊恩执教,凭着他的激情征战国际象棋界。深蓝是由五名IBM科学家和一名国际象棋大师设计的。卡斯帕罗夫可以在自己的成败中积累经验,随时调整战术。深蓝没有“学习系统”,不具备向对手学习的智能。卡斯帕罗夫认为人性的脆弱是难以克服的:疲劳、厌倦、缺席等。可能会影响游戏的表现,而“深蓝”永远不会忘记,不知道,不受任何干扰;卡斯帕罗夫的智力非同寻常。"他写了三本书,会说多种语言,经常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深蓝”能快速解决象棋问题,但仍缺乏“智能”;卡斯帕罗夫随时调整战术,“深蓝”游戏模式的任何调整都必须有人操纵;卡西亚罗夫能够评价对手的优缺点,并从他的弱点中获益。”深蓝”不知道对手的优缺点,总是以同样的方式应对;卡斯帕罗夫通过有限的思考来决定步骤。深蓝每秒思考两亿步,从不懈怠。

卡斯帕罗夫和“深蓝”打了六盘。前两盘双方各赢一盘,后面三局都是平局。“深蓝”最终拿下最后一盘,从而以35: 25的总比分胜出。尤其是上一局,卡斯帕罗夫在这一局只走了19步就放弃了抵抗,比赛只用了一个多小时。

可见,能打败如此伟大棋手的电脑,当然不一般。

世纪末,在全世界引起不小震动的人机大战落下帷幕。有人说,卡斯帕罗夫作为人类最伟大的棋手,在国际象棋界独树一帜,却被一台没有生命的电脑打败,以至于预言人类终有一天会被自己的工具打败。但这一切都只是表面现象。我们应该看到“深蓝”背后有几个计算机科学家和国际象棋大师,他们用计算机打败了卡斯帕罗夫。他们都不会这么做。人机大战最终的赢家是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