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劝业场商场历史

劝业场是天津商业的象征性代表,位于和平路和滨江路的交界处。成立于1928。当时劝业场被誉为城中之城,城中之城。可以说,天津近代格局的繁荣是从劝业场开始的。说到劝导,还得从一个人和一个牌匾说起。这个人就是高兴桥的创始人——劝业场。高兴桥1881随爷爷来到天津,从小随父亲在天津做铁匠,后来在老城区上了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和哥哥一起在铁路上做过司炉,在煤矿上做过秤。由于高兴桥聪明伶俐,在煤矿学习期间学会了德语。他受到德国主管汉纳根的重视,被调到出纳室。后来,由于工作出色,高兴桥被提拔为煤矿销售经销处经理。从此,高兴桥逐渐成为一名煤炭买办,并与汉纳根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18,二战德国战败,煤矿主管汉纳根回到德国,于是把在中国的产业全部给了高行桥,高行桥代理了德华银行、“柴郡饭店”等很多德国商人在中国的产业。以此为契机,他积极投资房地产,先后兴建了“交通饭店”和“威尔逊大厦”,随后与他人合伙创办了大型商场“劝业场”,成为当时靠洋人发家的买办的典型代表。

“天津劝业场”的牌匾是著名书法家华世奎题写的。当时,“劝业场”的老板高行桥找到华世奎,让他写,价格是每字100元,也就是五个字500元。这个价格,当时可以买250袋高档面粉。当时还没有今天放大缩小字的技术,所以牌匾需要有多大就有多大。那时,华世奎先生把三张方桌放在一起,然后把纸放在上面,一次就完成了。华世奎先生一生中只有两次大字报。除了北京的“和平门”,就是天津的“劝业场”。

“劝业场”建在当时天津的法租界,当局提议称之为“法国商场”。经济头脑很好的高行桥觉得,加上“法”字,会让百姓望而却步,不利于生意。于是他采纳了合作社股东庆庆载真亲王的建议,将其命名为“劝导场”。当时,宰贞先生解释了“劝诫”一词的由来。光绪三十一年(即1905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了“劝学馆”,是一个展示和销售商品的“百货商店”。而咨询场是本次展览所存商品的附属。在那个内忧外患的年代,“劝实业”寄托了实业兴旺的希望。所以在创业之初,其经营宗旨就是以“说服市场”为前缀,写下四条警示。即:劝吾国富强,勤政经商,发展商业,增加市场。作为业务指导,为了发展。这就是“鼓励场”这个词的由来。“天津劝业场”由法国工程师缪勒设计,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立体五层,角落七层。

开业之初,一直到解放,一至三楼分别租给各种店铺和摊位。其主要业务是日用品、布帛绸缎、各种器皿、钟表、珠宝、文房四宝、旧书古玩等。最有趣的是,它不仅是一个购物中心,还是一个大型娱乐场所。当时商场里有“八天”,分别是天宫影院、天华景剧场、天乐剧场、天盛剧场、大观园、天威会所、天禄茶楼、楼顶。当时,天华景剧场经常上演京剧名家的表演,日夜爆满。这种商场在当时的华北是绝无仅有的。当时天华经剧场由高行桥的儿子高伯海经营,赚的钱都在“劝业场”这边,建起了“渤海楼”,空前繁荣。

“劝业场”于1928 65438+2月12正式开业。当时,有300多家商店出售商品。开幕当天,火爆场面空前,大家从中外官员到普通百姓。据老一代天津人说,除了抗战胜利和天津解放,天津最热闹的时候就是“劝业场”开业了!1931到1939是劝业场的鼎盛时期,但这种繁荣只持续了不到十年。侵华日军发动侵华战争,华北大部分沦陷。天津失陷后,由于战乱、物价飞涨、经济萧条,民众购买力急剧下降,使得商场内人员稀少,商场内许多店铺因赚少赔多纷纷撤走。

这种情况直到解放后才有所改变。在公私合营的情况下,政府出资对劝业场进行了改造,并将其与邻近的天津商场合并,使劝业场重新焕发了生机。1991年,体验辅导中心再次扩建,总面积5万平方米,营业面积3.43万平方米。成为天津最大的集购物、娱乐、休闲、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高品位新型商业建筑,以其独具特色、诚信服务成为天津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