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皇帝死因之谜?
核心提示
100年前,慈禧太后去世前不到20个小时,与其政治格格不入的光绪皇帝神秘“驾崩”。这只是巧合吗?于是,光绪皇帝被谋杀的怀疑在国人中不胫而走,但这种怀疑却因缺乏证据而成为清史一大疑案。
80年代以后,清史专家逐渐否定谋杀说,认为是自然死亡。
11.2,2008年,在北京京西宾馆,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召开“清光绪皇帝死因研究报告会”。会上透露,来自电视、原子能、法医等行业的13名专家运用刑侦思维模式破案,历时5年。他们从光绪的一些头发、骨头、衣服入手,通过现代专业技术手段,认为光绪皇帝死于急性胃肠砷中毒。那么,法医是如何解开这个百年之谜的呢?
□文本报记者司洁洁
质疑光绪的“正常死亡论”
记者了解到,13专家的研究进展,一次又一次遭到一些清史专家的质疑和指责。为什么会这样?
20世纪80年代以后,清史研究更加重视清宫档案。历史学家、档案学家和医学家一起研究光绪的脉象和药方。他们认为,长期患有肺结核、肝病、心脏病、风湿病等慢性病,导致体内免疫力严重不足,引发多系统疾病,最终导致光绪心肺衰竭,并发急性感染,因病正常死亡。
推翻这一结论的13位专家中,1位来自央视,5位来自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4位来自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如果能和清朝历史扯上关系的话,清西陵文物管理所的基层文物工作者只有三个人。这样一个由“门外汉”组成的“混合舰队”,要想解开逐渐形成定论的清史之谜,在清史名家面前会有权威吗?
2003年,中央电视台纪录片摄制组来到河北易县清西陵探访。时任馆长的钟对保存在仓库里的光绪遗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解开光绪死因之谜。钟找到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的专家,决定征得河北省文物局、保定市文物管理处、清西陵文物管理所的同意,将光绪的两缕送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院29室进行检测。
五年,在极其秘密的情况下,13不知名的研究者开始探究光绪的真正死因。他们彼此达成协议,任何一方都无权单独向外界透露研究进展。参与该项研究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凯利透露,他们是在这项成果发表前才向该院主要领导汇报的。
在一些权威清史专家的大力支持下,这项研究最终被正式确立为“国史编纂工程重大学术问题专题”。
光绪遗物保存完好,提供了实物证据。
记者发现,盗墓贼盗棺的方式和光绪遗物的妥善保存,为最终破解光绪死因提供了真实可信的物证。否则,这项科学研究将不复存在。
1908 165438+10月14(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光绪皇帝在北京中南海瀛台汉元殿病逝。1913 165438+10月16、光绪皇帝和玉龙皇后同时葬于清西陵的崇陵地宫。
清西陵文物管理所所长耿作彻介绍,光绪二十五年后的1938年秋,崇陵地宫被一伙不明身份的武装人员盗走。盗墓贼从光绪棺椁南端的挡板上割开一个直径约三尺的圆孔,玉龙皇后的棺椁被揭开。正是因为光绪的棺材被盗,才没有在侧面挖洞拆除顶盖,避免了地宫自上而下的渗漏和浸泡。所以光绪棺椁比较干燥,穿的衣服虽然破烂,但里外四层衣服清晰可辨。旁边的玉龙的棺材因开盖被盗,棺材被水浸泡严重,已经泥泞不堪。
1980期间,文物工作人员清理崇陵地宫。他们将光绪和玉龙的部分文物分别标记装箱,存放在清西陵文物仓库。在课题组取样前的1980到2003年的23年间,由于储藏室的光照、水、地震、高温等特点,这些遗物至今没有被昆虫吃掉,也没有人碰过。除了自然磨损,它们不受任何其他因素的干扰和破坏。
崇陵地宫清理了28年。但为什么一开始没有发现遗物有任何异常,以至于“正常死亡”理论逐渐成为历史领域的定论?
原来,在清理光绪遗物时,虽然相关人员已经对光绪遗体进行了检验,但由于设备简单,工艺简单,没有发现外伤痕迹和中毒迹象。这为光绪之死的“正常死亡论”奠定了基础,并逐渐使之成为定论。
刑事法医解开百年之谜
光绪砒霜中毒的结论首先来自头发中“砷”含量严重超标。
“人的头发在1个月内大约生长1 cm,而这1 cm的头发可以记录人体一个月左右的代谢历史。”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凯利向记者解释道。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科学家将光绪的头发清洗干净,自然晾干,切成1 cm长的切片,用“中子活化”和“原子荧光光谱法”逐一分析元素含量,确认结果。检测结果显示,光绪皇帝的两缕头发中含有高浓度的砷,砷含量最高为2404微克/克,比正常人高出2000多倍,比同时葬于地宫的玉龙皇后高出261倍。而且各段含量差异很大,最高值出现在头发中间。这就排除了自然代谢导致慢性中毒的可能。
研究人员在研究了棺材、坟墓和陵墓中的部分物品的砷含量后发现,这些物品的砷含量基本正常,这就排除了头发中砷含量超标来自外部环境污染的可能性。
第二次,他们从里到外提取了光绪皇帝的遗体和四件衬衫裤子的样本。
结果发现,光绪身上的三件内衣腐烂程度由内而外依次降低,胃区、花边和领肩的砷含量高于其他部位。从尸体的特殊部位来看,从衣服上掉落的残渣(胃肠内容物)砷含量极高。这说明大量的砷化合物曾经残留在光绪尸体的胃和腹部,并在尸体腐烂过程中从多个角度向外扩散。
但不同种类的砷化合物毒性不同,致死量也不同。光绪死于何种砒霜,其总量是多少?为此,研究人员用老鼠做模拟实验,发现光绪头发、衣服等遗物上的砷就是砒霜。研究人员发现,光是光绪头发渣和一件衣服渣中的砷含量就高达约201.5毫克,而正常人口服60-200毫克砷就会中毒。
最后,法医专家得出结论,光绪皇帝头发中砷含量高并非慢性中毒代谢所致,而是外部污染所致。通过对其遗体的表面检测、其丧葬遗物的侵蚀规律以及其衣服上砷含量的分布,确认光绪腐败尸体是砷污染的唯一来源。光绪死前摄入了砒霜,光绪皇帝摄入的砒霜总量明显大于致死剂量。光绪皇帝最后死于急性胃肠砷中毒。
光绪是不是七窍流血?
死于急性砷中毒的光绪皇帝是什么时候中毒的?
光绪皇帝死于农历十月二十一。课题组专家发现,根据各种记载,光绪皇帝砒霜中毒发生在农历十月十六日至十九日之间。因为光绪皇帝有病,常年吃药,很有可能是投毒者为了掩人耳目,将他随同病魔一起毒死。在中国民间和中医教科书中,有砷中毒“七窍出血”的说法,中医教科书中也有急性砷中毒一天之内“七窍出血”的说法。那么,既然光绪皇帝死于急性胃肠砷中毒,那么他也应该是死于“七窍出血”。
据记载,直到光绪皇帝去世,太医一直在为他把脉,照顾他。如果光绪皇帝死于“七窍出血”,这些情况一定要记录在脉象中。果然,清史专家怎么会得出光绪皇帝自然死亡的结论?
研究专家解释说,这些说法与现代法医的记录不同。《中国刑事科技百科》中有描述,急性胃肠道砷中毒患者会出现呕吐、腹泻、腹部绞痛等症状。,而那些面部焦虑和脱水严重的人可能会在几小时到几天内死亡。没有提到急性砷中毒患者一定会“七出血”。中国著名法医徐婉回忆说,在她经手的急性砷中毒病例中,病人最多在五天内死亡。
这些症状正好符合名医曲桂亭记述光绪死前三天“在床上打滚”,“对我大叫肚子疼得厉害”,“面色黝黑,舌质焦黄”(《光绪皇帝诊疗秘籍》)。脉案中记载,光绪皇帝很可能是砒霜中毒后没有出现“七窍出血”的症状。
谁是弑君的罪魁祸首还有待证明。
那么,毒死光绪皇帝的罪魁祸首是谁呢?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戴仪发现,晚清礼仪大臣蒲亮的曾孙启功在《启功口述历史》中说,他的曾祖父在太后府邸外养病,看见一个太监端着盖碗从乐寿殿里走出来。出于职责,他问太监带的是什么。太监回答说是老佛爷给万岁爷的崩。崩是满语酸奶的意思。
陪伴慈禧太后多年的德龄认为,光绪之死是在慈禧太后的同意下,由李毒死的。(《瀛台血泪》)
溥仪描述了一个老太监的话:“据他说,光绪死的前一天还好好的,因为一剂药就坏了。后来才知道这药是袁世凯送的。”(《前半生》)他相信慈禧是怕她先死,光绪再来掌权翻案,希望光绪因为身体虚弱先死,悄悄从世上消失。
从测试结果和历史记录来看,这应该是事实。以当时的条件和环境而言,没有慈禧太后的鼓动和授意,没有人敢也不可能杀死光绪。但如果要从这一切中得出最终结论,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