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西北部地质发展史。
第一,前震旦纪大陆地壳形成阶段
该阶段经历了陆核形成、陆壳和陆块拼贴等复杂过程,具有强烈的构造岩浆作用。
(1)中太古代陆核形成阶段
中太古代早期是地壳发展的初始阶段。当时地球表面温度高,地温梯度大,火山作用强烈。胶东西北部唐家庄地区发生了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喷发。在地球逐渐冷却过程中,原始地壳开始形成,受地幔对流影响,引起拉伸,形成浅陆架沉积,构成了唐家庄岩群的原岩建造。地壳继续伸展,产生拆离滑脱构造和张裂构造,地幔岩浆沿张裂构造侵入(关帝洼超基性岩-基性岩组合)。此后,胶东西北部形成了一个不成熟的原始大陆核。中太古代晚期陆核拼贴导致高温区域变质(麻粒岩相)、挤压褶皱和韧性剪切带。这一过程形成了本区太古宙高层区。
(2)新太古代-古元古代陆壳形成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新太古代陆壳逐渐成熟,地壳分化为稳定的花岗岩穹丘和活动的绿岩带,稳定区和活动带的基本格架逐渐清晰。新太古代早期,胶东西北部陆核周围出现洋盆,地幔物质上涌,形成胶东西北部马连庄超基性岩-基性岩组合。随着洋盆的缩小,发生大规模(部分)熔融,大量TTG花岗岩类侵入,使地壳垂直增生。新太古代中期出现洋岛弧,形成TTG花岗岩系列-栖霞片麻岩套;新太古代晚期,出现了具有陆缘海-浅海沉积特征的活动陆缘环境沉积(胶东群),并伴随着强烈的变质变形作用,形成了花岗岩-绿岩地体这一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的基底岩系。胶辽地块的形成。这一阶段的地壳形成史可以概括为原生地壳发展史。
古元古代地壳向刚性发展,这一阶段的主要地质事件是在华北陆核硅铝地壳基础上的三次裂谷开合。胶东西北地区以地壳伸展为特征,形成裂陷槽,产生陆缘海相沉积组合(京山群和粉子山群)。粉子山群早期以泥质碎屑岩混基性火山岩为主,中期为碳酸盐岩和碳质碎屑岩,晚期为泥质碎屑岩,表明海水由浅入深,地壳由活动到稳定。京山群下部以泥质岩和富镁灰岩(原生岩)为主,中下部为碎屑岩混火山岩,中上部为碳酸盐岩和碳质碎屑岩,顶部为泥质岩,表明海水变化频繁,地壳不稳定的特点。沉积基本结束后,幔源岩浆侵位(莱州组合),随后是层理拆离构造和中高温变质作用(麻粒岩相和角闪岩相)。晚元古代,裂陷槽开始闭合,残余槽内沉积陆源碎屑岩组合(芝罘群)。
(3)中元古代陆块裂解聚合阶段。
从原始秦昆洋的形成、演化和闭合到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形成原始中国古陆,是一个重要的地壳活化阶段。
中元古代早期,地壳处于伸展状态,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被秦昆洋隔开。南部为伸展构造,北部为弧盆体系。鲁东位于北部弧盆系。由于地壳深部伸展和幔源岩浆上涌的位置,在胶东东部靠近胶东西北部形成了海阳所幔源岩浆岩组合。
新元古代早期(1000 ~ 800 Ma),秦昆阳闭合,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导致鲁东结合部出现大量同碰撞花岗岩。位于华北板块南缘的胶东西北部产生了强烈的褶皱变形和推覆构造,这一重大构造事件的时代信息残留在玲珑花岗岩中。
第二,震旦纪-古生代陆块发育阶段
在这个阶段,受新元古代形成的中国大陆-古中国地台解体的影响,中朝、扬子、塔里木等小克拉通演化为浩瀚古亚洲洋中的三个浅地台。胶东西北部位于中朝陆块的东南缘,相对稳定的盖层沉积阶段已经开始。
震旦纪形成浅海盆地,沉积复理石组合(蓬莱群)。
在古生代,尽管鲁东地区尚未发现确切的古生代沉积盖层,但有证据表明该地区曾存在古生代盖层。古生代时期,鲁东地区和鲁西地区一样被广阔的海水覆盖,海水深度从鲁西到鲁东地区逐渐增加。鲁东地区古生代地层应是华北地层系统的延伸。胶东西北部很可能与华北板块东南缘(钟,2006)一样,早古生代为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晚古生代转变为前陆复理石盆地。当时沉积-构造古地理格局总的地理走向是南深北浅。
第三,中新生代沿海太平洋构造岩浆作用的大阶段
胶东西北部中新生代地壳演化受两个动力学背景控制: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在古亚洲构造域的挤压拼接和太平洋沿岸构造域的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构造体系由古亚洲构造域向滨海太平洋构造域转变,构造岩浆作用强烈。
三叠纪受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碰撞的制约,表现为挤压构造体系。胶东西北部强烈隆升,古生代沉积物被完全剥蚀,只留下少量震旦系盖层。晚三叠世,娇娇西北部部分地区出现造山后侵入岩——柳林庄闪长岩和文登花岗岩。
侏罗纪-白垩纪,受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制约,构造体系向拉张转变,表现为强烈的岩石圈减薄和非常活跃的构造岩浆活动。强烈的地壳活动奠定了胶东西北部的基本构造格局。
随着太平洋板块由SSE向NNW移动,整个南中国大陆向北移动,使得胶北地块从华北板块南缘沿郯庐线向东北移动,与鲁西地块并置,形成郯庐断裂(沂沭断裂),两侧有大量次级断裂。NE-NNE向断裂是娇娇西北部的主要断裂,为金矿化提供了有利空间。
侏罗纪,娇娇西北部的大陆地壳大面积重熔,形成精美的花岗岩。白垩纪太平洋板块的俯冲造成鲁东地区不均匀挤压,形成挤压带和伸展带交替分布的特征。挤压带内形成壳幔混源花岗岩(郭家岭花岗岩和威德山花岗岩)和深部碱性花岗岩(崂山花岗岩)。在伸展带,产生拉分盆地,形成火山-沉积地层(莱阳群、青山群和王石群)。中生代强烈的岩浆活动为胶东西北部爆炸性的金活化、迁移和成矿提供了热源。
胶东西北地区新生代进入裂陷新阶段,新一轮构造变动又开始了。
在古近纪,沂沭断裂继续活动,不仅使白垩纪地层被挤压成不对称褶皱,而且有些地方还受到侵蚀。龙口、莱州、平度等地出现了小型新生代盆地,沉积了一套含煤和油页岩的碎屑岩(乌图组)。
新近纪幔源岩浆活动强烈,栖霞等地(临朐群尧山组)有玄武岩喷发。
第四纪以差异抬升运动为主,局部沉降区形成松散堆积。胶西北隆起北缘存在幔源玄武质岩浆溢流(石家沟组)。第四纪构造活动主要发生在沂沭断裂带附近,地震活动频繁。其他断层也有新构造活动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