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为什么叫伊春?

宜春城的修建始于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刘邦下令修建所有县市,包括宜春和今天在宜春修建的两座城。所辖区域为袁河流域城区,包括袁州区、新余市、萍乡市、樟树市。晋康元年(280),灭吴,立宜春为皇太后张春华(司马懿的祖母和妻子)。为避讳,宜春改名益阳。杨迪十八年(598),改名宜春。最初,程健县属于晋江流域,包括高安市、上高县市、宜丰县、万载县和樟树市。唐武德五年(622),郡名与太子李相同,故改称高安。宋开宝八年(975),万载县并入周军版图,淳化三年(992),新隐喻入临江军。此后,袁州掌管宜春、萍乡、万载、分宜四县,历时九百余年。经过近千年的历史,宜春曾隶属于袁州、瑞州、临江、南昌。直到民国初年,政府级行政机构才被废除。1913 10,江西被分为赣东、赣西、赣南、赣北四省,赣西由宜春县统治。后行政区变动频繁。解放后,伊春的辖区和行政级别多次调整,直到2000年5月22日,撤销伊春地区和县级伊春市,设立地级伊春市。市人民政府设在新设立的袁州区。宜春辖袁州、奉新、靖安、宜丰、上高、铜鼓、万载,管丰城、樟树、高安。至此,宜春行政区划改革暂时尘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