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三教俱通的姚为何被世人称为“黑袍妖僧”?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一个和尚影响了王朝的发展。他策划了靖南之战,并协助朱迪登上王位。号称“黑总理”!

第一,少年坎坷,有机会。

姚幼名田诺,法名道言,字思道,字,名杜安老,逃。他精通三教,与明初儒释道各派学术领袖关系良好。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在他的早年,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家世代行医,但他并不专攻。相反,十四岁出家,声名鹊起。

洪武八年,朱元璋命精通儒家书籍的僧人到礼部参加考试。姚以儒僧的身份被召入京中,但没有得到僧官,只有僧袍。

原本以为,这一生也不过如此。洪武十五年,机会来了。马皇后死后,明太祖选择高僧为国王服务,吟诵祷文。

闫涛经左山石推荐,与燕王朱迪相谈甚欢,要求随朱迪去北平。他抓住了这个机会,到了北平后,寺里的住持任庆寿经常出入燕与密谈。

第二,毛死了,和尚塔了。

更大的机遇在于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驾崩,登基加冕,实行削藩政策。、朱、、、戴、桂、朱、王敏朱坤等相继被判有罪,并被废为诸侯。

姚闻到了气味,但他绝不愿意把头藏起来,把尾巴缩起来。所以他决定说服朱迪开始战斗,但是朱迪说,“人民都支持朝廷。我们该怎么办?”姚深知的这些思想,并亲自从事宗教事业。他马上说:“我只知道天道,不管人心。”

不仅如此,为了进行这样的事情,他还向朱迪推荐了半仙袁勋和占卜师金忠,使朱迪逐渐下定决心。并亲自在燕的后花园训练兵马,还修建了一个厚墙环绕的地穴,打造军用武器,用养的鹅鸭来掩盖声音。

他们的计划始于文健元年,当时朱迪起来反对文健新政,随后发兵南下,这就是著名的靖南之战。

其实在建军之初,没有人看得起朱迪,因为他的采邑只有北平、保定、永平,但文健皇帝不仅是名正言顺的皇帝,还占据了全国大部分的军队和地区。在人力、物力和民心上,文健皇帝有着绝对的优势。

战争开始时,朱迪打得不好。首先,双方的差距太大了。第二,从王子的封地到皇城的战线很长。朱迪到达山东后,在那里停了下来。几个月下来,不仅兵力减少,他还要每天面对文人的非议。

但此时,正是姚做出巨大努力的时候。他建议道:“殿下,若想成大事,何不直接取京师?”朱迪大惑不解:“我连山东都拿不下,怎么谈京师?”姚问:“公主殿下,为什么一定要去济南才能进京?”

第三,胜者为败,妖僧为丞相

一句话,一切都变了。文健四年一月,朱迪经馆陶渡河,连接克东阿、东平、单县,兵直指徐州。三月,朱迪绕过徐州,进军苏州。四月,于灵璧大败南军主力。六月,当我进入北京时,这个国家已经易手了。历史上只有这一次,我们和全国的敌人取得了胜利!

朱迪称帝后,对英雄道衍无所不用其极,“拜太子少师”,“复其姓,赐名小光”,“帝与语,称少师无名”...

道士姚,拒绝世俗,拒绝高官厚禄,拒绝宫殿,拒绝美女珍宝,一心为僧。生于乱世,尘埃落定隐退,不求名不求利,仿佛造反!这也为后人留下妖僧的名号做了铺垫。

事实上,他虽然辅佐非皇位继承人做了皇帝,但一个和尚敢对当时的燕王朱迪说“我可以帮你戴上白帽子”,足以说明他有非凡的政治抱负。而且,姚的功过与靖南之战息息相关,如何理解靖南之战是评价姚的关键。那么,靖南之战的性质是正义还是非正义,可能就是关键。

但就历史发展本身而言,京南之战并无正义与非正义之分,只能算是皇位的博弈和官职的争夺。在文健和明成祖的各方面对抗中,显而易见,明成祖更胜一筹。基于此,或许发展由一个更有能力的皇帝来主导,创造更辉煌的事业更好。

从这个角度来说,不应该用“妖”这个词来形容他。姚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优秀的文化家,名副其实的黑衣总理。

在继位后,姚担任了和尚的记录员左山石,并加太子负责迁都,规划了今天北京的布局。然后,在解缙编纂书籍失败后,他成为了《永乐大典》的最高编辑和明太祖的记录,尤其是《永乐大典》,这是他在中国文化史上最大的贡献。

凡此种种,足以证明他的才华,在他病逝的清寿寺,也是对得起荣国公和谥号的。皇帝亲自书写墓碑碑文,以文官身份进入明祖寺。他是明朝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