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爷爷是专业的,我从北京老家去过云南。我想知道那几天的情况。

编辑这一段的介绍

新六军代表:廖耀湘

“中国虎”,印度印缅远征的主力。新六军的骨干队伍(或前身)是新编的第22师,在编入新六军之前是第5军的主力。昆仑关的胜利也是新二十二师贡献的。(歼灭日军4000余人,恢复昆仑关,一战成名。著名剧作家田汉还专门采访了廖耀湘,称其为抗战中的狄青。)42年参加5军建制内的印缅远征,西渡怒江。第一次远征中的主战是迎接200师从铜鼓撤退。打完之后有七千多人,实力犹存。可惜远征军撤退时,远征军司令杜不听廖耀湘的建议,试图突破日军阻击。他不得不在野人山的炼狱里钻来钻去。这一不自觉的举动直接导致的结果是,新22师的士兵数量从进山时的7000人骤降到到达印度时的不足3000人,牺牲了一大半。(树林和草丛中,锈迹斑斑的枪支和一堆堆散落的尸骨无声地诉说着惨烈,数万官兵的尸骨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远征军在正式作战中损失的并不超过将军的团长,但在撤退中损失了多达4名成员。)却帮了日军大忙。(其实当时远征军面前只有56个日军师团,而且因为长征,我真的没有把握能挡住整个远征军。远征军不战而乱的局面让师团长渡边高兴的要死。)42年年底,第5军回国留守印度为新22师(当时隶属新1军,军长郑洞国),换上美式装备,经过一年的整训,练就了丛林作战的过硬本领,从而掀开了新22师最辉煌的一页——新6军。1943 10参加第二次缅甸战役,挺进缅北,配合新38师(孙立人老师),进入野人山,占领胡康河流域,攻克邦果、下孟关,攻占瓦鲁班...在整个缅甸反攻战役中,新22师给日军王牌18师以毁灭性打击。其中新22师在卡蒙战役中歼灭日军不下5000人,在英特姆布山区歼灭日军3000余人。在攻占瓦鲁班的战斗中,突袭了18师司令部,缴获了18师的印信,这在抗战时期是绝无仅有的。蒋介石的表彰电报只有三个字:中国虎!)。随着14师(龙天武)和50师(潘玉坤)空运到缅北反攻前线,驻印部队扩大为两个军,隶属于土木部54军的14师和新22师组成了著名的新六军。随后,巴莫、南坎、芒市被攻克,血染的滇缅公路开通。1945年5月抵达枝江,参加对日投降书签字仪式,负责警戒。随着南京的收复,新6军成为第一批进驻的部队,早于74军。非常荣幸!)

1946年2月,新6军奉命前往东北,深水炸弹仍为新22。新22师的“虎师”之名绝非虚名。以师为单位来说,无疑是东北国军或者国军的头号王牌。进入东北后所向披靡,以一个团多次击败东野一个军,基本说明了新二十二师一个团在战争初期就能顶东野一个军,差距惊人。新二十二师三个团全部凶猛异常,李的1和65团攻威远堡门,大败三纵。2.罗营66团5连沙岭防全胜4纵。3、64团沙后,东野王牌被2纵4师击败。(以前关于东北战场新六军的战役,材料介绍不多,但是* * * *很多,这里再介绍一些。)

一场战斗的具体例子

1946年2月初,进入关东的新22师先后占领盘山、泰安、辽中,在辽河以北地区形成直线防御态势。66团和师属训练营3000人(一说66团镇守沙岭只有5个连,团直属部队在1500-1800之间)。)推广到河南辽宁沙岭村,成为突出的孤立部分。2月16,辽南军区共集中8个团(10倍绝对优势)。用人海战术撞来撞去,月夜如羊屋顶般攻了一天三夜。敌人利用重机枪、火焰喷射器和火炮的绝对优势构筑工事。施工完成后,我会蜷缩起来坚持下去。到18,这块硬骨头还没啃下来。敌人的援军第二天早上到达,不得不下令撤退。民主同盟军伤亡2100余人,新22师伤亡624人,伤亡比为3:1。这一仗是东北新6军的著名之作。(4)垂直识别;“这是一次真正的失败,一次真正的耻辱。”)

65438+47年2月,新22师对2纵4师作战,4师1营刚占领新22师1团部就遭到攻击。国军用机枪迫击炮猛打,这个营基本报销了。我军凭借工事的顽强抵抗,反复与之作战,直至天亮。第2和第4师最初的作战计划是消灭守军。结果他们不仅没有完成作战任务,反而伤亡惨重的撤离了村子,骨干也基本消耗殆尽。只有营级以上的军官被杀。虽然没有提到2个纵向的公开史料,但4个分部的总结充分承认并说;“主要的教训;指挥员因轻敌麻痹,对敌情没有把握,没有具体贯彻林将军的战术思想,致使战斗失利严重。”(注意,严重失利。另外,第2纵第4师10团副团长王国华在东野阵亡,第4师损失942人。新22师64团损失801人。打败4师后,64团从容撤退。新22师出动两个团。林总经理原命令第二、第七师包围该师,但由于协调问题,只有第二、第四、第五师参战。1947年底计划抽调两个军对付新22的两个团,足以说明新22的地位和威胁。)据新六副军长(新六军唯一在辽西会战中脱险的高级军官)回忆,新六军三年来在东北的战斗中输得很少(包括消耗战,败仗主要集中在江南和鲍斯江边,而新22作为军队的主要骨干和第9兵团的精华,保持了常胜的战绩,与宣传大相径庭)。起初攻占鞍山、本溪、辽阳,两次打四平(第一次是新6军包抄四平守军,迫使我军撤退;第二次是新六军169师血战八棵树,进行了好几天,保证了其他部队的及时增援)和安东战役(全面内战初期东北战场的一次重大战役,新六军和五十二军参战,是东北民主联军的重大挫折之一,伤亡6万多人。但由于种种因素,国内各种资料只强调辛开岭之战,其余不详,原因很简单,其他都是战败。南满军区屡战屡败,一发不可收拾。林很不满意。陈云、萧劲光被派去主持南满工作,代替萧华,让三倍四保决定东北的生死。),最后打到伪满洲国首都长春,使得东北国军的力量达到顶峰。(那时候东北女学生以嫁给新1和新6的军官为荣。“吃白菜,打新6军”这句话在东北流传。)直到辽沈战役,辽西新3军龙天武得到空军通知,东野6纵逼近,但他疏于及时向兵团指挥部报告紧急情况,导致警戒的新22师被6纵突袭击溃,东野“旋风部队”第3纵队楔入被粉碎的兵团指挥部,粉碎了新1、3、6。韩先楚后来回忆说,如果知道是廖的兵团,一定会派一个团去打。运气也不在国军这边。不知何故,似乎有天意?)。但最终掩护廖耀湘突围的是新22师。在辽西战役中,美国对新的第22师非常警觉。可惜周边形势有变,一向战无不胜的新22师也无可奈何。

从1943开始,新第22师——新第6军在拉穆吉亚营接受了全面严格的美军训练,成为山地丛林作战王牌主力:基本枪械*制作、拆解、丛林生存技能。在训练中,士兵们把所有能在丛林中爬行的东西——蜘蛛、蝙蝠、蚂蚁、蟋蟀、蝴蝶等等都放了进去。学习如何识别防守位置的方法有十几种,等等。美国的黄油和奶酪也喂饱了中国长期营养不良的军人,和中国供应难、条件艰苦、营养不良的情况不同。同时,在印度,食物是美军的标配,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训练中,弹药随便打,很多士兵惊呼:我在中国当兵3年,在印度机枪射击训练时打的子弹不超过一天;军官不打骂士兵,不扣军饷;医疗等设施齐全。只有一点:每次训练都是一个一个考核,有一个不合格就淘汰你回国,屁股上盖个戳!(因为素质要求高,国军补充了大量青年学员去印度培训。他们的素质绝不是中国普通农民能比的。在印缅战场三年多的训练和作战中,可以说是打赢了美军的真实故事。)这是远征军战斗力快速提升的一个阶段。毕竟装备是可以得到的,但是正规严格的美式高级训练美军部队并不多,这也是印军能跻身五大主力的重要原因和资本。这里要特别提一下中国驻军的装备,这是当时最强大、装备最好的部队,也是接受美国援助最多的部队。而且由于原定空运缅甸的第8师因故取消,出现了两个师的装备被分成三个师的“过剩”局面,新6军第22师因此拥有两个隶属于师的炮兵营(一般只有一个美军机械师)。所以重炮轰击也是其战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东北后,根据东北民主联军的特点,战术也发生了变化。比如威远保门65团进攻3纵山头的阵地。(根据四平新1军的情况,廖耀湘命令攻击部队在炮火停止后5-10分钟内冲进守备阵地,不给其喘息的机会。如果进攻太慢,就失去了火炮压制的意义。看来廖也是个不错的战术家。)由于战术得当,山头上的阵地基本都是一次性拿下,没有任何成本。然而,人无完人。在长春驻军期间,部队的军纪好像不是很好。最后新1军接手新6回沈阳,美中不足。

新6军作为驻中国部队的主力,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和赞誉。在缅甸第一次战败后,几经波折在印度拉姆加获得重生,组建了二战以来实力最强、装备最好的新军。它在另一片土地上打出了印度军队的国威和军威,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和赞誉,除了史迪威将军所坚持的信念:“只要你接受了适当的训练和装备,你就会也就打消了一些外国军人把中国的军队当成不会打仗的军队的神话!同时,他勇敢地肩负起保卫中国和保护亚洲的责任。即使是一流的盟军也赶不上他。这一段是印度人民的光荣。他们的英勇斗争,使得这段历史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骄傲,正如史迪威在华北反攻后给廖耀湘发来的贺电:“这是你们的光荣,是新22师的光荣,是中国驻军的光荣,是所有同盟国的光荣,是中国人民的光荣!"

总的来说,新6和18的战果半斤八两,但考虑到关外国军装备的差距和18在金门战役中的关键作用(据说蒋介石看了战报后热泪盈眶,甚至说:“有了这场战争,台湾省就安全了……”他太需要一场胜利了,18。然后朝鲜战争爆发后,国际条件不允许,没有更多的机会。胡琏和他的18部队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历史。虽然东北战场也很重要(双方都是一流高手,差距在一毫米之内),但毕竟那一战挽救了“党国”,影响巨大而深远。排名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