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起源的历史背景

早在社会学家形成社区这一概念之前,社区这一人类社会生活的社区活动就已经被广泛使用。

重要的现象已经存在。人类总是群居的。人类社会群体的活动离不开一定的地理区域,具有一定地理区域的社区就是社会群体生活和活动的场所。从这个意义上说,社区是农业发展的产物。古代游牧社会,居民以水草为生,居无定所。严格来说,当时的游牧氏族部落只是一个具有生活共同体性质的社会群体,而不是今天所说的共同体。后来随着农业的兴起,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需要在某个区域定居,于是出现了类似村落的社区。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在农村社区中出现了城市社区。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进入了城市化进程。不仅城市社区的数量在增加,而且城市社区的经济基础和结构功能也不同于以往的社区,规模日益扩大,出现了许多大城市和都市社区。社区类型和规模的发展改变了社区的结构和功能。在过去,无论是乡村还是小城镇,还是城市,其地理范围都有相对确定的边界。比如,一个完整的农村社区的地理范围,通常是以其村民的聚居地为中心,以这个中心为辐射点的各种服务功能的射线极限点相连,形成这个农村社区的地理区域。一个完整的城市社区的地理范围通常由它的市区和郊区包括几个小城镇和村庄组成。每个社区都有一定的系统、机构和设施来服务于整个地区,以满足其成员的需求。每个社区的社区中心都有服务商店、学校、工厂、政府机关、医疗单位、群众团体等。,以整个社区的地理范围为其有效的“服务区域”。社区,一个社会统一体,通过其各种机构和设施的服务活动,促进各种系统的运行,使社区成员在自己社区的界限内维持全部的日常生活。同时,社区机构和设施的有效“服务区”是形成和维持社区边界的决定性因素。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作为一个地方性社区,其地方性差异逐渐减少。随着广播电视等社会大众传播的普及、国家义务教育的实施和各地人口流动性的增加,社区之间在规范、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上的差异明显缩小。社区的许多地方性功能已经被“大社会”的普遍统一的功能所取代。在同一个大社会里,这里的社区居民和其他社区的居民,相同点多于不同点。随着大城市、大都市的发展,社区地理范围的界限已经不像以前那么清晰了。一个大城市往往包含几个相对独立的社区,但市政府的机构设置和行政区划可能与原社区的地理边界不一致。长期以来,满足成员的日常需求是社区的基本功能之一,社区居民一般在自己的社区工作谋生。这种情况已经改变了。现代社区很多居民每天都在自己的小区外上班。因此,除了当地居民的共同利益,社区成员也有不同的利益,以维持社区以外的生活。这种情况从社会联系和社会互动上削弱了社区地理边界的确定性。由于国家企业、机构、政治和文化组织的出现,地方社区的许多工厂、商店和社会组织都是这些国家组织系统的下属单位和分支,它们的决策主要服从于这个系统的上级组织而不是地方社区。所以作为地方社区,它的自主性也减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