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桌的发展历史

1956年,乔治·尼尔森为赫曼米勒设计了CSS集成收纳货架系统,开始以模块化的理念和工业化的生产模式将家具运用到室内规划中。尼尔森还在1959推出了CPS一体式分屏系统,让系统家具的概念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1960年,乔治·尼尔森和罗伯特·普罗普斯特(Robert Propst)开始为赫曼米勒研究新的办公概念,开发了行动办公新概念,并于1964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套办公家具系统(Action Office Syetem)。并于1968推出全球首套办公家具“行动办公2”,包括面板、工作台面和悬挂式收纳系统,从而改变传统办公风格,使系统家具在办公规划上普遍采用开放式办公设计。

1973年,Steelcase推出了屏幕系统“9000系列”,逐渐将系统家具的理念和优势融入到每一个办公室。

1977赫曼米勒进一步研究办公空间的人性化,推出个人工作站“工作空间”。

1984 Bill Stumpf为赫曼米勒设计了一套全新的系统化家具“Ethospace”,这是一套同时兼顾人性、工作风格和环境的系统化家具。Steelcase还在原有的传统屏幕上增加了面块设计;霍沃斯相继推出了一款名为“Places”的新型块状屏幕。基于屏幕的系统家具在美国很受欢迎,但欧洲正在向独立式系统家具发展。欧洲人更注重开放空间;美国习惯于保持私密的办公环境,所以美国大量使用屏幕系统。但无论是独立的书桌系统,还是屏幕系统,都有一个相同的前提,那就是要有一个系统化的设计,具有扩展、连接、存储线路的功能。

1989 Steelcase开发了新的独立表系统家具“Context”。从那时起,直到2000年,赫曼米勒推出了最新的蜂巢规划新系统“Resolves ”,对空间的使用和工作形式进行了新的诠释,也开启了系统家具发展的又一个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