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涂料的历史

自1949以来,船舶涂料及其涂料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创新。到1995,随着表面处理中喷砂的使用和蚀刻底漆、乙烯底涂的出现,该船的使用寿命延长到了l.5-2.0倍。采用红丹涂层或铬酸锌涂层作为底涂层,含有氧化亚铜的油溶性酚醛树脂涂层作为面漆,大大改善了涂层起泡、起皮的缺陷。1954第一次进入造船热潮,是钢材表面长期暴露底漆和喷砂处理发展的结果,更进一步说,是世界上首次采用部分造船方法的结果。从65438到0960,由于富锌环氧涂料的出现和环氧沥青涂料的发展,转向厚膜长效防腐体系。随后的三年,进入第二次造船热潮,环氧沥青取代油性涂料和氯化橡胶涂料防锈,占比过半。1967年,随着无机富锌车间底漆的出现,船舶变大,建造效率提高,相应的重防腐方式成为主流。1975年,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涂料的研发进入激烈竞争,低浓度无机富锌车间底漆出现。一年后,甲基丙烯酸三丁酯(TBT)防污涂料的共聚物投入实际使用,货船建造迅速增加。65438-0982年,由于海洋污染问题,美、英、日在全球范围内限制使用“TBI”。1990中日本生产的三丁基锡化合物的第二种特定形式也受到限制。于是,无锡防污涂料出现了。在1993中,IMO规定,为了防止漏油事故,油轮应具有双壳。双壳压载箱采用环氧沥青涂料,但改性环氧涂料从安全性、卫生性能、局部涂装的工作环境、油罐涂装的检验效率等方面仍受到关注。

中国的船舶涂料伴随着中国造船业的崛起。20世纪80年代,随着世界造船业向东亚转移,中国造船业逐渐成为工业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形成了环渤海、珠三角、长三角的产业布局。随着船舶工业的快速增长,2005年船舶涂料产量已达67.3万吨,我国约为26.5438万吨。

目前,我国船舶涂装技术与国外仍有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涂装周期长、效率低、成本高等方面。主要原因有:船舶涂装生产设计深度不够,壳体涂装一体化观念不强;船舶涂装工艺装备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高,导致除锈、涂装标准高,实施中问题严重;预处理质量和车间底漆性能需要改进;船舶生产管理亟待加强,由于其他类型建造对涂膜的破坏,重复涂装问题十分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