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松之简介裴松之,南北朝史家,三国志笔记。

裴松之简介:闻喜裴氏家族是中国古代史上的名门望族,这个家族在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业绩。从汉魏南北朝到隋唐五代,两千多年的时间里,裴氏家族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都出了人才。

那些在各个学术领域都有很大成就的人,更是所向披靡。其中,裴松之最为著名。

裴松之,字世期,河东闻喜人。他出生在一个贵族官僚家庭。他的祖父裴頠是光禄大夫,他的父亲裴贵是外交大臣。裴松之从小就爱读书。八岁的时候,他已经熟悉了《论语》和《诗经》。读完经典,你会学到越来越多。晋孝武帝太原十六年,裴松之20岁被任命为寺中将军。艺兮之初,裴松之先后担任过出巡侍郎、吴兴知县等职。后来,他被提拔回朝廷,成了商。东晋时,他在零陵做官,在郭子当大夫等。入宋后,任中书侍郎。

宋文帝写了陈寿的《三国志略》,命裴松之把《三国志》的各种记载作为陈数的注解。裴松之接到圣旨后,在网上搜索旧闻,经过三年的精心撰写,终于在元嘉六年七月写下了一篇关于三国的笔记。在裴注之前,史通注特别注重文学作品的训诂和高级干部子弟的全表,而裴注则注重事实的补充和考证,很少注意原文的读音和释义。在《三国志笔记》中,他完整地贯彻了自己的补缺、备异、惩错、辩异的指导思想。因此,裴注不仅对地名、事物进行了解释,还对原书中的疏漏进行了补充,纠正了错误。他收录了同一件事的不同叙述以供参考。朱培评论历史事件和人物;裴注还驳斥了陈寿的不当言论。裴注涉猎广泛,引经据典,自始至终完整,无剪无劈。为了注释《三国志》,他收集了150多种三国时期的历史著作,并引用了各种著作的原著,字数约为陈至的三倍。

这四种体例的解释可见《末世三国志注疏表》:臣前被召采三国异同注陈寿三国志。寿叔的账很可观,很多东西都是有判断的。一次真诚的游园,是近代一段美好的历史。然而,损失在于遗漏,有时会被遗漏。我奉命去了解细节,我在一周内就知道了。在网上搜旧闻,隐居。据三国志记载,历年虽不远,但与汉晋有关。始与终都有牵扯,百年来进进出出。笔记错误很多,而且每个都不一样。那些生活不被记录,但事情被记录的人,会弥补他们的不足。或者说同样的话用混词退出,或者意外不同,疑点无法判断,万一不同消息全部抄。如果很明显是不合理的,就用违规纠正来惩罚它。它的时事是否与小小的生命损失有关,争论起来是相当愚蠢的。

鉴于当时史书的不足,裴把补缺列为史书注释的重点。所有未被陈至收录但有保存价值的史料均在注释中进行了补充。对于陈志中记载过于简略的地方,裴松之进行了广泛的搜集和细致的补充,使读者了解到比陈至更多的史实。比如曹操复兴屯田,就是三国时期重要的政治经济措施。但建安元年,三国武姬只用枣和韩浩议废之始,如此大事也只有寥寥数人。裴松之引用王慎微的书作为补充,联系任俊川引用的吴伟的故事,* * *补充相关记载近330字。这样,填海的前因后果和具体措施一般都描述得很清楚。与重要事件和人物有关的重要文献也是补缺的内容,如曹操的《智明令》、居贤的《无间道令》、曹丕的《与武质书》、史弥的《陈情表》等。,都是裴注代代相传的。

分歧的准备针对的是同一件事,但各种书上的记载是混杂的,或者说事故是不同的,能否判断值得怀疑。裴的笔记都是抄的,以防新闻不同。在裴松之能看到的各种历史著作中,有很多不同的,甚至是矛盾的记载。裴注可以比较鉴别,可以作出比较客观的判断,但那些难辨是非的材料,则一并收录,供读者或后人辨别。此外,裴注还把可以认识但不能把握的论点归为异类。例如,武帝纪《杨珊公志注》中引用的记载与陈数书中的记载不同。裴松之判断,武陟和刘备先破公军,再攻合肥。在此之前,纪云泉先攻合肥,后有赤壁之事。这两者是不同的,吴志伟是对的

针对陈至的明显错误,朱培引用事实加以纠正,这意味着惩罚错误。

惩罚错误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列举陈至前后的缺点,证明他的错误。如官渡之战前,兵不足一万人,裴说:不应该这么少。

找出《荀_传》中几十万人的矛盾记载,进一步认定官渡之战一定不是不满叶晚。

二是通过引用其他史家的著作来鉴别陈寿所记载的错误。如《朱然传》记载朱然赤武五年大败,裴注考证异同,认为陈寿误将吴嘉和六年为赤武五年。

辩包括对历史事件的评说和对史书的评说两个方面,即对一些史实、陈寿《三国志》和各种家史的考证和评说。裴的笔记往往在补充史实的同时,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评论。比如《关羽传》中就有记载,关羽投奔刘备,曹操禁止部下杀他。裴松之评:宋以为曹公知其不遗羽,而喜其志。如果他不派人追他,他就会成为义人。既然他没有王霸学位,他怎么会在这里?裴松之对张昭劝孙权降曹的评价也与一般学者不同。他想:如果跟着赵翼,那么六合为一,必有一战,那么将是战国之梦!虽然它在孙氏毫无用处,但在世界上却是伟大的。

这也反映了他独特的见解和反对分裂、渴望统一的进步史观。对于陈寿的一些言论,裴松之也有不同意见。比如陈寿把袁术的失败归结于奢靡放荡,裴松之批评他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认为自尊是袁术灭亡的关键。

裴松之一生的著作,除了《三国志笔记》,还包括《晋书》。据典籍记载,还有《裴家列传》、《悼经札记》和《裴松之集》。在中国史学史上,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占有特殊的地位。该书为三国时期的历史保存了大量珍贵而生动的史实,具有独立的价值。由他开创的这种更为完整的历史注释新体例,为后世史家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