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教育法律故事

教育故事之一:它能探测你的眼睛。

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智者路过一片稻田。他看到一个农民吃力地牵着两头牛犁地,就随口问了一句,你哪头牛干活更好?老农没有回答。当他走到田边时,他把两头牛拴起来喂它们。然后他来到智者身边,背对着奶牛小声对智者说:那个摇尾巴的家伙工作很努力。智者不解:我刚刚问你,你怎么不说点什么?你为什么现在跟我说悄悄话?你害怕有人会听到你吗?老农板着脸说:是啊,我怕旁边的牛听到我夸别人,对它冷淡。它能从你的眼神里检测出来,然后这个家伙就会心情不好,工作不好。其实动物和人一样,都愿意被别人称赞,被所有人称赞。

我们当老师当家长的,是不是也可以像老农民一样考虑一下孩子的感受?试想一句话:“同学们,我们班最差的李某某,这次考试考了70多分。看来我们班确实进步了。”真的能激励他们吗?“说者无心,听者有心”。现在到底是谁在受伤?愿我们真诚地欣赏和激发更多孩子的信心和勇气,而不是在不经意间制造一种不必要的痛苦和煎熬。

第二个教育故事:教育始于尊重。

一位从德国回来的女士讲了一段亲身经历,对我们教育孩子颇有启发。一个星期天,她带着5岁的儿子去公园玩。儿子用一架“纸飞机”换了一辆德国小孩的电动“汽车”,让他妈妈大吃一惊。因为那架纸飞机充其量只值5分钱,而这辆车至少值20块钱。起初,她认为儿子在撒谎。当她找到车主和一个德国孩子的母亲时,德国母亲说:“车是孩子的,由孩子决定。”她还说,“如果你儿子喜欢,他可以拥有这辆车。以后我会带孩子去玩具店,让他知道这车值多少钱,能买多少纸飞机,这样他就不会再做这种傻事了。”

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干涉,不要阻止,也不要简单的批评孩子的做法,而是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教育孩子。我们的教育中缺乏这种对孩子的尊重。尊重孩子的选择权,并不能保证孩子的每一个选择都是正确的,但他们还小!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肯定会摔倒几次,走弯路,但孩子的选择能力是在反复尝试中提高的。让我们在教育上少一些盲目和粗暴,多一些理性和科学,让爱情更深刻,更艺术。

教育的第三个故事:让教育有更多的选择和智慧

著名特级教师在处理四个放学后喜欢捉虾的“小淘气”时,用了以下方法:袁老师事先知道他们捉虾的地方,发现“浅溪”并不危险。于是当四个“小淘气”低着头站在办公室里等着被批评的时候,袁先生只是笑着对他们说:“你们喜欢虾,那就好!伟大的科学家达尔文和法布尔不是从小就是昆虫迷吗?你们谁能告诉我小虾喜欢在哪里休息?你是怎么拿的?捕虾最好的方法是什么?虾是什么样子的,它是什么颜色的,它的头上有什么?有多少只脚?尾巴……”小淘气们傻了眼,只是抓紧,谁会注意它长什么样?看到孩子们都傻了眼,袁老师拍了拍他们的肩膀说:“本来想让你明天给全班介绍一下的,可是你……嗯,等你再抓到他们的时候,仔细看仔细想一想,然后回来告诉我,好吗?”孩子们面面相觑,跑开了。

孩子们放学回家后忙着捉虾。如果落到我们手里,可能会传染给他们的父母!左边的“不守纪律”,右边的“不注意安全”,一般都会让孩子哭!因为我们关心和思考的都是“放学不回家抓虾”的性质,至于孩子抓虾的危险性,我们很少关心和关注坏事能不能变成好事。至此,袁先生如愿以偿了。他通过孩子们对大虾的特殊“情结”,引导他们观察、思考、探索,教会他们如何更有意义地玩耍。教育就是这样。有时候,只要我们多了解,多思考,就可能有更多的选择和智慧。

第四个教育故事:两种思维的碰撞

一天,一位富有的父亲带着他的儿子从城市到农村旅行,向他展示穷人是如何生活的。他们在农场最贫困的家庭里度过了一天一夜。旅行结束后,父亲问儿子:“旅行怎么样?”“太好了!”“你应该知道这次穷人是什么样的吧?”儿子回答:“是的,我知道”。"你能描述一下富人和穷人的区别吗?"儿子想了想说:“我们家只有一只狗,他们家有四只狗;我们家只有一个通向花坛中央的水池,他们却有一条看不到尽头的河;晚上我们只能看到我们花园里的几盏灯,但他们的花园上有成千上万的星星;而且我们家院子只能停几辆车,他们家院子却能养几百头牛。”儿子说完,父亲无言以对。然后儿子说:“等我长大了,我要像他们一样有钱地生活。“孩子心中的财富和大人心中的财富不一样,就像孩子心中的幸福和大人心中的幸福不一样。

今天,如果我们真的想进入新课程,教师必须走进学生的内心,把握他们的思维方式。知道学生的理解和想象与老师不同,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只有研究学生已有的经验、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了解学生的思维,学生才能带着课本走进教师,课堂教学中两种思维的碰撞才能像“水”和“潮”,心灵的对话才能击出生命的浪花。在生命流淌着轻松与活力的课堂上快乐、健康、和谐地成长。

第五个教育故事:潜能

传说苏格兰北部和突如其来的古城堡经常闹鬼。有个人因为生意忙到半夜才回家,要突然路过。突然,房间里不时传来令人毛骨悚然的嚎叫声。蝙蝠幽灵无声地飞来飞去,枯枝像幽灵的爪子一样伸向黑暗的天空。走着走着,他不小心掉进了一个新挖的坟墓里。坑太深太大。他太大了,几次努力都爬不出来。他只是坐在那里,一直等到天亮。这时,又有一个人路过,不小心摔倒了。这个人用尽力气也爬不出来。先掉下去的人实在看不过去,说:“不用麻烦了,你爬不出来的。”那人突然听到一个声音,以为遇到了鬼。他吓得魂不附体,手脚并用。他没想到三两下就爬起来了,然后尖叫着逃得无影无踪。

每个人的潜力都深不可测,我们没有理由对任何人妄下结论——“你是个庸才,你是个天才”。谁知道一个人的潜力什么时候会爆发?值得思考的是,在平凡的生活中,“平庸”的人很少爆发出自己的潜力,所以看起来平庸,而“聪明”的人会让自己的潜力像山泉一样流淌,所以不平凡。事实上,我们都可以做非凡的事情,因为我们的潜力,就像埋藏的石油,从未被开发出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成为这种“潜能”的挖掘者和激发者,让每一个学生体内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每一个老师都能做到这一点,那就是整个教育的成功。

第六个教育故事:你不能给我翅膀。

在飞蛾的世界里,有一种飞蛾叫“王蛾”。王蛾的幼虫阶段是在一个极窄孔的茧中度过的。当他的人生即将发生质的飞跃时,这一天设置的狭窄通道,对它来说,无疑会成为一个鬼门关。它娇嫩的身体必须竭尽全力破茧而出。太多的幼虫冲出去杀的时候因为疲惫而死,不幸成为“飞”字的悲壮牺牲。有些人怀了恻隐之心和怜悯之心,试图让幼虫的生命通道变得更宽。他们带了剪刀来剪茧上的洞。这样,茧中的幼虫不用费多大力气就能轻松出笼。然而,所有被解救出来、重见天日的饥民,其实都不是真正的“王蛾”——他们无论如何也飞不起来,只能拖着已经失去飞行功能的笨重翅膀在地上笨拙地飞翔!原来,像“鬼门关”一样狭窄的茧洞,才是帮助王蛾翅膀生长的关键。在穿越的瞬间,用力挤压,血液就能顺利送到蛾翅膀的组织里。只有翅膀充血了,王蛾才能用翅膀飞翔。人为切开茧孔,蛾的翅膀就失去了充血的机会,生出的蜂王就再也飞不起来了。

现在的青少年需要这种训练。他们害怕黑暗的隧道,总是渴望有一只援助之手一路护送他们。现在的父母大多是“关心”父母。他们总怕孩子吃苦,所以把孩子的“人生通道”做得特别省心,让孩子“自由快乐”地成长。现在的老师也充满了“同情心”。他们怕学生做不出“标准答案”,怕学生的答案与自己的要求相差太远,就逐字逐句的读!这样下去,未来社会还会有多少“王蛾”能够展翅飞翔?孟子曰:“天若欲为斯人之大任,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尽其所能……”现在的青少年受点苦也没什么。“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家长和老师一定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和空间,让孩子凭借自己的能力在未来的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让孩子用有力的臂膀托起未来中国的绚烂朝阳。

第七个教育故事:斗鱼

这是一条很不起眼的小鱼,很瘦,很孤独。

主人喂它的时候,它抓不住。它最多只能吃其他鱼的残羹剩饭。平时它经常一个人在鱼外面游荡,似乎谁都可以欺负它。还好有一天主人终于发现它好可怜,之后喂食的时候就在它周围撒了一些诱饵。我不希望这些琐碎的举动改变小鱼的命运,创造奇迹。因为聪明的鱼渐渐发现,只要在小鱼身边,就能得到食物。于是一周后,壮观的一幕出现了:一条不起眼的小鱼,带领着一大群鱼在水中游来游去。这条小鱼原来是“头鱼”。从此,它不再带着一副自卑的表情在池边、墙角徘徊,而是摇着头、摆着尾,大摇大摆地做“领头鱼”,突然开始指挥整个鱼群。

大师不是教育家。他可以用这种方法把任何一条鱼培养成“头鱼”和“统帅”。同理,如果多关注学生,哪怕他是个“差生”,也很有可能走出困境和尴尬。能否创造更大的奇迹,在于孩子本身,也在于我们的关注。

第八个教育故事:习惯的力量

有两个兄弟,一个出奇的乐观,一个很悲观。他们的父母想改变他们的性格,所以他们把乐观的孩子锁在一个满是马粪的房间里,把悲观的孩子锁在一个满是漂亮玩具的房间里。一个小时后,当他们打开悲观的孩子家的门时,他们发现他坐在一个角落里,悲伤地哭着。原来他是怕不小心弄坏了玩具,被父母骂。

当他们打开堆满马粪的房间时,发现那个乐观的孩子正兴奋地用小铲子挖马粪,不断地铲掉散落在门口的马粪。看到家长进来,乐观的孩子像奇迹一样大叫:“爸爸,你看!这里这么多马粪,附近一定有一匹漂亮的小马,我给它清理一个干净的地方!”这个乐观的孩子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他从报童到好莱坞明星,再到州长,最后成为总统。乐观一直伴随着他。

著名心理学家维纳迪的研究表明,人对外界事物的稳定感受和态度,大多是由其从小习惯性的情绪归因模式决定的。习惯在人的心理中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培根认为“一切自然和许诺都不如习惯有力量”。学生的习惯被有意无意重复很多次,很多有益的好习惯往往比坏习惯更难养成。我们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因为养成好习惯会让人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