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第二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1,有人说:“隋朝,如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短暂却光芒四射。”以下对“辐射”的理解不正确
a、消灭陈,统一南北B、做了很大的努力。
中国的科举制度正式诞生于杨迪当杨迪时。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2.唐太宗说:“舟不止君子,水不止李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说明唐太宗
a、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B、认识到崇尚节俭的重要性。
c、认识到重视人才的必要性D、虚心认识到可教的好处。
3.在唐代,一个皇帝的统治,被郭若先生称为“以政开元,治宏节”。皇帝是A,唐太宗B,唐高宗C,武则天D和唐玄宗。
4.中国是茶的故乡。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饮茶之风盛行于中国A、隋B、唐C、明D、清代。
5.全世界的人都称中国为“唐人”的原因是
答,中国人是唐人的后裔。中国人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C.唐朝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在唐朝,中国开始与外国交流。
6.以下人物的历史贡献与鉴真相似。
a、姚崇B、李春C、杜如晦D、玄奘
7.“不要害怕穿过广阔的草原,那里有一百匹好马欢迎你!不要害怕雪山,那里有一百头驯服的牦牛来欢迎你!”这首民歌中的“游”所指的历史人物是A、王昭君B、文天祥C、文成公主D、沃八喜。
8、下列诗句中,由杜甫创造的是
“草原上无边的草,随着季节来来去去。”b,“孤帆远航青天,长江却流于天际。”
c,“朱门酒臭,路有冻死骨。”d、“黄河落东海,万里写在心。”
9.莫高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主要是因为
a、建筑有原始风格B、位于河西走廊。
c、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画D、大量珍宝被劫掠到国外,震惊世界。
10,在这段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生僻字。请判断下列注音。不正确的是A,Jie(Jie)Like B,袁浩(hàoC,(d √ d,(y √ n)。
11,“两岸自淮水至大三关划定分界线”指的是两者之间的分界线。
a、北宋与西夏B、北宋与辽C、南宋与辽D、南宋与金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丰富的科技成果,为中华文明乃至全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请相应地回答问题12-13:
12、从劳动解放的角度看,以下科技成果最具革命性
13.人们认为烟花(右图)是喷气火箭的前身,中国是航天技术的故乡。这个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
a、隋朝B、唐朝C、宋朝D、元朝
14、在主要港口设立的城市船运公司王朝是?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
15.在一次拍卖会上,人们看到了一件珍贵的拍品(见右图)。专家鉴定为当时浙江的名窑,距今近千年。它应该来自
a、月瑶B、葛瑶C、姚兴D、景德镇
16,“三十功名尘土,八千里云和月。别闲着,又白又难过。靖康耻,犹未雪;朝臣何时恨之入骨!开长车,突破河南山之缺。”这些词的作者是A、岳飞B、辛弃疾C、李清照D、苏东坡。
17、成吉思汗的功绩主要是
a、灭亡西夏B、都城大都C、统一蒙古D、建立元朝
18,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元代台湾省称之。
a、琉球B、益州C、琉球D、赤坎塔
19、下列书法作品属于“宋四家”
20、下列四幅古画中,内容主题与当时的社会和商业繁荣无关的是
21,中国封建帝制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的标志是
a、八股,B、废丞相C、设东厂D、设军部。
22、下列民族称谓中,最晚的应该是
a、突厥B、回族C、女真D、满族
23.①康熙②戚继光③。根据你的判断,第三个字符应该是
a、郑和B、甘龙C、唐太宗D、郑成功
24.符合以下关键词①禁海政策②统一经营③海外贸易的城市有
a、扬州B、广州C、南京D、北京
25、就历史特点而言,隋唐的主要特点是
a、国家政权并存B、商业经济空前活跃C、繁荣开放D、中外交流与冲突
二、真假(你认为对的是勾,错的是x)。这个大题是4个小题,***4分)
26.唐代长安城分为坊和市,坊是居住区,市是繁华的商业区。( )
27.“唐太宗真是谋略长远,赚英雄赚白头!”这首诗和科举制度有关。( )
28.随着唐朝的灭亡,黄河流域被五个朝代统治,统称为五代。( )
29.河北省嘉峪关与甘肃省山海关相对应,矗立在明长城两侧,两者并称“天下第一关”。( )
三、列出问题(这个大问题是1小问题,***6分)
30.有大量的历史文献。本期所学的历史、文学、科技类古籍,可以说属于历史文献。查阅历史文献是我们研究古代史的重要方法之一。请给出这一时期你认为自己研究过的三部重要古籍的名称,并说明其内容或地位。(表达准确,一项扣2分。请勿复制答案样本)
回答问题的例子:名称:农业管理大全
内容或地位:是中国农业史上最早传播近代西方科学知识的书籍。
①名称:
内容或状态:
②名称:
内容或状态:
③姓名:
内容或状态:
四、材料分析题(此大题为2小题,***16分)
31,阅读以下材料(8分)材料一:(见右图)
1)材料1反映了当时一种什么样的历史现象?(1)
2)造成这种历史现象的原因是什么?(需要两个名字)(4分)
材料二:(见右图)
1)材料2中的①和②分别是今天的。
还有。(2分)
2)材料2中的历史现象有什么积极作用?(请说出一个)(1分)
动词 (verb的缩写)问答(这个大问题3个小问题,***24分)
33.以下两枚邮票由中国人民邮政发行,分别纪念郑和下西洋580周年和600周年。能否结合课内外知识,根据票面设计内容,为每枚邮票确定一个合适的主题名称?(4分)
34.教材中提到:“经济重心在唐中后期开始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请回答:
(1)请解释这种现象的主要方面是什么?(3分)
根据你所学的知识,这一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或条件是什么?(7分)
35.有人说,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明清时期得到巩固,其主要特点是平定叛乱、消灭分裂势力和抵御外侮相结合。面对这个话题,班里的同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请加入:
你认为学生讨论这个话题的意义是什么?(2分)
请结合你的历史知识,用史实说明上面提到的“主要特点”。(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