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计算机发展史
分析:
计算机发展史
1946宾夕法尼亚大学针对弹道设计的需要,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它的运算速度不高,但却是个庞然大物——18000个灯管,1500个继电器,占地300平方米,重30吨,耗电50KW,价值48万美元。虽然体积大,价格贵,但却是现在各类计算机的开创者,奠定了数字电子计算机发展至今的基础。
自从第一台计算机问世以来,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发展和更新,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至今已经发展了四代。一般来说,电子计算机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是以所用电子器件的不同来划分的,即电子管、晶体管、中小型集成电路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微型计算机属于第四代电子计算机产品,即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是集成电路技术不断发展,芯片集成度不断提高的产物。
年龄
基本设备
应用范围
1946――1958
电子管
科研院所进行科学运作。
1958――1964
晶体管
工矿企业和政府机关数据处理的工业控制。
1964――1971
集成电路
一台小型计算机出现了
1971-今天
LSI、VLSI
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微型计算机出现了。
三、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与大规模集成电路密切相关。自从1971第一台计算机(INTEL4004)问世以来,微型计算机的发展突飞猛进。微机系统的核心部件是CPU,所以我们主要以CPU的发展演变过程为线索,主要以Intel公司的CPU为主线来介绍微机系统的发展过程。
第一代:4位和低端8位微处理器
?1971年,英特尔公司推出了第一个4位微处理器Intel4004,它构成了一台先进的袖珍计算机。然后是第一个通用4位微处理器Intel4040。
?1972,Intel8008,8位,集成约2000管/片,时钟频率1MHz。
第二代:中低档8位微处理器
?1973 ~ 1974,Intel8008,M6800,Rockwell6502,8位,集成5000管/芯片,时钟频率2 ~ 4 MHz。
这一时期,微处理器的设计和生产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构成微机系统的其他部件也越来越完备。系统正朝着提高集成度、提高功能和速度、减少组成系统所需芯片数量的方向发展。
第三代:中高端8位微处理器
?1975 ~ 1976,Z-80,Intel8085,8位,时钟频率2 ~ 4 MHz,集成度约10000管/芯片,出现了一系列单片机。
第四代:16和低端32位微处理器
?1978年,Intel首次推出16位处理器8086(时钟频率达到4 ~ 8 MHz)。8086的内外数据总线为16位,地址总线为20位,可在1MB内直接访问。
存储单元。
?1979年,Intel推出了8086的姊妹芯片8088(时钟频率达到48MHz),集成度达到2 ~ 6万管/片。它与8086的不同之处在于外部数据总线是8位(地址线是20位)。
?1982年,Intel推出了80286(时钟频率为10MHz)。芯片仍然是16位结构,但是地址总线扩展到24位,可以访问16MB内存,工作频率远高于8086。80286向后兼容8086指令集和工作模式(实模式),增加了一些新的指令和一种新的工作模式——保护模式。
?1985年,Intel推出了32位处理器80386(时钟频率为20MHZ)。芯片内外数据线和地址总线均为32位,可访问4GB内存,支持分页机制。80386除了真实模式和保护模式之外,还增加了“虚拟8086”工作模式,可以在操作系统的控制下模拟多个8086同时工作。
?1989年推出了80486(时钟频率为30 ~ 40 MHz),集成度达到了150000 ~ 500000管/芯片(168脚),甚至百万管/芯片,因此被称为超级微机。早期的80486相当于将80386与完成浮点运算的数学协处理器80387和8kB缓存集成在一起。这种片上缓存称为一级(L1)缓存,80486也支持主板上的二级(L2)缓存。80486 DX2首次引入了倍频的概念,有效缓解了外部设备制造技术跟不上CPU主频发展速度的矛盾。
第五代:高端32位微处理器
?1993年,英特尔推出新一代高性能处理器奔腾。奔腾最大的改进是拥有超标量结构(支持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执行一条或多条指令),一级缓存容量增加到16kB。这些改进大大提高了CPU的性能,使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