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广西民俗文化开发的争论与争鸣

探索广西特色文化来源:24年青春课堂作者:赖点击量:519发布时间:2011/5/3 9:52:55

广西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质特征、沿海的区位优势、多民族聚居以及不同时期的变化发展,孕育了广西独特的地方文化,丰富多彩。

首先是山水文化。美甲世界的广西山水,构筑了广西特色的山水文化之魂。从历代文人的山水诗到千年的各类石刻,从徐霞客在八桂的足迹到现代人在广西的游历,从千年的传说到漓江画派的出现,都体现了广西山水文化的独特魅力。寻找广西山水文化的体验,让人身心愉悦,悟性倍增。经过历史沉淀,广西有着非常经典的山水文化。例如,与桂林山水主题经典结合的桂北山水文化,不仅有三山两洞一河(象鼻山、富博山、叠彩山、芦笛岩、七星岩、漓江)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文化烙印和传奇故事,还有桂林王宓的独秀峰、兴安灵渠、桂海碑林等许多地方沉淀的丰富山水文化,让人在山水中体验文化,在文化中感悟山水。体验“江洛带,山似玉簪”,“神在云中,仙在雾中,山在桂林!爱有多深,梦就有多美,爱就像漓江之水。古今中外名人游览漓江时的兴奋和感慨,成为这条凝聚山水文化的“天下第一美江”的灵魂。再比如徐霞客在广西足迹的山水文化。徐霞客游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和地理学的杰作。在徐霞客游记的60多万字中,对广西的描写和记录占了21000字的三分之一以上,为广西的山水文化留下了非常丰富的一笔。1637农历四月初,徐霞客从湖南进入广西,途经泉州、兴安、桂林、永福、柳州、柳城、容县、象州、武宣、桂平、陆川、玉林、北流、容县、贵县、横县、永宁、南宁、隆安。农历1638年三月底,从南丹进入贵州。徐霞客来广西一整年,足迹遍布广西大部分地区。游记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他是第一个系统研究广西喀斯特地貌的学者。他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对洞穴、钟乳石、潜流、天坑、漏斗洼地的成因进行了科学的解释。想与古人对话山水文化,徐霞客在广西的足迹是理想的选择。红水河奇石文化是广西山水文化的精华之一。红水河是珠江水系西江上游的干流,因流经红砂贝岩的水呈红褐色而得名。沿途有峰有谷,河床很深。红水河石头世界很精彩。近年来,红水河因出产奇石而闻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惊叹。红水河的奇石被激流咬破。红水河就像一个才华横溢的雕塑家,把一块块毫无生气的石头,雕刻成一块块坚硬、生动、充满生命的、人人喜爱的东西。无论大小和口味,每块石头都有自己的主题、意境和风格,而且每块石头都各领风骚,互不相让,令人惊叹。红水河石造就了广西的奇石市场和奇石文化,使红水河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奇石之河”。近年来赏石成为一种时尚,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奇石文化也越来越流行。奇石也成为了很多收藏者的最爱。从广西红水河出发,可以有意想不到的奇石文化深度体验。

第二是历史文化。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广西文化的精髓。古文化、史前文明、古村镇、抗战文化等。,传遍八桂。如何在这浩如烟海的历史中选择历史文化的精华,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只有根据各地出土文物、考古发现以及文化遗产(包括非物质遗产)的发掘现状,才能找到广西历史文化的理想精髓。八桂遍布古文化和史前文明,是广西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多突出的地方。例如,安百里洞穴,柳江人的遗址,位于柳州南郊的莲花山。它是旧石器文化遗址,是著名人类学家裴文中教授提出的第一个洞穴科学研究的综合性博物馆,展示了大量古人类和哺乳动物的化石。大约5万年前,“白莲洞人”已经会缝衣服,会用火,会熟食,形成了白莲洞文化。白莲洞文化及其附近地区在人类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白莲洞遗址成为中外人类学家关注的科研场所、科普课堂和旅游景点。然而,在80万年前地层中发现的百色盆地旧石器遗址,包括石器加工厂和火遗迹,表明百色盆地生活着一群晚于80万年前的古人类。这些远古人类曾经在这里制造工具,在寒冷的冬天点燃篝火取暖或烧烤食物。如百色市右江区大美遗址、田东县坡洪遗址、田阳县那来遗址等。证明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家莫伟思提出的所谓“两个文化圈”理论不成立。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先后在来宾、柳州、柳城、桂林、荔浦、百色、灵山等地发现了10多处古人类和古脊椎动物的重要化石和文物,广西成为继北京周口店之后的又一古人类研究热点。其中有四大重要发现:麒麟山人、柳江人、白莲洞人和瓒皮岩人、百色古人类文化遗址、南宁丁四山遗址等。更值得一提的是“左江古文明”。在横跨左江数百公里的悬崖上,用赭石红色颜料绘制的人物、动物和器物的肖像被画平。图中一般离河20-40米,最高约120米。人像大小不一,有的3米,有的只有四五十厘米。据1985综合调查,左江流域已发现79处遗址,178处遗址,280组岩画。宁明花山摩崖壁画,规模宏大,场面壮观,形象众多,居左江摩崖画之首,是左江摩崖画的代表。这里已经建成了一个很好的旅游景点。广西博物馆是体验广西历史文化的好地方。除了出土文物和考古发现,还有很多种历史文化,比如铜鼓文化,非物质文化等等。近年来,广西古村镇的发展已成为体验历史文化之旅的重要景点。昭平黄姚古镇被称为“梦幻家园”,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之一。古镇依九宫八卦图布局而建,始建于宋代开宝年间,明清有较大发展。如今的古镇保留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透露着悠久的历史和昔日的繁华。钦州灵山大路村是明清时期广西较大的民居建筑之一。建筑结构和功能齐全,明末清初岭南大宅建筑风格明显,表现出强烈的宗法意识。古宅依山傍水,清幽幽静,藏有文天祥手迹等大量文物珍品,见证了历史的辉煌。最珍贵的是,这里有明清时期创作的楹联300多副,在人文、历史等方面具有珍贵的研究价值和欣赏价值,因此也被誉为“中国楹联第一村”。南宁的杨梅古镇建于宋代,是当时方圆近百公里的商品集散地。这里也是辛亥革命黄兴、梁烈亚的革命活动基地,有魁星楼、清代一条街、明清古建筑等著名景点。广西有许多古村镇,如玉林的高山村、兴业的庞村、富川的秀水村、灵川的大圩镇、靖西的老街等,在各地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开发,是体验广西历史文化的理想场所。在广西抗战文化方面,有大量的整理和挖掘,这里难以一一列举。抗战时期,桂林作为国统区的文化之都,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们,郭沫若、茅盾、巴金、柳亚子、夏衍、田汉等。这些文化名人来到桂林后,与桂林的同仁们一起成立了各种社会团体,通过广播、出版报刊、举办各种展览和文艺演出等形式,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国文化运动。南宁昆仑关战役是中国国民政府发动反攻的决定和日本侵略军当局发动的“一号战役”计划的结果。这是整个南方战役的核心战役。这场战争是中国军队第一次以硬仗打败日本“钢铁军团”的光辉范例。在中国现代战争史上,的确是值得后人景仰的辉煌一笔。

第三是民族文化。广西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有12个民族,包括壮、汉、瑶、苗、侗、仫佬族、毛南族、回族、京族、彝族、水族、仡佬族等,还有25个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是广西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以“唱、跳、吹、打、踩”五大特色为标志的广西民族文化,已经渗透到广西各地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中,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是人们体验广西民族文化的最重要的方面。唱歌,即唱山歌,是岭南少数民族,尤其是壮族的重要生活方式。“舞”,即舞蹈,是广西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舞”的内容非常丰富,如壮族、瑶族、彝族都跳铜鼓,侗族、苗族、彝族都跳芦笙舞,等等。“吹”就是演奏,比如吹芦苇,甚至吹树叶。这是广西许多少数民族,尤其是广西苗族、侗族民间活动的主要内容。“打”是广西许多少数民族流传下来的民间活动。“斗”动物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斗马、斗牛、斗鸡、斗鸟和斗狗。“踩”就是踩堂,踩高跷,踩火海。在广西民族文化的经验中,刘三姐文化是其精华。在刘三姐的发源地宜州和刘三姐文化发达传播的柳州、桂林,有很多可以深度体验刘三姐文化的景点,比如宜州的六合斋、柳州的玉峰山、桂林的刘三姐风情园等等。桂北民族风情文化路线是广西民族文化的经典体现。柳州-融水-三江-龙胜-桂林浓缩了岭南地区民族文化的“四绝”。“壮族歌、瑶族舞、苗族节、侗族桥”构成了岭南最经典的“四绝”,令人印象深刻。当然,广西很多民族自治县和民族乡都是民族文化储存和体验的地方。最能体现广西民族文化的是常年的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据不完全统计,广西大大小小的节日有330多个,平均下来,几乎每天都有节日。

第四是宗教文化。广西的宗教文化可分为原始宗教文化和外来宗教。

文化的两个主要部分。广西民间每年固定时间举行的祭祀仪式,大多保留着原始宗教的形式。尤其是一些世俗的民间祭祀活动,主持人往往是民众选举出来的权威中老年人或者在当地有影响力的所谓神职人员。如在桂西南,每年的正月或八月举行“祭月问神”。通过向月神献祭,月神被邀请“被附身”,下凡与人交谈。这种仪式大多保留了早期氏族社会宗教活动的遗风,即宗教活动面向全民,由国家领导人主持。在桂西北的东兰、凤山、南丹、天峨等地,每年正月初一举行以青蛙为祭祀对象的宗教祭祀仪式。到时候,村里的男女老少都会四处寻找青蛙,第一个发现青蛙的人会放一炮来报告消息。第一个发现青蛙的人当然是祭祀的主持人。在京西地区,每年都要举行祭祀鸡血藤和敲锣的活动,村民们选出村里德高望重的人来主持祭祀祖先的神灵,然后在长辈的带领下,大家围着一棵放在木桩上的粗壮鸡血藤敲锣,同时疯狂地跳舞,祈求丰收和人畜平安。虽然广西先民历史上没有统一严格的宗教组织和教义,但民间对自然神和祖先的祭祀包括对远祖甚至已故亲人的祭祀,祭祀形式也大同小异。除了按年龄祭祀,各地还举行一些代代相传的民族习俗。梧州的龙牧庙是广西最大的原始宗教场所,影响较大。广西的外来宗教主要有道教、佛教、天主教和儒教。桂东是体验广西宗教文化的主要路线。从梧州-玉林-贵港,有很多有影响力的宗教旅游景点。道教文化方面,全国有36个洞窟,其中广西有3个,占全国洞窟总数的十二分之一,都在桂东。按照道教洞窟的排名,广西的洞窟分别排在第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位。它们是:荣县山溶洞——180回民,名曰宝玄洞天,在荣州普宁县,仙人刘根治之。追溯到周代七里的桂平白石洞,名为修乐长镇天,位于玉林南海之南,贵州含山县云和,由白衣人统治。周惠李思,北流的一个漏雨洞,被称为玉阙桂宝田。它在容州北流县,属于神仙钱真人。就佛教文化而言,桂东在岭南地区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桂平西山是中国佛教名山,又名四灵山。被誉为“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也是成勋的半座山”。这个“半山”指的是桂平西山。西山有水汽洗涤,天上如云,无尘埃污染,又有参天古树,清泉甘泉,怪石嶙峋,曲径通幽,有“人间仙境”之美誉。广西佛教协会驻地在桂平市西山。虽然离桂平市市区不到两公里,但却是一个非常安静的修行之地。西山是佛教在广西传播最早的地方之一。早在唐朝,就有人在山上的山洞里出家。宋代建成上殿——南华古寺,清朝顺治年间建成下殿——西施寺。近代以来,中国佛教界许多高僧都曾在西山寺庙中担任住持,其中包括全国著名的高僧巨赞法师,他曾任广西佛教协会秘书长、全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现任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释觉光法师。著名佛学大师、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释宽能大师从1949来到司夏西施寺主持佛学。他死于1989,再也没有离开西山。他在1989涅槃时,留下了三件舍利子,既说明了师父是道士,也证明了西山是佛教的吉祥之地。“福如东海流水,寿比南山寿”是中国人对老人生日的祝福。它来自贵港市南山,岩壁上至今仍有“返老还童”的摩崖石刻。坐落于此的南山寺,是一座千年古刹,也是岭南名寺。皇帝宋仁宗题写的“静游寺”碑赠给了南山寺。所以南山寺,又名净幽寺,也有非常珍贵的菩提树。梧州玺恩寺,岭南第一座近代寺庙,气势雄伟,靠的是“报恩三宝、父母、土地、人民”。除了桂东地区,还有上林的雷音寺、柳城的开山寺、柳州的观音寺、桂林的栖霞寺、阳朔的尖山寺、号称“南楚第一寺”的泉州象山寺等。儒家文化方面,恭城文庙是广西保存最完整的孔庙,也是全国四大孔庙之一。始建于明朝永乐八年。寺庙建筑飞檐高,重檐歇山式,琉璃瓦盖。自古以来,每年仲春(农历二八月),大成殿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孔子的仪式。南宁的夫子庙也是体验儒家文化的重要场所。在天主教文化的影响方面,广西主要集中在北部湾的北海、钦州、防城等地,尤其是涠洲岛,大部分居民信奉天主教,天主教是这里唯一的宗教。1860年前后,法国传教士踏上涠洲岛,开始在这里传播天主教,发展基督徒,修建涠洲国天主教堂,传播天主教宗教文化。此外,伊斯兰文化在广西也有零星的传播和影响。

第五是海洋文化。广西海洋文化集中在北部湾沿海地区,广西海洋文化的经验主要在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和南珠文化方面。“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开辟的一条通往东南亚,再横跨印度洋到达波斯等地的航运通道。自秦汉以来,中原和中国南方沿海地区的商人将陶瓷、布匹、丝绸等商品运出,通过这条“海上丝绸之路”发往斯里兰卡、印度等地,再运往埃及、罗马等国,而东南亚和欧洲的商人则通过这条水路带来了呢绒、玻璃器皿等异域珍宝。“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重要的海上贸易通道。与西北大陆的陆上丝绸之路一起,成为连接两大文明的桥梁。在广西合浦县发现了一个名叫“古城头村”的西汉时期的地方(即现在的码头),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码头。这一重大考古发现证实了广西合浦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当时,它是一个繁忙的国际贸易港口。中国南方生产的丝绸和瓷器从这里运往东南亚和波斯,而西域运来的毛织品和琉璃制品在这里上岸,销往全国各地。南珠文化方面,北部湾出产的珍珠受到历代皇亲国戚的青睐,《西厢记》、《红楼梦》等名著中对宫女的描写往往离不开蒲珠的开合。公元前100多年的汉代,合浦、钦州、防城等地珍珠丰富,历代皇帝都派人到此采珠,被称为“白龙珠城”、“七潭八村”。采集高峰期为明弘治12年,年产珍珠28000余粒。合浦珍珠几经沉浮,但一直以“西珠(欧洲)不如东珠(日本),东珠不如南珠(合浦)”的“南珠”著称。其中的“夜明珠”和当地的营盘珍珠被誉为世界珍珠之王,因此合浦有珍珠之乡的美誉。还有一个关于“珍珠回合浦”的故事。

第六,长寿文化。福寿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追求长寿、幸福、远方的人都有。广西的长寿文化除了与全国一致外,还有自己独特的地方长寿文化。广西作为生态大省和长寿福地,长寿文化更多体现在养生体验上。经过国内外专家学者多年的研究和多次国际长寿养生研讨会的举办,广西的长寿文化视野更开阔,造诣更深。广西长寿文化游首推广西巴马县、凤山县潘阳流域,是世界公认的长寿之乡,长寿人口比例居世界著名长寿地区之首。巴马和凤山的长寿老人大多生活在潘阳河畔。在这条河的两岸,只要走走就能遇到百岁老人。百岁兄弟、百岁姐妹和百岁夫妇在这个地区并不少见,潘阳河因此被称为“世界长寿之河”。巴马也是迄今为止唯一获得“世界长寿之乡”国际证书的地方。每年有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来到这里。他们在潘阳河上度过他们的休闲和健康,这加深和传播了这里的长寿文化,并形成了当地独特的养生观念和长寿文化知识。在桂林永福县,众多优秀民间传统文化中,福寿文化独具特色,被列入桂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永福县素有“长寿之乡”的美誉,其深厚的长寿文化中既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共性,也包含了地方文化的个性。永福的长寿文化可分为祈福文化和长寿文化。其代表是县城凤山顶上的“福”石刻和白寿镇白寿岩上的“白寿图”石刻,是永福县福寿文化的象征。此外,沿海地区东兴还有沿海福寿文化,地处北回归线上的南宁大明山有福寿养生文化。两家都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是体验广西福寿文化的好去处。

第七,饮食文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文化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传播。广西的饮食文化体现在多样化、特色化、健康化、时尚化。广西的饮食文化之旅,可以渗透到八桂的每一个角落,一些最偏远的地方,往往也有意想不到的美食和独特的饮食文化。总体来说,广西的饮食文化可分为桂北饮食文化、桂南饮食文化、少数民族饮食文化和北部湾沿海饮食文化。广西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多元文化共存发展的地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了不同的饮食文化,不同的饮食习俗。长期以来,广西不断创造和保存其原汁原味的地方菜肴,形成了特色鲜明、口味独特的桂菜,又称桂菜。在广西无论走到哪里,哪怕是一个县城,一个乡镇,都会有一两种美食或者一两个名菜让人心动不已,难以忘怀。桂菜的特色在于绿色、保健、长寿,在于原生的原生态。俗话说“健康食品在广西吃”。但与此同时,广西人也不遗余力地接受外来的饮食文化。根据广西各地的居民分布和生活习惯,粤菜、湘菜、川菜、东北菜、潮州菜以及东南亚的风味菜肴在广西各个城市都很受欢迎,而首府南宁是全国各地多路菜系和东南亚菜系汇聚的地方。但总的来说,吃湘菜在桂北更常见;粤菜在广西东部和南部更受欢迎。尤其是北部湾沿海地区,吃的菜系和广东粤菜一样。广西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就是大众化。在南宁、柳州、桂林等大城市,大家往往喜欢每年集中吃一两道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