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潜射导弹的R&D过程有哪些?

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潜艇导弹的发展经历了方案论证、技术攻关和平台、炮管、艇体试验三个阶段。

根据中央特委决定,1965年8月,七机部四院成立第四设计部,开始固体战略导弹总体设计的准备工作。固体导弹的发展始于短程单级固体导弹的设计。但开始没多久,科技人员就对研制这种固体导弹的必要性提出了不同意见。1967年1月,国防科委听取近程单级群导弹方案汇报时,有人认为近程单级固体导弹的战术技术指标不能满足使用部队的要求,主张立即开始研制中央程前固体导弹。这个意见引起了领导机关的重视。随后,经四院组织深入调查,国防科工委提交报告,由周恩来主持的中央特委会议决定,为与导弹核潜艇的发展保持同步,中程固体导弹的研制应提前完成。

1967年3月,国防科委正式下达中央程潜研制地基固体导弹的任务。跨越近程单级阶段;两级中程固体导弹的直接研制面临着起点高、技术难度大、无数据、无图纸、无仿制样品、缺乏前期研究等诸多困难。如此艰巨的任务,对于四院刚刚成立的年轻的固体导弹研制团队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在潜地导弹方案论证中,存在潜艇空间有限等问题。导弹外形尺寸有严格限制,弹头核装置和装载仪器设备必须轻量化、小型化;水下发射方案和水下运动规律;在潜艇运动和海水波浪、浪涌、海流的作用下,导弹点火时姿态稳定;导弹水下受力载荷和强度的设计计算:导弹的气密性和水密性;油雾、盐雾、霉菌等恶劣环境等一系列复杂的技术问题。

巨浪核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