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知识
竖钹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弹拨乐器。又称竖头、胡形,现简称“子形”。形状多种多样,有类似西洋乐器竖琴的棱角状,也有用琴头装饰的凤头和龙头。有大有小的棱角分明的篮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音域宽广,音色柔和清亮,表现力强。隋唐时期,用于西凉、龟兹、疏勒、高丽、天竺的音乐中,并传至日本。明代用的越来越少,但失传了300年。20世纪30年代以后,中国音乐和乐器界的有识之士竭尽全力复兴这门古老的乐器艺术..上世纪70年代末,他开始走上艰辛的现代探索之路。1984大获成功,中国成功研制出新曲子,攀登乐器科学高峰。如今,千年古乐变得精彩纷呈,各种新型竖钹被用于独奏、二重奏、器乐合奏、歌舞伴奏或与乐队协奏曲,成为民族管弦乐队、民族管弦乐队中的一员,受到各族人民的欢迎、喜爱和称赞。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最初称为看后或孔后,有两种类型:躺和垂直。早在春秋战国之初,中国南方的楚国就已经像竖琴一样卧着了。汉代刘向《世本?左片有:?空侯,由空国侯造?然后呢。阎石写的《空后》也是颓废的。出濮商,取空国侯之名?记录。刘茜的史明也和史本一样。孔厚是商朝纣王的乐官?阎石写的?,?出濮商?。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个君主。濮上,即濮水上,在古魏国境内,即今天的河南濮阳一带。说明它有3000多年的历史。东汉应劭《风俗依桐》云:?空侯,我愿按《汉书》?郊区祭祀:?孝武帝到南越,在神社为太乙和后土祈福。他开始用乐师来听曲调,他用钢琴作为的音乐,说要有节奏,后被封为关。或者空着的时候拿在空中。琴瑟皆空,为何只有阚侯爷的史记?有:?(武帝)塞南越南、太乙、后土,乐舞并用,歌叫,制25弦,竖琴、乐器从此开始。?司马迁的记述表明,古代的卧钹是有柱的弦乐器。在汉朝,躺着被当成?华夏郑声?是否包含代表性仪器?尚青·勒?当时有五弦十余柱,以竹为槽,木指演奏。它不仅流行于中原和华南地区,还传到了东北和朝鲜,在隋唐盛世也传到了日本。东汉时期,一种角篮由波斯经西域传入中原。为了避免混淆,从六朝末就有了名字来表示躺着和站着的区别。隋唐时期的朝鲜音乐中曾一度使用卧。唐代杜佑《通典》载:雅,以前是琴制,现在小七弦,似琵琶。?后来在中国逐渐消失,以至于乐器失去了声音,取而代之的是富有表现力的钢琴和筝。但在中国的友好邻邦朝鲜和韩国流传下来,经过历代传承和改良,成为今天的宣琴。在日本被称为百济,是因为当时是通过百济国传入的(韩国和百济都是古朝鲜名)。今天,虽然我们无法见证卧具的实物标本,但我们仍然可以从甘肃嘉峪关魏晋墓室的砖画、辽宁集安北魏古墓的壁画和集安高句丽墓室的壁画中看到乐器的图像。
早在200年前的东汉时期,直立姿势就沿袭下来了?丝绸之路?世界上的商业交往是从波斯(今伊朗)经西域传入中国中原的。唐朝的孙昌戊己等人写过隋书?音乐编年史包含:?今天的音乐是竖琴头的琵琶,它来自西域,而不是中国的古老乐器。?关于其形制,唐代杜佑《通典》有云:?挺拔,乐虎也,汉灵帝(刘虹)擅长。琴身弯曲而长,二十根中有两根弦(一为三),竖握于怀中,双手齐奏,俗称臂。?南宋时,叶凡写了《后汉书》?在五行中,它曾经包含:?灵帝擅长胡夫吗?胡赞,胡笛,胡舞都在京都争夺。?汉朝刘虹在位时间是168?188,据其推算至少有近两千年的历史。这种曲笛、足柱、足肋、二十余弦的蛐蛐,流行于东晋至唐宋的中国乐坛。在宋代,吴的梦(卷三)曾经这样描述:?高三尺,形似半木梳,漆黑雕金,有二十五弦。一个人跪下来把它们递过去。?这是一个大的竖筐,还有一个小一点的竖筐,左手拿,右手弹,多用于仪式音乐。时至今日,古代的竖物虽已消失,但在北魏至唐宋时期的大同云冈石窟中仍有演奏。隋乐队?成都五代前蜀王王剑墓的壁画和画像石中都有竖琴演奏的图像。它们与亚述浮雕上看到的竖琴完全栩栩如生,而波斯是亚述竖琴的发源地。隋唐九十曲中,西凉(甘肃武威)、龟兹(新疆库车)、疏勒(新疆疏勒)、高昌(新疆吐鲁番)、高丽(朝鲜)等地使用竖琴,唐代民间音乐中也使用竖琴。在古代皇家音乐中,竖琴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演奏中的主要乐器之一。因为它有弦阵,不仅能演奏旋律,还能演奏和弦,所以无论是独奏还是伴奏都优于其他乐器。竖钹也传到了日本。在奈良户多寺的正仓院子里,至今还珍藏着一只唐代制作的漆钹和两只珍珠母笛子,是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在古诗词里,你随时都能看到。在中国汉代,碧玉小姐,焦仲卿之妻刘兰芝,聪明绝顶,被背诵为:?孔雀东南飞,五里飘零,十三会织菜,十四会学裁衣,十五会玩耍,十六会背诗。?说明竖琴是当时女性喜爱的乐器,就像今天的电子琴一样普及和流行。汉魏时期,曹植曾经写过一首古诗,五个字,雅。梁的《乐福·余明》中有:初挑晚吹,急时舞。钹一一响,衫归半障柱。想知道自己的内心是否不平,可以看看自己的眉毛有多好看。?换句话说,是一个女人在伴舞。到了唐代,雅乐进入了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其演奏技艺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并广为流传,成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唐代著名诗人李贺在其代表作《李平诗》中写道:?伍肆蜀张彤高秋,空山凝云不流。江玥为素女的悲伤哭泣,而李萍在玩中国。昆山玉碎凤鸣,芙蓉哭,香兰笑。十二门前寒光融,二十三丝动紫帝。女娲试以石补天,石撼秋雨。梦入圣山教天神,老鱼舞细浪团子。吴眠倚桂树,露足斜飞湿寒兔。?这不仅是李贺的代表作,也是唐诗中描写音乐题材的名篇之一。它以一场秋雨的生与息为主线,明明白白地描写天气的变化,暗暗地描写表演的过程,用神话般的人物来写观众,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诗人以奇异的幻想和极度的夸张描写了破石穿云的音乐力量,使得千年前宫廷器乐家李平演奏的钢琴曲至今仍震撼着读者的心灵。唐代诗人岑参、顾况、杨巨源、路通、元稹、胡璋、李商隐、王人禹等也写诗咏怀。?千钩锁金铃,万珠流玉瓶。正是大家都喝醉的时候,广佳醒了一会儿。?这是胡璋《滁州魏中丞雅》中描写动声的诗句。顾况《李祭奏雅曲》中说,宜快不宜迟;宜远听,近听;左手低,右手举,声调容易转移。大弦如秋雁,与龙观相连。小弦像春燕一样,对人喃喃自语。病在手边,手腕发软,来去如风。声冷索冷,珠玉落在空中。?长大和弦、短小和弦、紧小和弦和慢大和弦。第一支曲子像鸳鸯在水面上发出新的声音;参观鹤的秘密博物馆是再清楚不过的了。完美地表达了优美的演奏技巧和美妙的声音。唐代著名的棋手有张辉、李平、张小子和纪。
西洋竖琴和中国的竖琴在外形和演奏方法上非常相似,在造型艺术和音响效果上都达到了完美的位置。虽然它们流传在不同的地区,内部结构也有显著差异,但它们起源于同一个祖先,是同源异流的乐器。最早的?竖琴?古代就有了,但当时很简单。相传,人们准备弓箭去打猎,当弓弦没有绷得紧紧的时候,发现它随着一个波发出了美妙的音乐。于是,人们有意识地一次次拨弓弦,听它发出像唱歌一样的声音。以后人们会用猎弓当琴弓,弓弦当琴弦,这是最简单的弦乐器。在欧洲,经过许多世纪的流传和改进,音乐弓逐渐在这种独特的弦上增加了许多弦,才成为一种古老的竖琴。它也被称为竖琴,因为它的形状像一个直立的弓。18世纪初,它的结构比较简单,手动改变音高,无法用复杂的技巧演奏。18年70年代,法国制造的37弦竖琴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不仅琴柱用水洗叶雕刻,琴头也被雕刻成类似小提琴的对称螺旋,非常独特。弦板两侧嵌有透明玻璃窗,内部精致玲珑。这把竖琴目前收藏在巴黎国立音乐学院乐器博物馆。1820,法国伟大的钢琴大师塞巴斯蒂安?哀乐(1752?1831年),竖琴的踏板改为复踏板的机械结构后,其表现力得到了丰富。后来经过不断的改进,竖琴达到了今天这样完美的状态,成为西方乐器中的一颗明珠。一个既能独奏又能伴奏的乐器,在一般的管弦乐队中也应该有一两个席位。竖琴内部结构精度高,外观工艺精湛,制造工艺极其复杂。目前世界上只有英、法、美、日、俄、德、意等少数国家生产。中国在1958年成功制造出第一把竖琴,当时苏联国家交响乐团正在中国访问。施莱格纳?托尔·斯塔亚在试用了中国竖琴后满意地在留言簿上写道。北京制造的第一把竖琴,造型美观,做工精细,选材精良,声音非常柔和,使用灵活。祝贺天才创造者取得这一成就。?
中国宋元时期继续使用雅俗。在宋代,杨晨的乐书记录了各种形式的优雅,并描绘了其形象。宋代诗人韩濂,文赞:缥缈仙云窗。说起苏州,还没把人肠子弄断。月亮随着湖烟落下。醒醒嫦娥,竹笋细长。顿时琵琶半额妆。拨尽相思,十二五洋。疏清梦入潇湘。于佩鸣鸾,吹落天庭的芬芳。?它描写了文人雅士的情怀和婉约美妙的声音,引人入胜。自宋代以来,竖琴逐渐失传于民间,成为宫廷专属乐器。长期被禁锢,限制了发展,演奏技巧逐渐退化,失去了生命力。到了明朝,乐器和乐手已经是凤羽鳞了。到了清代,你消失了又消失,最终失声三百年,但在清代续文书总考中仍有记载和描绘。?
在北京中国美术学院音乐研究所中国乐器馆里,有两个镶框的竖钹,都是仿照清朝续文书总考?垂直?由图像组成。这个历史记录包含:?竖位十八弦,柄旁一弦十品,* *二十八字,为四组音。弹的时候中下部可以用二手复抱,高音部分可以用左手和右手拉弦,还可以加夹指弹。弦分大中小三种,手柄上有一根弦特别小。上半部分系在手柄槽内的活动销上,下半部分系在音板上。这个共鸣板可以把和弦音调提高一个度,有诵经的功能。音量是琵琶的两倍。在桌子上放。?这种风采可与宋代诗人吴的《梁璐梦》相媲美?形状像半梳子?我们做了一些改进,在低音弦的一侧加了一个木柱。此柱虽尚细,但已初步具备竖琴的框架,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其中一件紫檀制作,高138.5厘米,底长49.5厘米,宽10厘米,为框架式竖筐。* * *音箱位于底部,呈窄盒状,长465,438+0cm,高65,438+09cm,宽6.5cm,两侧铺泡桐片,顶部设有两个钱眼音孔,右侧设有一条长竹桥。琴头是凹螺旋形的。棱角分明的弯木上有21个红色木质小提琴和弦(左10,右11)。张有21两种粗细的丝弦。琴弦的上端穿过曲木的中间,缠绕在弦轴上,琴弦的下端系在琴箱右侧下方的21红木弦上。在高音弦一侧的曲木下端附近,有一个乌木指板,上面嵌有九件青铜器。底座涂黑,描绘金龙,琴柱包金,饰有龙纹。玩的时候放在桌子上,手里拿着炸弹。这架钢琴是现代产品,曾被中国著名钢琴家郑珍藏。另一个花篮,花梨木材质,高137 cm,底长47.5 cm,宽12 cm,为框式竖篮。底部是一个狭长的箱形* * *发声盒,长42 cm,高19 cm,宽6.5 cm。两边铺着泡桐拼板,上面有两个由五个钱眼组成的声窗,右边放着一匹红色的木马。琴头呈凹螺旋形,23个红色木质小提琴式和弦(左11,右12)放在棱角分明的弯木上。共有三种粗细的23根丝弦,弦的下端系在琴盒右下侧的23根紫檀木弦上。靠近高音弦的曲木下端有一个指板,上面嵌着九个骨制的音品。用红漆绘有金龙戏珠、龙纹、云纹等图形摆件。演奏时放在桌子上,双手弹奏,可根据高音在指板上串起来。这架钢琴是现代产品,由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程先生收藏,并由程先生于1958捐赠给国家。这两个古立仿制作精美,装饰精美。虽然不在音乐舞台上,但却是中国民族乐器的优秀作品,是后人学习的无价之宝。已收入大型画册《中国乐器绘本》。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中国音乐和乐器界的有识之士就开始了复兴工作。上海大同音乐会俱乐部是国内知名的民族音乐俱乐部,聚集了当时著名的器乐演奏家和乐器制作家。在他们制作的一套143的古今民族乐器中,有20件乐器进行了改制,其中一件是立式的。这种竖轴是《清续文献前传》和《通考》所载的吗?垂直?同样的,有列和字符串?绑在把手槽上的活针?下半部狭长的箱形* * *发声盒改为琵琶形* * *发声盒,史无前例,颇具开创性。弦是什么?把它绑在共鸣板上?改为琴盒右下框,面板(右侧)上有一个插脚,作为弦乐声音的导体。这一改革尝试显著扩大了音量,丰富和美化了音色,使这一古老的乐器有了新的发展。可惜这种乐器由于连年战乱或其他原因没有流传下来,只有乐器的照片代代相传,保存在上海民族乐器一厂中国民族乐器博物馆。
1959年,高级乐器工程师、著名小提琴制作家王美先生和北京市乐器研究所所长姚文林等人参考古代乐器和现代仿制品的图片,根据现代竖琴的造型和结构原理,设计并尝试制作了框架式竖筐,但未能用于音乐实践。
;